指数基金:规模过大的潜在风险
在前几期螺丝钉带你读书中,我们介绍了《万亿指数》书中,提到的指数基金的崛起。
这几年,虽然A股和海外市场,涨跌走势有区别。但有一点是共通的:指数基金都得到了飞速发展。
A股指数基金,在2024年,规模超过三万亿,创下历史新高。
在2024年前几个月时间里,规模就增长了几千亿。这几乎是A股指数基金诞生前十年的规模增长之和。
海外指数基金的增长速度也非常快,并没有停下脚步。
那指数基金有很多优势,增长也很快。
它就是完美无缺、没有任何风险的么?
自然也不是。
在《万亿指数》这本书中,也提到了,指数基金这类品种,规模如果过大,也会带来几个潜在的风险。
主要是三个风险:
垄断风险、市值加权指数的追涨杀跌、指数基金作为股东行使股东权力的缺失。
第一个风险:垄断风险
指数和指数基金,这两个行业,都是具有明显的龙头效应,强者恒强。
指数领域,标普道琼斯、富时罗素、MSCI,占据了70%-80%的市场份额。
指数基金领域,垄断比例更高,贝莱德、先锋领航、道富银行,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
当指数基金规模越来越大,资金分配的权力,也逐渐集中到少数机构手中。
指数公司手里对资金的指挥权,甚至超过了全球很多国家一年的GDP规模。
一些小国家的股票市场,纳入全球指数后,甚至会出现一波牛市行情。
例如秘鲁。
之前在全球新兴市场指数中,如果被剔除,买入秘鲁股市的资金就会大幅下降。
在秘鲁积极努力下,最终指数公司放弃了剔除。
秘鲁财政部长后来说,要不要放在指数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指数公司确实控制了很多国家和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命运。
这个风险,主要存在于跨多个地区的指数中。
指数订制的时候,一些规则存在模糊、主观判断,就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干扰,透明度不够。
未来可以通过开发类似定位、但是规则足够透明的海外指数,来解决这个问题。
规则足够透明,投资者才会放心。
第二个风险:帮助追涨杀跌
指数基金的第二个风险,在于其可能会帮助追涨杀跌。
这个风险主要存在于市值加权指数。
市值加权指数,是全球指数的主力。
例如沪深300,例如美股的罗素1000。
上市公司规模越大,在市值加权指数中比例越高。
但是有的股票在牛市中,是因为泡沫上涨,导致市值规模较大。
这样的股票进入指数中,获得指数基金资金买入,进一步推高市值。
然后在指数中比例变得更大,直至泡沫破裂。
这种情况在90年代的美股纳斯达克指数中,就有出现过。
当时只要上市公司,名字里带有互联网,就会大幅暴涨。
导致纳斯达克纳入了过多的泡沫公司。
后来互联网泡沫破裂,纳斯达克也因此下跌超过80%。
这种现象也得到了指数公司的反思。
其实解决方法也是有的。
第一,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牛市后期。如果参考估值,避免追涨买入,那这方面的风险就会减少。
第二,可以使用一些策略指数。
例如成长、价值、红利等其他加权方式的指数。
像红利指数,按照股息率选股,就不会选入一些短期市值大涨的公司。
第三个风险:股东权力行使上的缺失
第三个风险,是指数基金在股东权力行使上的缺失。
目前标普500,20%的股份,已经被贝莱德、先锋领航、道富银行,三家公司旗下的基金所持有。
考虑到很多个人投资者不会参与股东大会,实际上,这三家公司旗下的基金,在股东大会上的投票权,已经超过25%。
如果按照指数基金现在的发展速度,可能在10-20年后,这三家公司,将会在美国公司中,占据30%-40%的投票权。
实质上成为所有美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二股东。
传统意义上的股东,需要参与股东大会,行使其作为股东的权力。
但指数基金持有成百上千只股票,不管是基金经理还是指数基金公司,都不可能有精力去参与对应公司的股东大会和作出对公司发展有利的决定。
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在去世之前,也一直担心指数基金规模变大,会不会最终带来反效果。
目前美股找到的解决方案,是部分公司实施的A B股制度。
即A股有投票表决权,B股只是获得收益、分红等,没有表决权。
让指数基金参与B股。
不过这个解决方案暂时还没有在美股完全普及开。
这个风险目前A股暂时也不存在。
因为A股指数基金,总规模只占A股总市值的2%-3%,还在比较早期。
总结
尽管指数基金还存在一些缺点和风险。
但瑕不掩瑜,指数基金低费率、透明、长期稳定,不受基金经理影响,
也给了投资者,一个低门槛、分散配置的好工具。
在可预见的未来,指数基金还是会高速发展下去。
并且不仅仅是传统的指数基金品种。
多资产配置的指数基金、像虚拟货币这样的另类资产指数基金,也在不断涌现。
指数基金的创新也没有停下。
在未来,螺丝钉也会继续给大家介绍更多的指数化投资工具和理念,帮助投资者掌握这类好工具。
指数市场,大有可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