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预期效用理论的限制条件(怎样做决策才客观正确)

一位国王在自己年老之时寻找接班人,他想到了一个主意:对外宣布谁能种出最美的花朵就可以成为未来的继承人。

听到消息的人们纷至沓来,他们在广场聚集,并每人领取了一粒花种。老国王要求所有人在三个月后带着自己的成绩前来挑选新国王。

时间到了,广场上汇集了端着各种美丽花朵的人们,老国王眯着眼睛在人群中穿梭,终于他看到了一个端着空花盆的男孩子低着头站在角落中,他微笑上前,并当场宣布这个孩子即将成为下一任国王。

围观的人群非常费解,经过老国王的解释大家才明白,原来所有的花种都是被煮熟的,根本不可能种出来花,众多的竞选者中,只有这个男孩用自己的诚实赢得了认可。

我们在这个故事中读到了人在面对选择和决策时,经常会出现主观臆断,由此产生偏离预期的结果,那么当时大脑是怎么想的呢?而所做出的选择又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如何客观冷静地远离偏见和错误,成为一个更好的决策者?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带着这些问题,我想跟大家分享一本刚读完的书《决策,好与坏:关键时刻,做对选择》(以下简称《决策,好与坏》),2022年1月由人民邮电出版社新版发行。作者是美国的克里斯▪布莱克(Chris Black),他是网络公司创始人、某国际出版公司执行总裁、某私人股权公司投资总监、某些小型企业的资金筹集人和私人投资者,偶尔也是一位以扑克牌游戏为消遣的玩家。

在这本书中,作者结合扑克牌的四种花色概括出7个观点,通过15个章节对投资、管理、创业等情境下作出决策时的心理活动、行为决定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调查研究,并运用心理学知识、概率知识、扑克牌游戏技巧,帮着我们了解和学习运气与判断力在决策中发挥的作用,他还通过实例告诉我们当变化发生时,我们有可能在决策时产生哪些偏见和错误,从而成为更好的决策者。

《决策,好与坏》是一本值得仔细研读、思考的书,尤其适合创业者、管理者,和热爱思考的人学习。

今天,我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书中的三部分内容,它们分别是:决策都是逐步完善的,所以不要一味追求完美的决策;当我们需要助力时,“专家”和“赢家”谁更有用;追求额外盈利和挽回损失,你会选择哪一个?

下面,我们先一起来看下第一部分内容:

1. 这世上不存在完美的决策者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我们的认知中往往会觉得人越理性,作出的决定也会更加全面可信,所以,成为一个“理性”决策者,摆脱主观判断是绝大多数人向往的状态。

那么,我们是否可能做出所谓的完美决策?

有段历史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1996年,IBM的计算机“深蓝”向彼时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发起挑战,这场挑战以卡斯帕罗夫三胜两平一负的成绩胜出。次年,双方又进行了一次比赛,卡斯帕罗夫落败。

2015年,谷歌旗下的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狗”(AlphaGo)以5:0完胜欧洲围棋冠军、职业二段选手樊麾。2016年,阿尔法狗再战世界围棋冠军、职业九段选手李世石,在李世石率先取胜的情况下,对方以4:1结束“战斗”。2017年,master(升级后阿尔法狗)挑战世界围棋三冠王、职业九段选手柯洁,这次“人机大战”,柯洁以0:3泪洒赛场。

通过人类与计算机的对决,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人脑不是计算机,它永远无法被设定为最完美的程序,所以,我们本就不应该让自己陷入“完美决策”的幻想中。

我们面对的环境具有多样性、随机性,多变性,守着固定的“套路”就无法走出新的天地,能做的只有将理性思维下产生的决策当成理想化策略,明确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实际情况,努力向目标靠拢。我们能比计算机做得更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勤奋,不懈地去追求接近完美的结果。

作者还在这部分内容中阐明了以下观点:虚构与现实世界里的管理学有何不同,每个决策都涉及判断,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阅读书籍获得更详细的内容。

简单分享了一下第一部分内容:人脑是不可能做出完美决策的,所以努力更为珍贵。

下面我们一起进入第二部分的分享:

2. “专家”和“赢家”,谁的意见更有用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似乎我们有种天性——喜欢追随赢家的脚步,听取他们的经验。有时好像对方说的是否有理论依据、是否适合不同个体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唯“赢家”论就像爬山虎的脚,只要风头正盛,就能铺天盖地的引发一系列的“跟风”。

随着网络平台的兴起,“号称起点低、投入低、赚得多、人气高的主播、网红”成了很多人眼中挣钱的好选择。打开某平台,我们看到了许多“赢家”,其中不乏曾经根本不相识的李佳琦、薇娅……还有很多当红或过气的男女明星,一夜暴富在这个行业似乎成了遍地开花的家常便饭。

不少人也跟风进了这个行当,但做出跟着这些“赢家”入行这个决策对吗?答案无需多说,随着那些日夜独守直播间的主播大批“倒下”,新的“决策者”又已入场。

不仅是“主播、网红”这个风口,类似因某主持人推出“靠声音变现”、某机构负责人推出“靠文字变现”的广告我们见得也不少,追随“赢家”到底能不能“赢”?

作者指出:依赖他们帮我们做决定,把运气和技能混为一谈,是绝对不可能有通路的。

那么,听听“专家”的意见如何?

进入陌生领域,我们一定需要找到可以信赖的人,这肯定是“专家”没错了。

比如股市,股票经纪人和基金经理就是我们最常接触的“专家”。

浮沉于股市的股民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想法,但是一旦遇到了“专家”的意见,“买入”还是“卖出”,“补仓”还是“割肉”好像就变得不那么主观了。

隔壁的韩叔叔也算是老股民了,小散户,十几年时间靠“盯盘”琢磨,也赚了不少钱。这几年股市的情况不明朗,韩叔叔胆小,怕折了这些“养老钱”,就把钱都存进银行,跟客户经理买成基金,赚点小钱。虽然这点盈利不能和股票相提并论,但心里踏实许多也算满意。可偏偏从去年底到今年初这小半年时间,整个市场就像泄了气的气球,一路急转直下,放进去的钱眼看“缩水”快20%了,韩叔叔天天急得团团转,他最想不明白的就是:“这些人不都是行业内最优秀的基金经理吗?不都是专家嘛,怎么还不如我这老头子当初看得准?”

“专家”的确是在某些特定领域积累了大量经验的人,在我们身处陌生环境时,的确是我们求助的最佳人选。但是他们的意见一定是完美的吗?

作者强调:我们需要看到硬币的反面,即专家判断的秘诀是识别规律,但这种能力也会因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我们依然需要基于整体情况自己做判断,成为自己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也许有些时候我们的判断能力也不差!

作者在这个部分还阐明了“扑克牌与投资的”的共性之处,同样,朋友们可以去书中自行去找答案。

以上是第二部分内容:“赢家”和“专家”的意见,怎么听才合适。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第三部分的内容:

3.面对追求额外盈利和挽回损失,你会选择哪一个?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作者是一位扑克牌爱好者,他在书中反复举例在牌桌上如何做决策。其中有一条经验法则是:不要为微小的优势豪掷万金;如果你没有十足把握,加注和弃牌都比跟注强。

假设有人告诉你拿出1000元投进一个博彩机会有50%的机会得到2000元,你会立刻决定这样做吗?

又假设你现在身处牌局,如果有人告诉你投入500元,你有50%的机会可以赢回本金1000元,你会立刻做出选择吗?

经济学家把这个现象认定为前景理论,也叫预期效用理论。这个观点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确实更喜欢博彩。他们发现,当博彩可能带来收益时,我们倾向于规避风险;但为了挽回损失,我们则会追求风险。即对亏损的惧怕超过了对利益的贪图。

所以,当身处其中,你的决策是什么?

作者还谈到了“沉没成本”。他认为为失败的项目追加投资的冲动也会让企业付出巨大代价,这等同于赌徒为绝地逢生而冲动付出高昂的代价。

他强调人们以为追加高风险投资就可以扭亏为盈是个陷阱。如同打扑克,只有手牌好,底牌不好的情况下,再多的跟注、加注也是徒劳,及时抽身才是正确的决策。

以上是第三部分内容的分享,即我们在面对决策时,需要全面看待问题与机会,孤立地看待他们可能会有机会失之交臂。我们要客观看待“沉没成本”,每一项新的投资务必要和自身条件进行评估。

4.写在最后

在全球经济环境低迷的当下,我们每做出的任何一个决策都可能会影响当下,甚至牵动未来,如何做出客观判断,了解行为背后的意义,我想才是作者的用意所在。

这本书是我花了些时间读完的书,其中信息量很大,可以学习的点非常多,很适合根据我们自己的需求对号入座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