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这个词提及比较多。其实指的是国家或地区整体价格水平持续下降的一个经济现象。
日本经历了近30年的通缩后,终于近期有通胀的情况,让其国内搞经济的专家学者欢呼。虽然通缩是降价,但是对经济而言,通缩比通胀要可怕。
通缩一方面是消费需求下降,一方面是供给面下降。往往会出现居民消费需求下降导致生产动力不足,出现企业产能过剩,进一步减少生产,影响居民收入,再影响居民消费。
通缩对富人影响不大或者随着购买力的增强,还可以有更多的降价奢侈品的消费;而对于并不富裕的人群而言,往往会影响收入。古时候,有个词儿叫“谷贱伤农”,货物增加,货币供给没有增加,价格低了对农民有更多的影响。
所以为了应对通缩,国家一方面这两年不断加大货币的投放,广义货币M2的增长保持10%以上,同时加大一些基础设施建设。

从咱们国家来看来看,过去20多年,中国经历了3次比较明显的通缩。一是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经济增速放缓,通货紧缩也随之而来,1998年和1999年的CPI分别为-0.8%和-1.4%,连续两年负增长;第二次通货紧缩出现在2002年,那个时候美国的互联网泡沫破灭,美国经济下滑拖累了中国经济增长,2002年,中国的CPI同比下降0.8%,这一轮物价下跌持续了14个月;最近一次通缩出现在2009年,这一次主要是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物价下跌,2009年的CPI同比下降了0.7%。
作为普通老百姓,如果出现了通缩的情况,适合做哪些投资或理财呢?
首先,通缩之下,股票业绩整体相对较差,新增资金也会相对较少,市场更多的是存量博弈。所以股票投资要比较慎重,尽量选择低估值和前景较好,受资金青睐的板块。
其次,尽量配置稳健生息资产。其实一想也能明白,如果钱越来越值钱,那么储蓄一定是一个有安全感的投资方式。另外,在通缩之下,保险相对表现不错,因为人们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增加,买保险的意愿也增加了。
再次,减少自己的杠杆,减少债务。如果是通货膨胀,借款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因为在通胀下,现在的资金购买力高,未来还款在通胀下压力小很多。但是如果是通缩,那么尽量的少借钱,因为债务在通缩下会越来越重。
总的来说,就是在通缩中要做好多元化的理财规划,注重锁定一些相对较高利率的产品,例如大额存单,增额寿这样的品种;同时关注资金的流动性,尽量的少做风险较大的股权投资,尽量的降低“杠杆”,降低债务准备“猫冬”。
不过单纯从CPI数据上,我国目前仍然是在一个增长放缓的过程中,尚未出现实质性的通缩。相信国家通过政策的制定也在尽量的让社会不要进入通缩的环境中,保证经济的良性复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