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在3000点附近鏖战、A股羸弱之际,银行板块却连续逆市走强:
6月27日,工商银行股价再创新高,南京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等多股逼近历史新高。在板块联动效应下,相关ETF银行ETF华夏(515020)当日二级市场价格涨幅也领先全市场。


来源:wind(截至2024.06.27,不作为个股推荐,ETF二级市场价格涨跌幅不代表基金净值表现)
消息面上,银行股千亿分红正陆续兑现。
27日,上海银行分红派息,现金分红额超65亿元;26日,浙商银行、沪农商行实施分红,分红金额分别为45.04亿元(包括A+H股,其中A股35.33亿元)、36.55亿元,分红比例分别为29.93%、30.10%。
截至6月27日,已有19家A股上市银行派发2023年度现金红利,合计派息金额1398.93亿元,其中有8家银行分红比例超过30%,苏州银行最高,达到31.08%。实施完成后,招商银行或以35.01%的现金分红比例领跑A股上市银行。
今年以来,监管积极鼓励和督促A股上市企业增加分红力度,目前已有多家上市银行计划实施年内特别分红或年中分红。(注:不作为个股推荐)

另外,北京实施了新的房地产政策(“517”新政),旨在通过调整首付比例(最低20%)和首套房房贷利率(不低于LPR减45基点,5年期以上利率下限为3.5%)来提振楼市需求和市场信心,这可能对银行按揭贷款业务产生积极影响。
至此,一线城市楼市新政已全部落地“517新政”。
华夏基金策略团队分析称,银行板块当前之所以逆市持续走强,源于三方面原因:
1、红利资产前期已有所调整,赛道拥挤度得到改善。
而在分红派息方面,银行一直都是A股派息的“优等生”,在经历利率下调周期尤其获资金青睐。
目前五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不到3%,而五大国有银行的平均股息率为5.63%,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利差达近300个百分点。
银行股的高股息逻辑正在从国有行扩散到中小行。

中证银行指数为例,其成分股覆盖不少中小银行,主要包括两类:

一类是高增长+高股息的头部城商行,如江苏银行、成都银行等;
另一类是经营情况稳定,分红比例长期稳定的银行,如渝农商行、北京银行和上海银行等,目前这三家银行目前的静态股息率分别为5.18%、5.35%、5.62%。
2、沪深300指数被大资金托举。
在市场低迷之际,沪深300、上证50等指数作为大盘蓝筹宽基,频频被大资金托举。
而银行作为沪深300指数的第一大权重行业,间接获得增量资金买入,同时成分股中大盘价值股占比较多,在市值因子分化阶段表现相对较好。


来源:wind,截至2024.06.27
3、地产板块风险预期改善。
2021年以来经济增速下降,银行股走势大部分时候和地产股有很强的相关性,持续受到地产下行的拖累。而近期银行股的强势表现,可能意味着大部分投资者开始认为,房地产风险往银行蔓延的风险可控。
考虑行业仍在消化过往累积的量价矛盾,同时房价预期和居民收入预期承压,政策很难对销售形成强刺激效果,但对于减轻风险压力起到积极作用,进而影响到银行净息差下行斜率放缓以及基本面的见底。
对于银行板块行情的持续性,也存在分歧:
有观点认为,银行股作为高股息投资的扩散,往往代表了红利资产的后半程,存在风格切换的风险。
那么,银行股上涨,会是红利行情最后的甜点吗?
历史上较强的两个价值风格阶段分别是2003-2007年和2016-2018年,这两次价值股牛市期间,银行股均在后半段更强。
背后的原因可能是,银行的客户结构非常复杂,当价值类板块基本面供需改善后,对影响信贷增量或不良率的影响,可能会存在较大的滞后,这可以同时解释2006-2007和2017年的银行股行情;
从行业比较的角度,由于2010年以后,中国经济增速下降,经济的亮点主要来自产业,银行股成长性逻辑偏弱,所以需要其他自下而上的价值类板块先演绎,逐渐才能轮动到银行股。
但本轮银行股行情有所不同的是:
1、高股息逻辑长期存在
市场无风险利率系统性下行,且银行板块ROE呈现好转态势。资产荒的情境下,高股息板块具备长期投资逻辑。
2、市场投资方法出现重大变迁
相对以科技股为代表的成长性投资,A股市场以往对高股息投资的共识一直较低,当前处于绝对收益投资思潮崛起,市场对稳定性价值的重视处于一个上升期,属于长周期维度的变量,资金仓位的变迁仍然还在途中。
在一轮上涨后,不少银行股的PB(市净率)依然<1,处于低位

综上:
银行股本轮行情的核心投资逻辑主要是红利价值的重估。虽然当前景气度偏弱,但估值低、股息率高,作为配置型资产,向下安全边际由高股息率支撑,同时兼具顺周期属性,地产企稳、经济回暖、净息差企稳等逻辑,都可能加速估值修复。

不过也有机构指出,市场仍在持续观察房地产政策实效,关注零售风险波动。
房地产贷款的资产质量指标存在滞后性,市场更关注房地产销售趋势及大型房企的流动性压力,预计风险出清仍需要较长时间。
另外,时值中报业绩预披露,还需要留意相关业绩预告及市场的反应。长江证券指出,一季度债市拉动中小银行业绩增速,预计二季度业绩增速有所回落。
附相关ETF:
1、银行ETF华夏(515020)及其联接基金(008298/008299)
追踪中证银行指数(指数代码:399986.SZ),指数股息率为5.99%,PE为5.45倍,PB为0.58倍。
2、港股通金融ETF(513190)及其联接基金(020422/020423)
追踪中证港股通内地金融指数(指数代码:H11146),指数股息率为6.62%,PE为4.81倍,PB为0.41倍。指数内,内地银行股占比超60%。
3、红利低波50ETF(159547):
追踪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指数代码:H30269.CSI),指数股息率为6.09%、PE为6.50倍,PB为0.69倍。指数内,银行股占比37.8%。
4、恒生红利ETF(159726)及其联接基金(017610/017611)
追踪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指数(指数代码:HSMCHYI.HI),指数股息率为6.51%、PE为6.15倍,PB为0.58倍。指数内,银行股占比17.8%。
资料来源:iFind,华夏基金,华福证券,长江证券,数据截至2024.06.27。风险提示:个股不作为推荐,历史数据不代表未来,指数表现不代表产品业绩,二级市场价格表现不代表净值业绩。
银行ETF华夏(515020)等风险等级为R4(中高风险),主要投资于标的指数成份股及备选成份股,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具体风险评级结果以基金管理人和销售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为准。上述基金为股票基金,其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
上述基金为指数基金,投资者投资于上述基金面临跟踪误差控制未达约定目标、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成份券停牌等潜在风险、标的指数回报与股票市场平均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波动的风险、基金投资组合回报与标的指数回报偏离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基金份额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折溢价的风险、申购赎回清单差错风险、参考IOPV决策和IOPV计算错误的风险、退市风险、投资者申购赎回失败的风险、基金份额赎回对价的变现风险、衍生品投资风险等。
联接基金风险提示:作为目标ETF的联接基金,目标ETF为股票型基金,因此ETF联接基金的风险与收益高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ETF联接基金存在联接基金风险,跟踪偏离风险,与目标ETF业绩差异的风险,指数编制机构停止服务的风险,标的指数变更的风险,成份券停牌或违约的风险等。A类基金申购时一次性收取申购费,无销售服务费;C类无申购费,但收取销售服务费。二者因费用收取、成立时间可能不同等,长期业绩表现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请详阅产品定期报告。
上述基金中有为境外证券投资的基金,主要投资于香港证券市场中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上述基金还面临香港市场风险等境外证券市场投资所面临的特别投资风险,包括港股市场股价波动较大的风险、汇率风险、港股通机制下交易日不连贯可能带来的风险等。
T+0特别风险提示:跨境ETF实行T+0回转交易机制(即当日买入,在交收前可以于当日卖出),资金运作周期缩短,可能带来短期波动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