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逻辑)

一、概念理解

上一篇文章中的金融资产与本文的长期股权投资都属于企业的投资活动,企业买点债券收利息、买点股票赚价差这些小打小闹计入金融资产即可,当企业认真起来,出于投资或者经营目的开始进行股权投资时候,就进入了本章的“长期股权投资”。

当企业持有某公司50%以上股份,被投资公司便成为了子公司,一般称为“控制”,20%-50%,称“重大影响”,若多方合营,称“共同控制”。在这三种情形下的计量方法和原则是不同的。

二、分类标准

在进入账务处理之前需要先对各种情形分类,纵使教材和cpa教材的分类标准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控制。

若股权投资后能够“控制”,则是一种企业合并的行为,被投资企业成为子公司。或许是同一个母公司下的两家企业进行的合并,亦或许是独立的两家企业进行合并。因此,可以单独归为一类: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这一类下又分两小类:同一控制下、非同一控制下。

若股权投资后仅能够产生重大影响、合营,股权占比太少,到不了“控制”,则可以分类为“非企业合并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大白话来讲,50%的比例,一刀切两半。

三、初始计量

1.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控股比例50%+)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支付现金等方式作为对价
#一个妈生的两个孩子玩,算自家的账,不对外。
#因此,入账价值计算以在母公司的账面价值做基数,合并产生的差额直接影响所有者权益,不干预利润表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账面比例
        资本公积         差额
        盈余公积         差额
      贷:银行存款    实付 
    借: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
    借:管理费用      审计、评估、服务、法律
      贷:银行存款

#发放权益性证券
#自家人玩,不对外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账面比例
       贷:股本         发行股票的面值
            资本公积      差额
    借:资本公积         发行费用、佣金等
       贷:银行存款

(2)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支付现金等方式
#跟外人玩,需要对外。
#入账金额要以我付出的所有东西的公允价格为准,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库存商品的要视同销售,其他付出的资产相当于处置
    借:长期股权投资                           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支付价
       贷:库存商品                             视同销售,公允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      视同销售
           其它债权投资——成本                 冲销
                        ——公允价值变动        冲销
           投资收益                              差额
           银行存款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账面
       贷:库存商品    账面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其他债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发放权益性证券
#跟外人玩,需要对外
#入账金额以我付出证券的公允价值计算,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发放权益证券的佣金等是和证券绑定的,计入资本公积
#审计、法律等费用是公司为了合并而付出的当期费用,计入管理费用
    借:长期股权投资      证券市场价值
       贷:股本            面值
           资本公积        差额
    借:资本公积      佣金等
       贷:银行存款
    借:管理费用      审计费、服务费等
       贷:银行存款

2.非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控股比例20%-50%)

#支付现金等
#相当于购买商品,由于控股比例较低,简化核算,相关费用统一计入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  支付对价+相关费用
      贷:银行存款
    借:应收股利
      贷银行存款

#发放证券等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股本
           资本公积
    借:资本公积    佣金等
       贷:银行存款

3.费用的处理

#通过以上分录发现关于费用的处理是有差异的
#涉及费用的主要是:与发放证券相关的手续费佣金、审计费等服务费
#如果要理解此处的差异可以从合并抵消的角度理解,此处暂不做深入分析,只以直觉推断

#当企业为了合并而取得长投,同一控制下的是内部资源的整合,非同一控制下则是要形成内部资源,最终目的是成为一家人
#既然是要成为一家人,就不能凭空增多,因此,同一控制下长投的成本按照账面算,非同一控制下的按支付对价算
#审计费、法律费等费用视为成为一家人所必要的耗费

#而非企业合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并不是为了成为一家人,只是在购置资产而已,相当于买车买玩具
#这时候的直接费用(审计费等)就像购置资产时那样,直接计入成本

#因此,审计费等直接费用,在合并形成的长投下归入管理费用,在非合并长投下归入成本

#与发放证券相关的手续费、佣金,发放的是债券,计入负债的初始确认金额,发放的是股票,抵消资本公积

四、后续计量

1.核算方法的分类

成本法核算的逻辑是将其视为自家人,除非生老病死,没必要苛求计算每个时期的投资收益。

权益法核算的逻辑是将其视为资产,资产发生任何变动都与我有关,锱铢必较,并且“较”的时候按公允价值来,不听你账面的。

通过核算逻辑,也就倒推出分类标准——控制(控股比例50%)

2.成本法

#初始计量:见上一章节
#后续计量
  1.宣告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投资收益
  2.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处置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
          投资收益

3.权益法

首先,初始计量时,要比较支付的钱和得到的钱,付多了就算了,付少了要计利得
其次,后续计量时,按公允价值为准,锱铢必较
再次,后续计量时,要设置损益调整等明细账户,除了实现利润或亏损,不能直接影响损益
最后,处置时,挨个冲销

#初始计量
 1.若支付价款高于公允价值,表明一种自甘情愿与认可,按实际支付计成本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2.若支付价款低于公允价值,按公允价值计成本,但认为你占了便宜,属于利得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贷:银行存款
           营业外收入

#后续计量
 1.实现净利润
    (1)调整为公允价值
         比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看调整为公允价值后对利润的影响额
         调整后的利润乘以比例才能认可
    (2)记账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2.亏损(按顺冲)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长期应收款
            预计负债
3.宣告股利
     借:应收股利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4.减值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5.其他综合收益/权益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处置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损益调整、其他
     借:其他
       贷:投资收益

4.比较

首先,二者的处理逻辑不同,一个视为家人,非生老病死不做处理;一个视为资产,锱铢必较

其次,在初始计量时,一个按账面来;一个按公允价值/支付对价来,还需要细分情况

再次,后续计量时,成本法仅要求宣告股利、减值时计量;权益法要求盈利、亏损、股利、减值等全阶段计量

然后,后续计量时,成本法仅在宣告股利、减值时影响当期损益;权益法仅在盈利、亏损、减值影响当期损益,而宣告股利时不计,而是冲销自己的长期股权投资,毕竟是自己身上的肉割下来的。

最后,处置没啥不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