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怎么做好短期投资(当前股市现状及投资策略)

2022年以来的股市,出现了持续性下跌,并不断向下扩张。不仅使得自2021年2月份以来,持续产生了巨大的下跌空间,也使得今年加速下跌后出现了极端现象。动辄4000+股票下跌的局面,这在3月份之后比比皆是,甚至轻轻松松百股跌停的局面,已经是家常便饭。这种情况,在过去的行情中,仅仅是在2015年的股灾阶段时常有之,其他年份,确实少见。

短期来看,这种局面已经十分极端,且非一日如此。随着持续的这般极端化走势,已经使得短期市场过度悲观,不少投资者似有几分绝望,甚至产生恐惧表现。这常常会是短期或阶段性低点区域,往往会酝酿较强有力的反弹行情。

中长期来看,则技术层面偏空,以我们的分析方法论分析推演,仍然不能建立起来短期反弹后实现真正有效的反转行情,主要体现在3-6个月的跌势结构,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变。

非但如此,还会对短期反弹行情构成阻碍和压制,甚至结束短期反弹延续中长期趋势发展态势。也就是说,仅以当前技术条件,虽然可以作出极端下行后的反弹预期,但仍然不能确立就会反转上行走趋势。

需要实现3-6个月的底部抬升,并确立其涨势结构,才能够从趋势上来看待后续行情发展。不过依照我们对过去10年以来的行情涨跌周期统计研究,得出沪深300指数跌势延续至35%的跌幅水平,都完成了由大底到反转形成新一轮涨势的演变过程。而当前沪深300指数,自2021年2月份以来的跌幅,已经逼近了35%的跌势空间,具有极强的底部底点预期。

 

这使得短期市场在紧绷的悲观之下,面临反攻一触即发的演变预期,但中长期技术矛盾还会阻挡持续进程,遇阻回落预期明确,但在长期反转底部的预期之下,具备震荡构建真正的长期底部条件,一旦确立3-6个月涨势结构,则有望真正走出下一轮趋势性多头行情。

由此也意味着,短期投资策略还是偏于波段。且考虑当前技术条件,技术结构预估,6月中旬以后才有望看到3个月技术结构的明朗化,而要扩延底部构建周期,6个月的时间关系,都要到10月份前后。这使得,基于技术层面的研究,会使得在此之前,都不能太激进,需要谋定而后动。

但技术展望偏差大,也需要实时纠偏,做好应对任何突发或异常变化的策略安排。对于当前在技术结构上类似的极端现象,我们也在创业板、科创50市场得到同样的结论,这都具备了大致相当的短线预期。

 

技术分析是辅助,基本面是根基。由于技术上的变化多,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基本情况。俄乌战争不停,就会持续带来地缘政治的担忧,这一仗不同于以往的海湾战争,至少当前的局势已经对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一日不停,都还需要引以为重。

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下一次加息时点临近,且根据点阵图显示,未来2年内的利率会持续提升,随着缩表一并到来,这对全球产生资本流动影响,美元大幅升值,全球货币贬值压力大增,人民币短短几日跌掉1500BP,十分剧烈。这也是未来持续影响A股发展的关键所在。

 

疫情持续不断,虽然广州得到控制,但上海持续高烧,又在北京、杭州等多地出现不间断疫情影响,使得国内消费受阻、制造业停滞,从多角度来看,疫情已经使得短期经济面临极大考验。

地缘政治风暴、美元席卷全球、疫情高烧不退,全球资本市场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挑战。A股看起来短期跌势急,中长期跌势大,但这并不能反应长期反转会到来,细数过去20年股市历程,2002-2005、2011-2014等年间,都出现了持续多年的低迷行情,反弹再跌反弹再跌,往复循环,而且过去的全球经济环境和政治局面,也要比当前更有利。今日此时来看,都面临更复杂局面。

 

在股市没有真正走出低迷环境之前,都要努力做好风险防控,避免净值大幅回撤。

——————

具体到个股的选择和操作上,始终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