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菜篮子”产业发展很快,无论总量还是人均占有量都在世界前列,但是,“菜篮子”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仍然存在,周期波动现象也时有发生,生产稳定性、质量稳定性、价格稳定性都有待提高。因此,“菜篮子”产业发展要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的要求,立足产业循环,进一步优化产业链供应链,着力增强三大能力。
资料图片
一、增强生产抗风险能力。与粮棉油相比,“菜篮子”产业更易受市场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市场波动,还是气候变化都会对生产和供应产生影响,尤其以蔬菜和生猪的周期性波动最为突出,这是由“菜篮子”产业特性决定的。因此,要针对不同的产业和产品的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提升政策扶持力度、生产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瓜果蔬菜产业要以标准化生产为引领,优化产品结构。对于那些品质低、附加值低,而且产量已经超出市场需求的品种,就不能再简单地去扩大生产面积,而要适当控制生产面积,要通过标准化来提高产品的品质,要按照提高品质的要求制定扶持政策;对实行清洁生产、生物防治、有机肥替代化肥和高标准园区建设改造的生产主体,应当给予政策扶持,扶持的着力点应该按照提高品质的要求,而不是像过去简单地按照面积来实行补贴;肉蛋奶产业要以规模化生产为引领,优化生产布局。要根据养殖业的产业特点,提高疫病防控能力,提升生产稳定性,减少周期性波动,要重点扶持实行健康养殖、种养循环的生产主体。
二、增强产品运销能力。“菜篮子”产品供给问题不少是出在流通环节,构建畅通“菜篮子”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其一,加快建设产地冷链物流设施。整合现有扶持资金,重点向瓜果蔬菜主产区及“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生产基地倾斜,按照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向重点产业倾斜。重点扶持果蔬合作社,提高合作社为果农菜农提供产品购销服务的能力。其二,“十四五”期间,应该把城市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畅通交通路网,优化卫生环境,提升智能化水平。同时,合理布局社区农贸市场和便利店。其三,鼓励电商搭建“菜篮子”交易平台。在城市小区的规划建设中应该预留一些设施,鼓励电商搭建交易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促进产品交易,同时,要严格把控产品质量。
三、增强政策调控能力。对于百姓来说,最重要的是市场的保供稳价,要按照落实大中城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要求,重视生产供给。一是要加强埠外基地的建设。可以在大城市周边建立养殖基地和蔬菜基地,通过企业投资和政府支持提高对“菜篮子”市场的掌控能力,要积极发挥农垦的作用,农垦企业到埠外合作开发保供基地,落实储备任务,优化储备品种,创新储备方式,提高自给能力与应急处置能力。二是要健全政策扶持体系。对于“菜篮子”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用地,除公益性用途外不得征占菜地,占菜地要付出高昂代价,征占后土地出让收益要作为基金用于保证“菜篮子”生产和供应;要妥善解决“菜篮子”因运输进城通道不畅造成的损失以及蔬菜价格上升等问题。同时,可以通过中央厨房等方式来减少剩余物,走精加工的路子;要落实冷藏用电政策,冷链物流用电是一个大项,电价政策应予以优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