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安全、国资监管系统改革等多种多重因素作用下,中国国资云市场快速发展。
据CCW Research统计,2021年国资云整体市场规模为36.5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4年国资云市场将保持快速增长,到2025年中国国资云市场规模将达到约146.4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1.53%。#国资云#
资料来源:CCW Reserach、行行查
国资云行业概览
国资云一般是指由各地国资委牵头投资、设立、运营的,具备高安全防护水平的数据安全基础设施底座,以及以汇聚国有数据资产为核心的数据治理体系及云平台,规划采用“1+N+M”的混合云架构。
国资云是服务政府和央国企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前提条件。
在国资云推出前,虽然部分央国企和政府已经开始建设云平台,但是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云平台分散建设,标准不一;云上互联互通能力不足;自主可控能力薄弱,数据安全存在隐患等。
2020年以来,关于企业数字转型与新技术应用政策频发,各地政府也在政策不断引导和推动下,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国有企业的融合创新,加速传统产业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数字化转型,使得国企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
国资云本质是从第三方托管的公有云转向国资专属行业云。
根据徐亮等《“国资云”政策解读及给运营商网络运维带来的影响和启示》一文,“国资云”落地有两个方向:
一个是国资云基础设施平台,包括IaaS、PaaS和SaaS;另一个是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平台,各地政策落地方向各有不同。
根据天津国资云公司,“国资云”提供的云服务内容涵盖业务云、监管云、安全云等业务。#数字经济热评#
国资云背景厂商
国资云主要建设与运营方通常是地方国资企业,技术与产品的支撑方一般为云服务商。
政府和央国企云基础设施建设参与者主要是具备国资背景的云厂商。
政府和央国企数据涉及国计民生,国资云建设直接接触原始数据,体量大、价值高,因此需要国资背景厂商建设,国资背景厂商在平台、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等方面具备天然的优势。
因此,央国企在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承担主力军作用,国资背景云厂商可以分为两类:
1.央企国资云厂商,如中国电子云、易华录、天翼云、移动云、联通云、华润云等。主要承担大型央国企,以及部分地方政府国资云的建设工作。
2.地方国资云厂商,如云赛智联、铜牛信息、湘邮科技、常山北明、博通股份、广电运通、英飞拓、美利云、广电网络、卓朗科技等。主要为所属地方国资委建设地方国资云平台。#3月财经新势力#
国资云背景厂商:
资料来源:东吴证券、行行查
国资云提升运营商云发展空间
政企上云用云对业务安全性、可靠性及连续性要求提升,国企数据资源属于国有资产,应纳入国资监管和统一管理,保护国有数据资产安全是建设国资云的核心目的,运营商云是国资云的代表。政企市场渠道优势。
在可信云已开通的云主机、对象存储、云数据库等14项云服务评估中通过数量领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通过项目数量分别为14、12、11,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百度云、金山云及优刻得通过数量分别为10、12、12、3、8、8。
据财经杂志统计,全国1亿元以上政企数字化大单分布,运营商占据主要份额,中国电信份额优势较大。
运营商B端市场长期积累的客户关系与销售渠道,产业链内广泛的合作伙伴。
移动云拥有5万人的客户经理团队,技术人员团队超11.6万人,天翼云客户经理规模达3.7万客户经理,政企服务体系覆盖全国。
2021年中国国资云市场厂商竞争力象限分析图:
产业链各环节布局方还包括电科网安、青云科技、紫光股份、深桑达、电科数字、科大讯飞、创意信息、博思软件等。
目前,我国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正在逐步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无论是《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的发布还是《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方案》的出台,均凸显了国资监管“授权放权”的发展趋势。
未来将从国资云建设、国资企业应用上云、国资云互联互通、国资云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国资央企上云节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