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锚定效应是什么意思(价值投资者锚定的是价值)

在销售界有个经典的段子:

有两个卖煎饼果子的小摊,当顾客过来买煎饼果子的时候,摊主A问顾客“加不加鸡蛋?”,摊主B问顾客“是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

请问这两个小摊的生意哪个更好,赚的钱更多呢?

答案无疑是小摊B。

 

01

 

这就是典型行为学中锚定效应下产生的结果,小摊A给顾客提供的选择是0和1,而小摊B给顾客提供的选择是1和2,此时两个小摊给客户定的锚是不一样的。

 

锚定效应

由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在1974年通过实验发现。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个事件做出定量估测时,容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所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也就是说,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容易受到初始信息或熟悉信息的影响,并不自觉地以它们为参考。

 

所谓锚定效应,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起始值的信息过多的重视。人们在对某一事物评价时,通常会下意识寻找一个参照物,这时如果出现锚点,自然而然就会成为人们做判断的标准,而不管这个判断标准是否合理。

在没有参照物的对比下,人们很难做出判断。举个例子,你第一次看到手机A,它的售价是6000元,你没有什么办法去判断它的价格是高还是低,但是,如果商家在这个手机的旁边再摆放一款15000元的手机B,你肯定会觉得这个售价6000元的手机A是便宜的。

所以,人们评价一款产品的价格是否合理,除了产品本身的制造价值和使用价值外,依附产品周围的参照,往往能在人们的潜意识思维中占上风,从而促使其采取购买行动。

 

02

 

星巴克可以说是深谙此道。

经常喝星巴克咖啡的朋友,应该会发现星巴克除了卖咖啡以外,还会卖22元一瓶的矿泉水,而且还是放在十分显眼的位置。

实际上,买水的人寥寥无几。既然水的出售率这么低,为什么还要定这么高的价格,或者说为什么还要放在货架上出售呢?

其实,矿泉水不是用来卖的,更多是作为锚,用来做对比的。

星巴克咖啡相比其他品牌的咖啡,定价相对比较高。但是,有了22元一瓶的矿泉水做对比,大家就会觉得30多元一杯的咖啡也没有那么贵。

这样一来,就提高了咖啡的购买率,至于矿泉水卖不卖得出去,已经无所谓了。

这就是制造锚点。

在制造锚点这件事情上,星巴克的老对手COSTA也做得不错。有段时间,当你去COSTA买咖啡的时候,服务员就会跟你说:“今天只需办理一张88元的打折卡,这杯咖啡就是免费的。并且这张卡全国通用,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到COSTA咖啡消费,都能享受九折优惠。”

统计结果显示,有70%左右的顾客会购买这张打折卡。

这种销售方式对COSTA来说是一箭双雕。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第一次消费支出额度,而且还让顾客感觉自己占了便宜。

仔细一算,消费者实际上是多花了53元来购买一杯咖啡。

打折是建立在下一次消费的基础上的,如果你不消费,这张卡对你来说就毫无用处;如果你消费了,那就是给咖啡店持续贡献利润。

打折卡不仅锁定了消费者,而且还成为锚,沉入了消费者的思维里。当你获得了一张COSTA咖啡的打折卡后,其实商家已经锁定了你的消费。COSTA咖啡与星巴克咖啡定价接近,但是因为打折卡,很多消费者会优先考虑COSTA。

这张打折卡就是COSTA设计的一个精巧的“锚”,从而影响甚至改变了我们的决策。

 

03

 

商家之所以利用锚定效应来吸引消费者,是因为人们在生活中,习惯在各个领域为自己设定价值锚点,比如很多人会不自觉地拿自己的现任和前任进行比较,那么,前任就成为现任的锚点。

锚定效应并不一定会带来正确的判断,而且在很多情况下,锚定效应恰恰会使我们做出错误的决定。

就比如上文提到的COSTA打折卡,对于一个一年不喝一次咖啡的人来说,办这张卡就不是好的选择。

而在投资中,我们买入的价格、基金的历史净值等都会成为影响我们做决定时候的“锚”。

支付宝发布的《2021年一季度基民报告》显示,持有基金时长在3个月以内的用户,有七成都是亏损的,而亏损基民的主要行为特征是:频繁买卖,追涨杀跌。

其中,追涨杀跌很大程度上是受“买入的价格、基金的历史净值”这些“锚”的影响。

比如,当指数从2500点一口气涨到3000点的时候,人们可能会认为指数3000点太贵了。但是如果指数先从2500点涨到3500点,之后再回落至3000点,这个时候很多人会觉得3000点挺便宜。

同样站在指数3000点的位置上,人们对股市的认知会产生这样的偏差正是由锚定效应所致。

当指数从2500点直接涨到3000点时,人们以2500点作为锚,而当指数从2500点涨到3500再回落到3000点时,人们心中的锚变成了3500点,自然就会产生认知偏差了。

但事实上,无论是2500点直接涨到3000点,还是2500点涨到3500点再跌回3000点,都是3000点,估值和基本面是一样的,对价值投资者来说没有任何区别。

正如梁宇峰、吴慧敏在《常识的力量》中说的那样,人的思维一旦锚定,就容易得出荒谬的结论。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应该锚定的是价值,而不是历史股价,也就是说,价值投资者要忽略过去的股价表现,而根据股票的内在价值和当前股价的关系进行决策。

梁宇峰 吴慧敏 著 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

04

 

价值投资者锚定的是价值,这是投资者应该具备的常识,但是这种常识的建立并没有那么容易。因为在现实投资过程中,人们很容易受诸如“锚定效应”这样的非理性行为的影响,从而使得投资决策背离了常识。

如何建立常识能力?在《常识的力量》一书中,梁宇峰、吴慧敏提出了如下几点建议:

 

1 了解人性弱点,避免草率做出违反常识的决策

人有理智的一面,也有疯狂的一面,在日常购物时人们经常货比三家,追求性价比,而在投资的时候却经常跟风,不管股票估值多高也敢从众买入。

 

2 建立自己的商业逻辑分析框架

在投资决策中,我们要对公司的基本面进行深度研究。商业逻辑分析框架的建立对价值投资者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全面、客观地判断公司的基本面。

每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商业模式,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商业模式很不一样, 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商业模式也差异巨大。尽管大家的商业模式各不相同, 却都受类似的商业逻辑所支配。

我们常见的商业逻辑分析框架有波特五力模型、护城河分析等。当对一家公司做了五力模型和护城河分析之后,我们基本上就能得出比较全面、客观的判断了。当然,常见的分析框架还有很多,比如SWOT分析 (态势分析) 等。我们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要学会利用这些分析框架来对公司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做出理性判断。

价值投资的基本认知是“股票是上市企业的载体”,所以价值投资者的投资体系是基本面投资体系。但基本面投资内容非常庞杂,在梁宇峰所著的《长期的力量》一书中曾将整个过程总结为“选股—验证—决策—跟踪”四大环节。

 

3 坚持能力圈原则

价值投资的基础是正确分析企业价值,而正确分析企业价值的前提就是能力圈原则。如果你去分析一家你什么都不懂的企业,就如盲人摸象,自然也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相反,如果是在你的能力圈范围内,就会如鱼得水,从而正确分析企业的价值,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能力圈的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圈有多大,并且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不断扩展自己的能力圈边界。

 

4 培养二层次思维的能力

什么是二层次思维?《投资最重要的事》的作者霍华德·马克斯认为,当我们观察一只股票时,一层次思维的人会这样想:这是一家好公司,所以我们可以买这家公司的股票。二层次思维的人会这样想:这是一家好公司,市场上很多人也认为它是好公司,所以它的股价已经很高了,它的股票不一定值得买。

我们的投资目标不是达到市场平均水平,而是要超越市场平均水平,而二层次思维能够帮我们形成与众不同且正确的判断,或者说“正确的非共识”。

 

05

 

在华尔街有一句老话:市场是由两种力量驱动的——贪婪和恐惧。在金融投资中,绝大多数人并不擅长冷静思考、理性决策,特别是在市场大幅波动的时候,人们被恐惧和贪婪所控制,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波动。

这样的弱点会使得常识能力的建立困难重重,而基于以上5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建立常识能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