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就是最好的,了解全收益指数,轻松获取超额收益
原创2020-05-04 16:59·兵哥事务所在《股市长线法宝》这本投资传世名著中,作者在第十章《股东价值之源:盈利与股息》中讲到,盈利是股东现金流产生的源泉。
公司可以按多种方式将盈利转换为股东的现金流。第一种,也是历史上最重要的方式是现金股息支付。
盈利中没有用于支付股息的部分被称为留存收益。留存收益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增加未来的现金流,创造价值。
·清偿债务,从而削减利息支出
·投资于证券与其他资产,也包括收购其他公司
·投资于资本项目,以增加未来利润
·回购公司的股份(称为股份回购)
如果一家公司偿还了债务,它就可以减少利息费用,由此增加可用于支付股息的利润。
作者反复强调了一个观点,公司的本质是为股东提供自由现金流,对于上市公司就是通过股息的方式。
时间越长,分红在我们投资股票的收益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西格尔对标普500从1871年到2012年的数据进行回测,发现股息分红是整个时期内股东收益的最重要来源。从1871年开始,股票实际收益率为6.48%,股息分红收益4.4%,资本利得收益率为1.99%。
那么基金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尤其是我们一般投资的股票型基金,其基本组成都是股票,那么分红对于基金也同样至关重要。
指数包括几十上百只股票,这些股票有的会派发现金股息,而指数基金复制指数,也会持有这些股票,自然也会收到现金股息。这些现金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指数基金就会发放基金分红。投资者可以按照持有的基金份额收到基金分红。如果指数基金不分红,收到的现金股息,就直接归入到基金净值中,也不会丢失。
指数基金直接对基民进行现金分红是有严格条件约束的,具体可以看我的微信公众号文章:《红利基金还是基金红利?别怕,一篇文章让你明明白白》。我们在很多基金的估值数据上看到股息率多少多少,其实不一定每年真的有这个分红到我们手里,但是基金投资的股票是真正分红了的,没有放在我们手里,直接留存在基金中再投资而已。
基金的分红会随着公司的利润上涨而长期上涨。因为分红是公司利润的一部分,由于生产力和生产效率不断进步,对于宽基指数和优秀行业指数来说,背后公司赚取的利润是长期上涨的,所以分红也自然会水涨船高,长期上涨。如果分红上涨而基金价格不变,最后的股息率就会惊人的高,一定会吸引资金进来哄抢,通过价格的提升把收益降下来。
我们只需要知道:对于投资,不管是基金还是股票,分红都极为重要,我们要用分红在投资的角度去思考一项投资决策的收益率。
但是我们在日常看到的指数基金一般都是没有包括分红再投资的,严重干扰了我们对投资的判断!
我们通常看到的一些指数,比如上证指数、沪深300等,这些都是价格指数,顾名思义,仅计算股票价格的波动,不考虑上市公司分红因素的影响,
上市公司分红会除权,股价一般会几十下降,但是价格指数完全不会考虑这个因素,价格下降了就是指数下跌了!但是这部分的下跌并不是我们投资真的损失了,反而是我们投资收益的重要组成,尤其考虑到分红的再投资,是可以产生复利效果的。
那么我们常看到以价格为唯一准绳的这个指数就会失真,因为它把分红都当作是损失了。而全收益指数(Total Return Index,也称"总回报指数"、"总收益指数")则把成分股公司派发的红利在除息日收盘后再投资回组合,也就是考虑了上市公司分红的因素,执行了类似基金分红中红利再投资的操作。
价格指数和全收益指数表现的差异,包括分红金额以及这些再投资的累计收益。分红金额越高、投资收益率越高、时间越长,则总收益指数相对于价格指数的差异就越不能忽视。
进一步的,净收益指数则进一步细化了分红因素的计算,考虑了税收因素的影响,因为上市公司分红是要收税的。
总结一下,同样一个指数,价格指数没有考虑分红严重低估了指数基金的长期复合收益,全收益指数考虑分红再投资收益最高,但是没有考虑到税收因素,净收益指数考虑到了分红再投资及税收因素,是最接近真实收益的数据。
因为我们应该使用净收益指数来考虑指数的真实收益。价格指数严重降低了指数基金的真实收益率,全收益指数则稍微夸大了指数基金的真实收益。股息率越高,时间越长,这种偏差就越大。
中证指数基金都对应有一个全收益指数,以H开头,一个净收益指数,以N开头。
查询方法:打开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官网,找到对应的基金资料,在指数详情里面的指数单张可以找到相应的代码。
如图下方是沪深300指数对应的全收益指数和净收益指数。
全收益指数和净收益指数我们在一般的股票软件是查不到的,这里建议大家使用"万得股票"这个软件,打开后输入相关代码(加上数字前面的字母)就可以了。
-
不仅宽基指数,行业指数也有自己对应的全收益指数和净收益指数。
一般指数基金以追踪的指数作为业绩参考。由于指数并没有考虑分红,而指数基金接收到股息分红,因此指数基金的收益往往会高于指数的收益。这也是指数基金强于指数的原理。
但是如果用全收益指数,则绝大多数指数基金是无法战胜全收益指数的。
对于以完全复制指数表现为目标的普通指数基金,能跟上全收益指数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基金运作中会有交易费用、税收等摩擦成本,指数基金还有管理费、托管费、销售服务费等费用,这些都是损耗。
这些指数基金全部采取自由流通市值的加权法。稍微有点不同的是单股权重上限:当样本量在10只至50只之间时,单个股票权重不超过15%;当样本数量在50只至100只之间,单个股票权重不超过10%;当样本数量在10只以下,则不设权重限制。
我们以沪深300为例,从该指数成立的所有时间计算年化复利如下图
可见我们采取价格指数估算投资指数基金的复利收益,低估了实际的投资收益,特别,在当下,大量指数基金低估的时候,股息率较高,这个时候采取最简单的一把梭,分红再投资,拉长时间看也会有不菲的收益。
最后说一句题外话,今天有一个视频在网上疯狂流传,题目是:《后浪》|B站献给新一代的演讲。我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浑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火,我想了一下转发的应该是两种人,一种是前浪,表达对后来者的关爱,一种是后浪,主要是激情澎湃的后浪。
我为什么这么反感呢?倒也简单,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时代都是这样的论调,但是事实呢?
事实是前浪在社会中手握重拳,前浪才是决定社会是什么样的核心力量,后浪是决定未来社会形态的力量,后浪终究要成为前浪,前浪终究要死在沙滩上。
前浪拥有资产,后浪拥有力量,不管如何吹嘘,社会的希望在后浪,前浪在某种程度上是"剥削"后浪的。
特别是在阶级固化,阶层流动凝滞的时代。我实在不明白后浪有什么要感激前浪的。
如果前浪真的有心,就应该履职尽责,把当前的社会搞好,不是留下高房价的钢筋水泥,不是搞环境破坏,不再对洋人卑躬屈膝,少搞一些志愿者服务,我们后浪非常讨厌这点。
年纪大了点,有点资本,有了话语权,就有资格去对别人指指点点,敢对后浪整体去评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是最好的。
一些人鼓吹年轻人承担责任,不过是掩饰自己的无能和卑鄙,想让年轻人当炮灰而已。
后浪注定是要反叛者,注定是要颠覆的,如此才有希望,否定、构建、完善、再否定,这本来就是健康生态系统的流程,可是前浪允许后浪这么做吗?
所谓前浪涨房租,后浪就回村,同时鼓掌为后浪呐喊助威,这种说教,以及俯视众生的优越感令人作呕,还是担心自己的秃顶如何治疗,担心不能动弹的时候怎么找后浪做陪护吧。
年轻,从来和时间无关,在我看来,终南山,袁隆平、李兰娟等民族良心就是年轻人,就是潮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后浪!
敢于挑战,勇于承担,客观理性,追求价值,承担自己的使命,我们都是社会的后浪。
让我们忘记世界的前浪和后浪,忘记民族和肤色,忘记语言和地域,去追求,去探索,去实践,去奋斗,不仅现在属于我们,未来也属于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