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合规的重要性(合规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唯一出路)

岁末年初,除了习总书记的新年讲话

啥事最值得万千网民关注?

据我观察

并非新年到来的钟声

也非2022年的第一个法定节假日

而是

谁会是2021年最后一个瓜?

 

本来大家以为某娅逃税案已经是2021年的爆瓜绝响了,没想到临近最后关头,张某夫妇还是没有顶住,拉响了2021年的最后一瓜。

从近期的一些大瓜来看,大家会发现,国家有关部门对各行业特别是娱乐圈、垄断行业好像加强了监管,有此起彼伏的逃税处罚,也还有针对某些大企业的调查及处罚,包括反垄断和其他一些违法行为。一些有影响力的明星和企业有些因此而退出公众视野,有些承担了巨额的经济处罚。

因此,网上就出现了一些八卦的说法。

 

但是这些说法中

却很少提到一个关键词——“合规”

 

无论这些被处罚的个人或企业背后有怎样的因果纠葛,但他们被罚的直接原因有且只有一个——违法!

违法,就是不合规经营。触犯了法律,所以被处罚。

党中央国务院在多个场合提到了“六稳”、“六保”,其中六保就包括了“保市场主体”。但是保市场主体,并非是无论好赖都对其进行保护,而是保护合法,处罚非法,引导不合规经营的市场主体向合规经营方向发展。因此,越是对市场、对社会公众能够产生影响的市场主体,就越应该合规经营,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作用。

 

不可否认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相关的配套机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部分企业或者个人通过不合规的方式攫取到了财富。但是,随着我们国家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企业通过不合规的方式发展壮大将成为历史,市场机制将越来越完善,营造高水准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将是必然。毕竟,带病发育不可能长成一个健康的身体。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及个人应当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潮流,积极自查整改,剔除不合规业务,改进不合规的经营方式,才能行稳致远,发展壮大。

 

合规

一方面是思想上要有合规意识

 

某娅逃税被查后,其丈夫董某发表致歉信,称其税务方面不专业,税务统筹合规过程中存在问题。无论其这份致歉信所说是否真实,却也反映了一个现实,就是部分市场主体可能并不知道何为合规,何为不合规。这种辩解虽然不能成为违法的理由,但是却也给广大的市场主体敲响了警钟:不能依靠经验主义来处理合规事宜,而是应该更加重视专业法律团队的意见,切实用法律规定的标准去要求自己。

实践中,企业吃了经验主义的亏也不是一家两家,实践中比较常见的案例有串通投标、虚开发票等,串通投标和虚开发票都可能涉嫌犯罪,一旦构成犯罪,不但企业经营可能受到毁灭性打击,而且企业经营人也要被刑事处罚。这些因为不合规经营涉嫌犯罪的企业或者企业家,有部分确实是利欲熏心,故意为之。但也有部分是意识缺位,比如因为幸存者偏差,以为自己所作所为是行业惯例。

 

另一方面

合规还需要制度上的合规

 

这里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某巢公司的员工,为了打开市场,违法收集公民个人信息,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事实没有疑问,问题在于员工的行为是单位行为还是个人行为?如果是单位行为,那么就是单位犯罪,而一旦构成犯罪,某巢公司作为著名的跨国公司,对其声誉和实际的业务的打击将是巨大的。但是员工的辩解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他们是以公司的名义实施的犯罪行为,而且最终的利益也是归属公司。最终某巢公司拿出了绝招,他们出示了全套的合规文件,包括要求员工不得进行违规行为以及相关合规培训的证据,证实公司明确反对员工进行违法行为并进行了有效的培训告知,从而将单位和员工个人犯罪行为进行了有效切割。最终该意见被法院采纳。

如果企业没有进行合规建设,那么员工自作主张以公司名义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单位就有涉嫌犯罪的风险。可见,合规建设的重要性。

有些奋斗了几十年的市场主体,如果因为合规意识不到位、合规制度缺失导致违法犯罪,被迫消灭,那么无论是对这个市场主体本身,还是该市场主体关联的就业人员,乃至于对市场和经济社会来说,可能都是一个不利的影响。一刀切并不是好办法。

所以,合规不起诉应运而生

 

企业合规不起诉是对于涉嫌犯罪的企业,符合一定条件,由检察机关主导督促其建立合规管理体系,如果在一定时间内经监督考察合格,对于该企业则不予起诉的制度。但是,企业的相关主管人员,可能还是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但是合规不起诉并非一句“我合规了”就可以不起诉这么简单,必须要经过切实的合规整改并验收合格,根据目前试点的一些地方的做法,有些引入了第三方的机构进行合规整改的评估和验收,考察合格了,才能获得合规不起诉的机会。

 

如最高人民检察院曾经公布了一批企业合规的典型案例,其中张家港市L公司、张某甲等人污染环境案比较能说明企业合规不起诉的一些情况:

 

情况简介

该公司系从事不锈钢产品研发和生产的省级高科技民营企业,张某甲、张某乙、陆某某分别系该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行政主管。该公司违反环境法律法规,将含有镍、铬等重金属的酸洗废水排放至生活污水管,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2020年8月,张家港市公安局以L公司及张某甲等人涉嫌污染环境罪向张家港市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

检察机关经审查认为,L公司及张某甲等人虽涉嫌污染环境罪,但排放污水量较小,尚未造成实质性危害后果,可以进行合规考察监督并参考考察情况依法决定是否适用不起诉。同时经调查,L公司系省级高科技民营企业,年均纳税400余万元、企业员工90余名、拥有专利20余件,部分产品突破国外垄断。如果公司及其主要经营管理人员被判刑,对国内相关技术领域将造成较大影响。

有鉴于此,2020年10月,检察机关向L公司送达《企业刑事合规告知书》,该公司在第一时间提交了书面合规承诺以及行业地位、科研力量、纳税贡献、承担社会责任等证明材料。随后,L公司聘请律师对合规建设进行初评,全面排查企业合规风险,制定详细合规计划,检察机关委托税务、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等部门对合规计划进行专业评估。L公司每月向检察机关书面汇报合规计划实施情况。2020年12月,组建以生态环境部门专业人员为组长的评估小组,对L公司整改情况及合规建设情况进行评估,L公司经评估合格,通过合规考察。同月,检察机关邀请人民监督员、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联等各界代表,召开公开听证会,参会人员一致建议对L公司作不起诉处理。

检察机关经审查认为,符合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当场公开宣告不起诉决定,并依法向生态环境部门提出对该公司给予行政处罚的检察意见。

2021年3月,苏州市生态环境局根据水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对L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通过开展合规建设,L公司实现了快速转型发展,逐步建立起完备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合规内控的管理体系,改变了野蛮粗放的发展运营模式,企业家和员工的责任感明显提高,企业抵御和防控经济风险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2021年L公司一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75%,缴纳税收同比增长333%,成为所在地区增幅最大的企业。

 

上述案例显示,这相当于司法给了这些涉嫌犯罪的企业一次起死回生的机会。但是作为一个成熟的市场主体,为什么要给自己一个置之死地的机会呢?

合规建设,刻不容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