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公共物品的定义、融资及生产
一、公共物品及其特征
公共物品是指增加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同时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消费的那类物品。
纯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主要特征)和非排他性(派生特征):
(1)非竞争性:当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对该物品的消费水平。
(2)非排他性: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无法排斥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二、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
私人物品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易实现,需求强度和数量以“个人出价”的方式显示。
公共物品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政治交易实现,需求强度和数量通过“多数决策规则”的方式显示。常见的多数决策规则:相对多数决策、孔多塞规则。。。
三、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
1、公共物品融资方式
(1)政府融资:强制征税;无法满足多样化需求
(2)私人融资:私人自愿提供;可能导致供给不足、结构失衡
(3)联合融资: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的方式鼓励私企提供物品
2、公共物品的生产
(1)典型生产方式:政府生产、合同外包
(2)其他生产方式:特许经营、合同委托等
四、公共物品供给的制度结构
(1)决策制度(核心):提供什么?提供多少?
(2)融资制度:谁来买单?谁来付费?
(3)生产制度:谁来生产?如何传递?
(4)收益分配制度:谁是最终受益者?收益规模如何?
11.2市场与政府的经济活动范围
一、市场和市场效率
1、市场主体
(1)居民:社会的基本细胞;基本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2)企业: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基本单位;基本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3)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干预市场。
2、市场效率
市场是有效的,可以自动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二、政府经济活动范围
通过第六章可以知道,市场并不总是有效的,当市场失灵时,需要政府介入干预:
(1)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政府负责社会边际收益>社会边际成本,无法通过市场配给的产品。
(2)矫正外部性:政府排除私人(社会)边际成本和私人(社会)边际收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3)维持有效竞争:制定政策法令,禁止垄断,保证竞争性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效率。
(4)调节收入分配:调节收入分配不公。
(5)稳定经济: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注:针对导致市场失灵的三大原因“公共物品、外部性、垄断”,政府进行干预,通过“提供公共物品、矫正外部性、反垄断”等措施优化资源配置,再加上“调节收入分配、稳定经济”,正好对应下一节财政的三大职能。
11.3财政的基本职能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11.4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
一、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公共选择问题,公共选择就是指人们通过民主决策的政治过程来决定公共物品的需求、供给和产量,是把私人的个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政府选择)的一种过程,是利用非市场决策的方式对资源进行配置。
(1)是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20世纪40-50年代
(2)是关于政府失灵的理论:分析政治场景中的个体行为及后果
(3)代表人物:詹姆斯、戈登
(4)理论基石:个人主义方法论、经济人假设、作为一种交易的政治过程
二、政府失灵的表现形式
(1)选民“理性的无知”与“理性的非理性”:无所谓的一票
(2)政治家选票极大化:动摇的中间派
(3)投票循环(孔多塞悖论):投票过程没有结果
(4)官僚体系无效率:公款吃喝-竞争、最小化成本、外包
(5)利益集团与寻租:代表小集团利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