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TCL科技半年报,上半年营收851.9亿元,归母净利润3.4亿元,其中二季度归母净利润8.9亿元,同环比均实现扭亏,相比去年二季度、今年一季度分别增加15.78、14.38亿元,数据OK的。
总体来说,业绩基本在预期范围内。今年虽然股票市场疲软,但TCL科技的股价表现稳健,市场对公司业务发展比较乐观,从未来面板行业逻辑的变化,结合TCL财报,聊聊对面板行业的看法。
有点“不同”的周期反转
如果关注面板行业就会发现,不光是TCL科技,整个面板行业的业绩都在二季度有明显改善。京东方第二季度实现营收422.1亿元,净利润4.89亿元,而第一季度两项指标分别是379.7亿元、2.473亿元,环比有了明显复苏。
TCL科技、京东方A的业绩转好,是因为面板价格的上涨,尤其是大尺寸液晶面板价格涨幅明显。根据 Omida 数据,大尺寸液晶面板价格自 2022 年 10 月以来开始持续反弹,以 65" 60Hz Open Cell UHD 的大尺寸液晶面板为例,2022 年 9 月~2023 年 6 月,其价格从 106 美元/片持续反弹 165 美元/ 片,期间涨幅达到 55.7%。
大尺寸液晶面板价格上涨,直接带动了面板厂大尺寸液晶面板月度营收反弹。根据 IHS 数据,大部分面板厂商的大尺寸液晶面板月度营收在 2023 年 1 月或 2 月进入阶段性低谷,其后在 2 月或 3 月迎来反弹,一直涨到现在。
到了6月,TV各大尺寸面板价格已回到成本线之上,主要面板厂也实现了单月盈利。进入三季度,面板价格继续上涨,多家机构预测TV面板价格将在三季度维持涨价趋势、四季度价格处于高位温和波动。
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价格虽然没有大幅上涨,但也已经止跌横盘了。7月份,部分IT显示器面板跟进涨价,集邦咨询预计8月显示器面板模块及Open Cell面板在8月均预计维持0.1美元的微幅上涨。
在大尺寸面板涨价、中小尺寸面板价格筑底的情况下,面板企业业绩转好也就不难理解了。事实上,这个趋势早就被很多投资人认识到。一个明显的体现是,今年以来面板龙头TCL科技和京东方A的股价都涨了至少10个点,同期市场指数略有下跌。
众所周知,面板行业是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但过去上行周期大部分是被需求推动,就最近一例周期转换来讲,2020年下半年面板价格一路升高,是因为PC和电视的出货量大幅增加,面板行业进入一轮“超级上行周期”。
然而,今年这次面板的涨价逻辑和过去不太一样——这半年的面板价格上涨是在需求端仍未有完全复苏情况下实现的。数据显示,23年Q2全球电视出货量为4663万台,同比增长2%,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也就是说,此次业绩复苏是由供给端驱动的。
议价权,向供给端倾斜
想要真正理解这次周期反转的逻辑,须先搞清楚面板行业供给端发生了哪些变化。
这两年,面板行业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落后产能快速清出”。去年以来,很多日、韩及中国台湾地区主流面板大厂都减少在LCD市场的投入,包括LG在内的韩厂甚至给出了“彻底退出时间表”。
8月就有两个厂商集中宣布关停各自旗下的的LCD产线。8月2日,Japan Display(JDI)宣布,将于2025年3月关闭位于日本鸟取县的液晶面板生产线;8月4日,中国台湾面板厂商友达光电宣布,将关闭位于台南C5D与C6C的两条LCD产线,将产能规划调度集中安排至其他产线生产,被关闭的两条产线是分别以生产笔电、监视器、电视等面板产品为主。
这样的供给端洗牌,让全球电视面板市场的集中度有了明显提升。2月数据显示,中国大陆电视面板出货量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达到70.9%,较去年同期提升2.5个百分点。
除了集中度提升,同时也是产业话语权的一次大迁移。随着日、韩及中国台湾相关产能的逐步退出,像TCL华星这样的大陆厂商在全球LCD市场的份额得到了提升。
伴随着行业格局的变化,面板大厂的运营策略也在发生变化,比如,头部面板厂商可以通过控制稼动率来稳定面板价格波动,2022年10月和2023年2月两次的面板价格上涨都是如此。(稼动率:简单理解为目前设备的产能利用情况,计算公式是指定时间下的实际订单数量/指定时间下的产能*100%)
去年6月头部面板厂商已经形成稳价策略,在消化库存的同时,行业稼动率从23Q1的74%提升到23Q2的80%左右,LCD面板出现了价格+稼动率同时提升的情况。投资者应当注意到的变化:当头部面板厂有能力通过调节产能控制价格时,面板行业的投资逻辑就发生了变化。
为什么说面板的投资逻辑变了
之前看过张坤的一句话:过去,大家往往很看重需求的变化,但对供给的变化却没有那么关心。但事实上,一个行业供给侧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才决定了企业能赚多少钱。面板行业亦是如此,很多人低估了面板定价逻辑从需求转向供给的意义。
头部面板厂商可以通过运营策略来弱化面板行业的周期性,显示面板行业将由过往固定的大而强的周期逐渐转化为由市场调节的小而缓周期,波幅将显著减小。以前面板厂往往是满产满销,市场表现不好时只能降价,但产能集中到几家国内面板企业后,可以通过稼动率的调整来控制和影响价格的波动,进行弹性的产销策略。
面板行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面板厂商正在放弃市占追逐,转而追求经营利润。这样的案例其实在很多行业都发生过,比如啤酒,以前啤酒行业基本每隔一段时间就打一次价格战,导致整个行业利润微薄,但后来随着行业格局逐渐稳定,百润啤酒、青岛啤酒、百威亚太、燕京啤酒、嘉士伯五大品牌形成了各自优势区域,此时,价格战已经不能带来市场份额的提升。龙头啤酒企业的策略也逐渐从“市场为王”转变为“盈利为王”,进而带来了其盈利能力的提升。2019年青岛啤酒在营收规模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净利润增长23.57%。
资本市场来看,产业逻辑变化将带动行业估值逻辑的重塑。2010年至2017年,青岛啤酒的股价一直徘徊在30元左右,2020年青岛啤酒的股价较疫情低点实现翻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市场意识到,啤酒行业的利润开始释放了。
与啤酒逻辑类似,头部面板厂商同样会迎来一轮利润释放周期。在这个过程中,TCL科技在大尺寸高端TV显示面板上的优势,也进一步推动其业绩增长。
大尺寸TV面板是行业发展趋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电视尺寸越买越大,在今年618,75吋已经超过65吋成为彩电出货量第一尺寸。电视大屏化加速到来,对面板需求面积是一个极大拉动。洛图科技测算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液晶电视面板的平均尺寸达到47.9吋,相比2022年增加1.8英寸,其中大尺寸电视面板出货增长最明显,75吋及以上面板出货量同比增长18.6%,75吋成为上半年涨幅最大的尺寸。
TCL科技旗下的TCL华星在大尺寸高端TV显示面板上有着明显的优势,TCL华星在电视面板的份额稳居全球前二,其中55、75寸产品份额全球第一,65寸全球第二,55吋及以上产品出货面积占比超 78%。基于此,不难得出判断:在这一轮大尺寸量价齐升的趋势下,TCL科技毫无疑问是最大受益者。
TCL科技在此次财报展现的业绩回暖,拉开了新周期的序幕,好戏还在后面
我会在 公众号:海涵财经 每天更新最新的数字经济、ChatGPT、AI算力、CPO/硅光芯片、大数据、6G卫星、数据要素、医疗新基建、一体化压铸、 汽车智能化,激光雷达,HUD,车规芯片,空气悬挂、L3级智能驾驶、PET铜箔,纳电池,800V高压,光伏HJT、TOPCON、钙钛矿、光伏XBC、BIPV、IGBT芯片、碳化硅SIC、CTP/CTC/CTB电池、4680电池、工业母机、海风柔直高压、新能源车高压快充、高镍三元、碳纤维、PET铝箔、PET铜箔、空气源热泵、新材料、中药创新药、中药配方颗粒、乡村振兴、锂矿、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抗原检测等最新题材热点挖掘,未来属于高预期差的结构性市场,把握核心赛道以及个股的内在价值逻辑预期差才是根本所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