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股票贸易战禁售(中美“贸易战”的思考)

美国东部时间2025年4月8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的税率由34%提高到84%,加上前段时间的2个20%的加征关税,美国对中国的商品关税总额将达到呵呵的104%了。4月9日,我国关税税则委员会同步将对美关税提高到了84%,在批评美国的同时,摆出了“奉陪到底”的态度。美国是4月2日开始加征10%的关税,短短一周,中美双方你来我往、火光四射。

基于对特朗普政策实践风格的分析,他比较喜欢用:激化矛盾与制造筹码→极限施压与心理博弈→利益交换与短期收益优先→灵活调整与“见好就收”。果不其然,4月10日,美国对没有对美国实施关税报复的国家,暂停对等关税90天,而对中国的关税增加到125%。中美的贸易战毫无悬念地开打。

一、中美贸易和科技竞争

2010 年,中国GDP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中国GDP为5.93万亿美元,美国GDP为14.96万亿美元,我国不及美国的4成。2024 年的分别为18.94万亿美元和29.2万亿美元,中国接近7成。从2010年开始,中美之间的经济、科技、军事竞争就拉开了序幕。

2018年初发动对华贸易战,此后在金融领域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如限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融资、对中资企业在美投资进行审查等;2022年,美国开启美元暴力加息,导致全球资金大幅回流美国,打击中国楼市。2024年9月继续打压封禁中国的高科技公司,如中兴、华为、中概互联公司等,让资金流出中国的高科技领域;做空中国的A股和港股,制造恐慌。

2017 年,特朗普下令调查中国是否侵犯美国的知识产权2。2018 年 4 月,美国宣布对中兴通讯禁售敏感产品,至此中美科技战正式打响。2019 年 5 月,美国发动对华为的制裁,代表着中美科技战进入高潮。2024 年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规定,使用中国电池的电动汽车无法享受免税优惠,试图将中企排除出美国新能源供应链。

2024 年 10 月,美国财政部禁止或限制美国对中国半导体和微电子、量子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三个领域的某些投资。2025 年初,美国国防部将腾讯、宁德时代、大疆等 134 家中企列入 “军工企业黑名单”。2025 年 3 月,特朗普政府将北京智源、浪潮信息等 54 家中国 AI 科技实体列入 “拉黑大礼包”,限制其获取美国技术。美国商务部持续将中国科技机构列入出口管制清单,限制其获取美国技术,试图延缓中国在 AI 和半导体领域的突破。

中国经济已经高速发展了47年,对美国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中国之间可能存在“经济战、科技战、军事战”的三大竞争。

二、从“三驾马车”谈起

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三驾马车”是出口、投资、消费,中国首先是出口主导型经济模式。

1、出口

(1)改革开放初期(1978-2001年):出口占比稳步上升。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通过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外资和发展加工贸易(如“三来一补”),逐步融入全球分工体系。1978年出口占GDP比重仅 4.6%,经济以内需驱动为主。1990年出口占比升至 15%-20%,轻工业品(如纺织品、玩具)成为出口主力。

(2)加入WTO后的高速增长期(2001-2008年):出口占比快速攀升。2001年出口占比 20.1%。2006年达到历史峰值 35.4%,成为“世界工厂”。外资涌入带动制造业升级,机电产品(如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取代轻工品成为出口主力。全球市场需求旺盛,尤其是欧美国家对中国商品依赖度上升。

(3)金融危机与结构调整期(2008-2019年):占比回落与再平衡。2008年出口占比 31.3%,金融危机后逐年下降。2019年:回落至 17.4%,内需对GDP贡献率超过60%。出口结构升级,高新技术产品(如5G设备、新能源车)占比提高。

(4)疫情与后疫情时代(2020年至今):短期波动与长期挑战。2020年疫情初期中国供应链快速恢复,出口占比短暂回升至 18.8%(防疫物资、电子产品需求激增)。2022-2023年:全球经济疲软、地缘冲突加剧,外需收缩,2023年出口占比降至 16.6%。发达国家供应链“近岸化”趋势(如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劳动成本上升,部分低端产业向东南亚转移。

中美之间新的贸易战升级,对中国出口将产生巨大影响。

2、投资

中国的投资在前期主要是基础建设投资,包括交通投资、城镇化投资、房地产投资,后期趋向于工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投资。基础建设投资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后期的基建投资拉动显得乏力。

3、消费: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4万亿元,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长期保持在60%左右,成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三、消费的“三座大山”

消费的 “三座大山” 通常指的是住房、教育、医疗这三项大额支出, “三座大山” 使得居民在消费时有所顾虑,预防性储蓄增加,从而抑制了消费市场的活力和居民消费潜力的释放。由于计划生育的政策,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又出现了“养老”这第四个问题。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以时间来和消费者承担来缓慢化解住房问题。

医疗、养老和教育问题的解决,将成为促进消费增加的三大利器:如果实施全民医疗免费、全民教育免费、免费养老,将释放巨大消费能量。

利用美国经济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我国进行医疗、养老和教育全民免费投资,完全释放消费能力,全力发展内需型经济,将快速走出目前经济下行的压力,我国经济就能再上一个台阶。台湾问题的解决,将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中国将从个内陆型国家恢复到一个海洋型国家,实现强起来第三个百年梦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