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国外最贵的酒类股票有哪些(股神巴菲特的公司为啥这么值钱)

热衷炒股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在中国,股价最高的股票叫茅台,一股1804元(截至5月31号),买一手就要十几万,以至于很多散户望茅兴叹,然而,和世界上最贵的股票比起来,茅台就是真·小巫见大巫了。

由股神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下称伯克希尔),一股47.867万美元(截至5月31号),换算成软妹币大概是319.4万,是茅台股价的1770倍。

前段时间,号称“投资界春晚”的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召开。巴菲特和芒格,在朋友圈怒刷了一波存在感。本期视频,我们就来聊一聊,为巴菲特创造N个W的伯克希尔。到底是如何登顶全球股价之王的。

 

伯克希尔

一次失败的投资

莎翁说,凡所过往,皆为序章。今天,主营保险业务,直接或间接控制超500家公司的伯克希尔。它的序章,不能说和现在完全一样,只能说是毫不相干。

早在1790年,伯克希尔就已经成立。而哈撒韦是1888年才成立的另一家公司。借着二战契机,两家公司都打野发育成了美国纺织业巨头。

但战后,由于廉价进口纺织品的冲击。两家公司都难以为继,在1955年达成合并。合并时,资产净值还有5545万美元。等到1961年,净值就已经缩水到2214万美元。

 

就在伯克希尔一路蹿稀的时候。奥马哈的一个年轻人却在搞钱的路上一路起飞。如果说在1956年,你把1万美元给他。只要能熬到今天,他至少能给你完成18个小目标。

这个年轻人正是股神巴菲特。当时,巴菲特师从“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他用教父传授的烟蒂理念,执掌了720万美元资本。

烟蒂理论的奥义是:被别人扔掉的烟蒂,往往还有捡起来再吸一口的价值。如果捡的烟蒂足够多。同样也能满足烟瘾,这是那个时代流行的一种短期高效的投资模式。

 

道理谁都懂,但到了实操又是一码事,1962年,在资本市场吞云吐雾的巴菲特。就顺手捡起了伯克希尔这根烟蒂,而这根烟蒂让他烧了整整23年的钱,一开始,巴菲特打算跟原来一样,捡起来猛吸两口,爽完就扔掉。

但伯克希尔在向巴菲特回购股票的时候,由于其CEO在收购价上的失信。激怒了巴菲特。也由此开启了《伯克希尔重生之霸道总裁征服我》的支线剧情,最终,巴菲特砸钱买下伯克希尔,并将原CEO扫地出门。

1971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新一阶段全球化开启,在外国人口红利、人力成本低廉等优势冲击下,美国开始了产业转移,美国本土纺织业受到波及,一蹶不振。伯克希尔的纺织业务,自然也不例外。在前后20多年的时间里,伯克希尔进行了多次自救,仍无力回天,直到1985年,纺织业务彻底玩完,但,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

纺织业的失败,虽然彻底改变了伯克希尔的营收结构,但伯克希尔在那段时间进行的其他一系列布局。却在日后彻底改变了被命运下的“降头”,这就要提到另一个重要人物--查理·芒格。

由建筑专家设计的投资蓝图

保险和再保险业务

 

1966年,继巴菲特之后,伯克希尔迎来了自己的2号男主--芒格,芒格作为巴菲特的搞钱开黑小伙伴,本来是一位建筑设计专家。

先后参与设计了斯坦福和密歇根大学的宿舍楼,但他被公认的、最重要的“建筑成就”,是为伯克希尔画出了公司投资蓝图--价值投资理念,而这恰恰改写了伯克希尔日后的命运走向。

如果说,捡烟蒂的真谛,是以出色的价格买入普通的生意。价值投资的奥义,是以普通的价格买入出色的生意,这句话听懂了,或许就是真懂了。

但即便没听懂,应该也能听出来,价值投资也需要钱,如何既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资金,又能保证资本获取的成本足够低呢?对于这个棘手问题。伯克希尔在保险业上找到了答案。1967年,伯克希尔先后并购了国民保险公司、国家消防和海洋保险公司,开始了对保险业的布局。

前面提到,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市场环境巨变,伯克希尔的纺织业务遭到暴击,但保险等其他的业务却意外迎来发展契机,

 

当时,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道琼斯指数跌到580点(现为32196.66),美国经济发展进入滞涨期,市场开始频频暴雷,其中就包括伯克希尔后来在保险业的基石——盖可Geico保险公司。

盖可Geico,是一家专门为公务员提供车险的保险公司,因领导层换届、投资不利等多重问题。股价一泻千里,从1972年的每股61美元,暴跌到1975年的7美元。气到股东骂娘,联名起诉公司。

而到了1976年,盖可已经缩水到2美元/股,大厦将倾之际,伯克希尔趁机抄底。在1976-1980年这四年时间里,它用4700万美元,偷偷买进720万股盖可股票,到了1980年,这笔投资就已经升值了123%,价值1.05亿美元。

同样是在这一年,里根击败卡特,当选美国总统,里根上台,大力推行“里根经济学”。之后的两年时间,美国通胀从15%降回9%,道琼斯指数突破2000点,盖可股价再次起飞,等到1995年,伯克希尔赢麻了,对盖可的投资增长了50倍,狂赚23亿美元。但伯克希尔转手就用赚来的钱,买下盖可剩余股权,把盖可变成自己的全资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伯克希尔对盖可的收购之所以如此坚定,除了巴菲特那句“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的原因外,还因为巴菲特对另一件事“耿耿于怀”。

 

早在1951年,巴菲特其实就和盖可有一段交集了,当时,他花了1万多美元,买进盖可股票,次年就以15000多美元卖出。一年50%左右的回报率,看似不少,但到60年代后期,这批股票却升值到130万美元,巴菲特懊悔不已,所以,这次机会来了,自然就allin了。

此次收购盖可保险,让巴菲特洞悉了保险业的机密,按照巴菲特自己的说法,保险是永不过时的现金流奶牛。钱嘛,就像牛奶,挤挤总是有的。因为保险公司的模式有一个特点。

叫做先收后付,即保险公司可以预先收取保费,拿用来统一运作,只有等到出险的时候,才会进行赔付支出,因此,保险公司总能以低成本,获取大笔浮存金。虽然浮存金不属于保险公司,但在一定时间内,对这笔钱有使用权。

 

正是因为这个商业特征,保险业务的意义,远超其在营收和利润上的贡献,也因此成为伯克希尔的业务基石。

从1967年到2018年,伯克希尔的浮存金总额,从6700万美元上涨到了1227亿美元,这样变态的发育,最主要原因,还得从它利用浮存金进行的两大骚操作讲起。

一是用浮存金,买新的保险公司,等新公司的浮存金到账后,又用新公司的浮存金买更新的公司。

等到更新的公司浮存金到账后,继续相同的操作……你品,你细品。在《滚雪球》中,巴菲特就提到了这种无限套娃的模式。

 

二是揣着浮存金给保险公司推销保险,也就是再保险业务。简单来说,再保险业务就是帮保险公司避坑,避免因一个或多个大额理赔同时发起,导致保险公司无法完成赔付的双重保险逻辑。

截止2021年底,伯克希尔是拥有盖可保险(Geico)、通用再保险、BHRG(旗下再保险业务集团)和BH Primary(混业独立经营保险集团)4大保险主体,以及27家保险子公司的保险业巨头。在今年3月,它还用116亿美元,以25%的溢价完成了对Alleghany保险的收购。可以说,伯克希尔是少数可以承载巨灾保险业务的全球第三大再保险公司。

 

根据伯克希尔2015年致股东的信里称,历史上只有8笔单笔保费超过10亿美元的财险和意外险保单。

这8笔全都是伯克希尔签下的,而再保险的赔付时间一般比较长,有时甚至会超过50年,因此,即便真正需要赔付。短时间内也不会对其现金流造成大的影响。

此外,保险业带来的浮存金,也支撑了伯克希尔走上价值投资理念的道路。

价值投资

疯狂收购后的长期持有

伯克希尔从烟蒂投资转向价值投资,源于1972年收购的梦幻企业喜诗糖果。

据伯克希尔2015年致股东的信中记录,喜诗糖果至今(2015年)已经累计赚取了19亿美元的税前利润,而伯克希尔当初投入仅为4000万美元。收获了大约47.5倍的回报,因此,喜诗糖果不仅可以进行大量分红,还能为伯克希尔腾出更多现金流,用来进行其他投资。

除了超高的回报率,喜诗糖果为伯克希尔带来的另一大价值,就是让巴菲特了解到,一个强势品牌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这间接影响到了伯克希尔的另一大经典投资--可口可乐。

 

先说背景,美国股市从1982年开始走长牛,在经历了连续5年的牛市后,终于在1987年10月崩盘,可口可乐的市值也因此一度缩水25%,这为伯克希尔的买入提供了契机。

在1988-1989年期间,伯克希尔用一小半的家底,重仓买入了约10亿股的可口可乐股票。而巴菲特对可口可乐的坚定,和此前坚持买入盖可保险的原因很像,那就是两者也曾有过一段交集,早在巴菲特6岁批发汽水。

探索地摊经济在美国奥马哈市的可行性分析时,就已经在通过捡瓶盖,推算分析哪种品牌的汽水最好卖,以便优化自己的进货策略。显然,肥宅快乐水完胜。值得强调的是,当时快乐水的的首席运营官唐纳德基奥。他不仅认识巴菲特,还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因没给巴菲特1万美元,痛失18个小目标的老邻居。

作为伯克希尔投资的经典案例,可口可乐的投资成本约13亿美元,到2017年,就已经增值到了183亿美元,伯克希尔躺赚,根据伯克希尔2021年致股东信里所说。可口可乐每年光是年度分红就有6.67亿美元,果然快乐水的快乐,一般人想象不到。

 

除了可口可乐,伯克希尔的经典投资,还包括华盛顿邮报、吉列、富国银行、比亚迪、中国石油等众多企业。

 

得益于价值投资理念,今天的伯克希尔,不仅每股股价高达47万美元,同时还是拥有500多家子公司的巨型金融集团,其中11家属于世界财富500强。另外,伯克希尔持股的公司,超千亿美元市值的也达到了15家。其中不乏苹果、亚马逊、摩根大通、强生等知名企业。

 


 

虽然在海湾战争、20世纪末互联网泡沫和08年世界金融危机等股灾面前,伯克希尔的股价也曾经历数次腰斩,但从1962年,巴菲特以7.5美元的价格买入。到现在每股超47万美元的价格,伯克希尔股价增长了近6300倍,市值也达到6900多亿美元。

执掌伯克希尔的巴菲特,成了被无数股民膜拜的股神,而价值投资的理念,也广为人知、深入人心。同时,伯克希尔依托保险打造金融投资集团,再转向实业投资的模式,也被中国平安、复兴集团等一大批中国企业吸收学习。

纵观伯克希尔的发展奇迹,从濒临倒闭的纺织厂到世界最顶级的投资集团,除了出众的经营模式和非凡的个人能力,

其实也离不开一次次的契机。收购盖可保险,得益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收购可口可乐,踩准了牛市崩盘,超6万倍的股价增长,离不开美国股市的长牛。

 

近年来,魔幻的美股已经被巴菲特称为赌场,价值投资的理念又一次面临挑战,不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巴菲特如今有91岁了,以他为主角的伯克希尔。正缓缓落下帷幕。

价值投资的神话是否还能延续,我们不得而知。但时间向前。伯克希尔需要新血液,资本需要新故事,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这个不确定性增加的时代,在属于大家的机遇到来之前,不妨让我们回到开头的2022年伯克希尔股东大会。借用巴菲特的一句话做结尾——最好的投资,其实就是投资自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