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五,A股市场呈现震荡调整态势,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截至收盘,上证指数下跌0.25%,报收于3372.55点,深证成指下跌0.50%,报收于10843.73点,创业板指下跌1.31%,报收于2205.31点,科创50指数下跌1.24%,北证50指数下跌0.49%,沪深两市成交额为1.86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缩量882亿元,可见市场交投仍保持活跃。
主力资金净流出777亿元,但小单资金净流入687亿元,显示散户参与度较高。北向资金全天净流出42亿元,本周五午后抛售科技股迹象明显。
那么,接下来,行情到底会怎么走呢?放量上涨,突破上方3418点阻力位?还是缩量下跌,回补下方缺口位置?亦或是继续窄幅震荡,迎来行情尾声?

三个信号!
第一个信号:
近期,市场明确“具身智能”“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方向,AI算力、机器人、半导体国产化成为资金聚焦点。蚂蚁集团具身智能研发突破、7纳米以下芯片制程突破在即等事件,催化传感器、减速器、半导体设备等细分领域爆发。数据显示,AI智能体板块单周涨幅超12%,半导体板块主力净流入近30亿元。
此外,以旧换新政策扩围至家电、新能源汽车,叠加南京等地房贷利率降至3.3%等地产托底措施,消费板块迎来“预期+需求”双轮驱动。白酒、家电等龙头股业绩确定性高,食品饮料、预制品等板块细分领域呈现结构性机会。
再者,电力(长江电力)、国有大行(中国平安)等板块凭借4%-5%的稳定股息率,成为市场波动期的“压舱石”。最新数据显示,高股息板块成交金额环比增加12%,显示资金避险需求升温。

第二个信号:
当前上证指数围绕3372点展开拉锯,该点位既是2025年目前为止的相对高位,也是此前行情技术面的压力位置附近。从量能看,3月7日两市成交1.86万亿元,处于近三年日均量中高位,若维持2万亿以上水平,突破3418点压力位的概率将显著提升。
但是,需警惕3月中下旬业绩披露期可能引发的波动,尤其是缺乏业绩支撑的题材股。
第三个信号:
当前A股整体市盈率(PE)约12倍,低于历史中位数,尤其银行、煤炭等高股息板块估值优势突出,吸引长期资金布局。南向资金近期连续净流入港股,而部分外资机构开始增配A股核心资产,如半导体、新能源车等。
另外,6G研发被纳入“新质生产力”战略,市场明确2025年启动6G标准制定,推动相关企业提前受益。产能过剩与需求担忧,锂电池行业经历2024年高速扩张后,2025年进入洗牌期,市场担忧部分二线厂商产能出清压力。

接下来,怎么应对?
首先,短期来看,重点配置科技成长(AI算力、机器人)与消费复苏(白酒、家电),同时关注低估值红利资产(基建、公用事业)的补涨机会。建议仓位控制在60%-70%,保留20%现金应对波动。
其次,中期来看,若二季度地产销售企稳、PPI转正等信号出现,市场风格或从估值驱动转向盈利驱动,新能源车、医药创新等板块有望接力。
最后,长期来看,新质生产力的星辰大海。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能源三大领域将贯穿本轮牛市。建议关注半导体设备、具身智能、风光储氢等长周期赛道,逢回调分批建仓。

行情尾声将至?
笔者认为,上证指数在30日均线(3315点)附近企稳,该位置是2023年11月以来的行情中枢线,技术面具备较强支撑。此外,近期行情形成的3342-3387点跳空缺口尚未回补,若后续量能回升至2万亿元以上,可能成为新一轮上涨的跳板。
所以,当前的行情不是尾声将至,而是会继续维持调整走势。即使后续量能不足,出现回补下方缺口的走势,行情也很难出现大幅度的调整走势,等待调整充分之后,行情还会继续上涨,目前属于上涨中继形态,春季行情还会迎来最后的主升浪走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