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6日,湖北大冶有色稀贵金属分公司生产车间内,机械臂精准抓取金豆投入熔炉,15分钟后,四块1公斤标准金锭完成铸造。这座被称为“荆楚第一黄金工厂”的企业,以日铸110公斤黄金、3吨白银的产能,持续刷新着贵金属制造的中国速度。
智造速度:黄金生产的“分钟级革命”
在恒温恒湿的封闭车间,黄金铸造实现全流程精密控制:
原料处理:80公斤金豆经负压筛选系统剔除杂质,纯度提升至99.99%;
瞬时熔铸:3200℃电熔炉15分钟内完成金豆熔化、浇铸成型,单次产出4块1公斤标准金锭;
智能精修:六轴机器人对金锭进行毫米级打磨,表面粗糙度控制在Ra0.8微米以下。
这种高效产能支撑起企业年产值超80亿元的业绩,其中黄金产品贡献57%份额。
质量密码:可追溯系统筑牢信任基石
每块金锭均镌刻唯一身份编码,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生产数据实时上链。扫描12.5公斤金锭上的“大江”铭牌,可追溯至具体熔炉编号、操作人员及质检记录。严格的品控体系使产品直通上海黄金交易所,30克投资金锭等特色产品更获伦敦金属交易所认证。
硬核实力:从3公斤薄片到30公斤银锭
车间展示的多规格产品凸显技术突破:
极限加工:3公斤金锭厚度仅5毫米,面积却达900平方厘米,突破贵金属延展性极限;
重装制造:30公斤银锭采用梯度冷却工艺,内部晶粒尺寸控制在50微米以内,强度提升23%;
零损耗设计:金粉回收系统将原料损耗率降至0.02‰,年节约成本超800万元。
双轨驱动:贵金属智造的中国方案
该企业形成金银协同发展的独特模式:银锭生产线实现全自动化,从银豆入炉到成品包装,12道工序无人化操作,单日产能达3吨。这种“黄金保效益、白银扩规模”的战略,使其在贵金属加工领域建立起技术壁垒。
行业分析师指出,大冶有色的智造升级标志着中国贵金属加工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能转变。当每块金锭都承载着智能制造基因,中国贵金属产业正以“湖北速度”重塑全球市场格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