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号,来自证监会的消息,允许私募基金投资房地产这个领域,包括住宅在内。
这个政策,和此前我们印象中的,在住房不炒的背景下,对各类资金以完全投资的名义进入住宅这个领域,采取的各种限制,形成了180度的反差。
为什么政策会有这样的新的转向?这个政策的出台又是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呢?
在道哥看来,大体有以下这些理解。
我们知道11月中旬,央行银保监会出台了针对房地产行业的16条新政策。这16条最核心的是允许商业银行向房地产企业提供贷款,允许房地产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以发债的方式来融资,也包括了像信托基金也可以投资房地产企业,甚至还允许政策性的银行对定向的烂尾楼项目提供专项的资金支持。

但你注意了,刚才所谈到的这些融资的方案都是债务融资的方式。站在商业银行的角度,所有债务融资的方式,都需要房地产企业,不但你要有一大堆账面上的资产,同时还需要你要有稳定的现金流,可以覆盖今后的还款付息的每个月度或者一个阶段的解决方案。
但是从年初以来,我们看到房地产行业,尤其是民营房地产企业,甭说账面上有现金流了,即使到期需要偿还的债务也屡屡出现了违约。这就说明房地产企业今天可能有土地、有房产、有这些没有竣工的烂尾楼,但是缺乏的就是资金。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解决现金流或者账面上现的金问题,那么此前出台的16条信贷融资的这些方案,恐怕最终就难以落地。朋友们也知道,在房地产整个行业缺乏信心的情况下,要想通过卖房这种方式来解决现金流,短期恐怕还是无望的。
那么证监会出台的方案,允许私募基金吸纳机构的资金投向住宅这些项目,道哥认为,房地产企业可以快速的获得账面上的现金,从而满足商业银行,包括像信托政策银行在贷款或者融资时对现金流的各种要求。
那么此前的16条的这种绿灯也就可以真正形成畅通。
当然这也反映了房地产行业实在太重要了,此前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的确用力过猛,造成的伤害的确太大了。
房地产整个行业的信心,也影响到整个社会,尤其中产家庭,对未来经济的信心,对未来金融市场的信心。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在2022年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转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