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我给DeepSeek起的中文名字)你好!
有人说:“现在世界大的形势是东升西降,特别是股市,美国股市正在构筑一个复杂的大的历史顶部,说不定哪一天就一泻千里。而中国的股市恰恰相反,正在构筑一个历史大底,以后会不断的震荡上行。”
请你分析一下,这样的一个说法有道理吗?
深思:关于“东升西降”和中美股市走势的判断,需要从多角度综合分析。这一观点有一定合理性和支撑逻辑,但也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需理性看待。以下从不同维度展开探讨:
一、美国股市的潜在风险
1. 高估值与泡沫迹象
当前美股(以标普500为例)的周期性调整市盈率(CAPE)仍处于历史高位(约34倍,长期均值约17倍),尤其是科技巨头的估值已隐含较高增长预期。若企业盈利增速放缓或利率长期维持高位,可能引发估值修正。
作者点评:
深思以事实为依据得出结论:“若企业盈利增速放缓或利率长期维持高位,可能引发估值修正。”
股市处于高位的时候,所谓引发估值修正,就是股市下跌。
深思分析问题非常全面,下结论非常谨慎,可能引发美国股市估值修正的前提是:“若企业盈利增速放缓或利率长期维持高位。”
那么,美国企业盈利增速放缓或利率长期维持高位的可能性是怎样的呢?
请注意看深思的分析:美国“尤其是科技巨头的估值已隐含较高增长预期。”
既然已隐含较高增长预期,那么,再进一步增长的可能性就很小,顶多能够维持一段时间,而增长放缓的可能性就比较大。特别是在中国高科技企业比如Deep Seek的不断冲击下,美国科技巨头要想像以前那样,保持住较高的盈利增长将会非常的困难。
再看美国利率政策:如果较高利率政策长期保持在高位,则势必对企业的盈利造成不利影响,所以,按道理来说,美国应该尽快结束较高利率政策,进行降息。
但是,一旦降息,就会引发美元贬值、通货膨胀、大量资金撤离美国等一系列问题,同样会对美国股市不利。所以,美国究竟是降息还是继续维持高利率政策,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结论就是:无论美国是继续维持高利率政策还是降息,都会对股市造成不利影响,所以,美国股市的估值修正看来是不可避免的。
2. 货币政策与经济衰退隐忧
美联储加息周期虽接近尾声,但高利率对实体经济的滞后影响尚未完全显现。企业债务压力(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居民储蓄率下降和消费疲软可能拖累经济,若美国经济硬着陆,股市或面临系统性回调。(作者: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3. 地缘政治与市场情绪
2024年美国大选、俄乌冲突外溢风险、中美科技竞争等不确定性可能加剧市场波动,导致避险情绪升温。
(发现了深思的一个严重问题:从另外的对话中发现,深思竟然认为现在美国总统特朗普还没有当选,不知道深思的时间还停留在什么时候。)
作者点评:
美国大选现在已经尘埃落定,特朗普总统的各种政策的不确定性,不仅会给世界造成各种冲击,对美国国内,同样会造成各种冲击,甚至是更大的冲击。
4. 技术面信号
美股在历史高位长期横盘,部分指标(如波动率指数VIX低位徘徊、成交量萎缩)显示市场分歧加大,需警惕顶部形态的确认。
作者点评:
从深思的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美国股市从历史高位即将开始下跌是大概率事件,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久。
二、中国股市的筑底逻辑
1. 低估值与政策托底
A股主要指数(如沪深300)的市盈率处于近10年低位(约11倍),市净率接近历史底部。政府近期推出“活跃资本市场”政策(降印花税、限制减持)、房地产松绑、扩大财政刺激等,政策底已现。
2. 经济复苏的边际改善
8月制造业PMI回升至49.7%,消费和工业利润环比改善,出口韧性超预期。尽管复苏力度偏弱,但经济最悲观阶段或已过去,市场对政策效果的滞后反应可能带来估值修复。
作者点评:
中国股市的所谓估值修复,就是从历史低位上行。
3. 长期结构性机会
产业升级(新能源、半导体、AI)、国企改革、居民资产从房地产向权益市场转移的趋势,可能为A股提供长期支撑。
4. 外资与情绪拐点
北向资金近期波动收窄,海外投行对A股配置建议从“低配”转向“中性”,市场情绪逐渐从极度悲观转向谨慎乐观。
作者点评:
从深思的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股市今后上行是大概率事件。
中国可以载入史册的一轮大牛市很可能已经开启。
三、关键争议与风险
1. 中美经济周期错位
美国经济若实现“软着陆”,企业盈利保持韧性,美股可能继续高位震荡;而中国经济复苏若不及预期(如通缩压力、地产风险),A股的“磨底”时间可能拉长。
作者点评:
美国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与美国的利率政策密切相关,也与美国企业的盈利能否持续较高增长相关。
前面已经对美国的利率政策及企业利率增长做了分析,美国无论是继续保持较高利率政策还是降息,都会造成一系列不利影响,经济实现“软着陆”困难较大。而美国企业长期保持较高盈利增长的困难也非常大。
退一步讲,即使美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企业盈利继续维持一段时间的较高增长,美国股市也仅仅是能够维持在历史的高位横盘,一旦形势有变,下跌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对于中国股市而言,上涨只是一个快与慢的问题。
2. 全球流动性变化
若美联储降息延后,美元维持强势,新兴市场(包括A股)可能面临资金外流压力。
作者点评:
如果美国继续维持高利率政策,延后降息,一方面会给美国企业的盈利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美国的巨额债务的压力也会进一步增大。第三,新兴市场会进一步采取措施,应对美国的强势美元政策,结果可能使各国纷纷去美元化的形势进一步加剧,使美元的地位进一步步降低,使美元对各国经济的影响逐步弱化。这种结果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
3. 地缘政治与政策博弈
中美关系、台海局势、科技封锁等风险可能对市场形成短期冲击。
作者点评:
从过去到现在,美国的经济制裁也好,科技封锁也罢,最终都没有达到其目的,甚至不仅没有达到目的,反而促进了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
美国对付中国的手段已经基本穷尽,对中国各方面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弱。最重要的是,美国现在几乎没有了这样的办法:仅仅对中国不利,而美国获利或者不受影响。有的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甚至“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办法。
4. 市场结构差异
美股以科技巨头主导,盈利能力和全球化布局优势明显;A股仍以传统行业为主,需依赖改革红利释放和产业转型成效。
作者点评:
从发展趋势上来看,不要说在传统领域,即使在高科技领域,美国领先的范围越来越小,已经成为少得可怜的几个孤岛。即使是这样几个孤岛,也面临着随时被中国攻占的危险。而中国已经赶上甚至超越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四、结论与建议
1. 短期谨慎,长期分化
美股高位震荡风险加大,但短期内崩盘概率较低;A股估值优势明显,但需经济数据持续验证才能确认趋势反转,震荡上行或是中期主基调。
2. 投资策略建议
美股:警惕高波动,侧重防御性板块(必需消费、公用事业)或通过期权对冲风险。
A股:逢低布局政策受益方向(科技自主、消费复苏、高股息国企),避免追高主题炒作。
全球化配置:分散风险,关注东南亚、印度等新兴市场的结构性机会。
3. 理性看待“东升西降”叙事
中美经济与市场的竞争是长期动态过程,单一维度的“替代论”并不可取。投资者需立足基本面,避免情绪化判断。
总之,这一观点反映了当前市场对中美经济周期和政策分化的认知,但需警惕过度简化的风险。股市走势最终取决于经济基本面、企业盈利与政策实效的共振,而非单纯的历史类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