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财智学社的朋友大家好。最近债券市场发生一些波动,特别是8月份以来,有一些降息的预期,包括央行又提示国内的偿债利率风险,信用债也出现一些波动,那么现在是不是还是投资债券类产品的好时机,投资机会可能有哪些?
有些问题其实看起来有些矛盾,比如说像央行一方面在希望保持流动性的宽松,但是一方面又提示说偿债利率下行过快存在一定风险,我们怎么来看待这些问题?后面的市场我们怎么看?怎么样来把握一些投资机会?接下来我们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看法。
市场现状分析
首先从自上而下的分析框架来看,我们认为影响债券市场的主要因素并没有发生方向性的变化。站在当前时点往后来看的话,市场波动有可能会加大,但是其中也提供了一定的投资机会,通过自上而下方向性的判断,加上自下而上的个券挖掘,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来捕捉到一些投资的机会,获得一些超额收益的机会。
具体展开来说的话,自上而下的会从经济基本面、流动性和供求关系来判断一个大的市场方向。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宏观经济的情况和政策的一个判断。
今年年初我们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的GDP的增速目标是5%,上半年已经过去了,我们两个季度的增速完成的情况分别一季度和二季度的GDP同比增速是在5.3和4.7,整体来看,如果说下半年要完成全年5%的目标,我们觉得还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从经济的结构来看,我们主要看三驾马车投资、消费、进出口这几方面。投资还是上半年的主要的一个拉动引擎。消费上,今年的增速相对是比较平稳的,但是已经是处在一个低个位数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要高一些,其中主要是靠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领域的投资提供一个拉动,最大的拖累的因素还是我们房地产板块,现在的下行调整可能还没有结束。
在进出口方面的话,上半年因为有外需的支撑,我们累积了比较大的一个大规模的贸易顺差,但下半年的话我们看到海外包括美国一些主要经济体出现一些经济放缓的迹象,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整个内需总体来看,我们国内的经济环境还是一个内需不足,信贷增速也是处在一个持续偏弱的状态。在这种经济环境下,想要完成全年的增速目标来看的话,未来政策的支持力度还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7月底的中央政治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包括后续的一些央行的下半年工作会议上都传达了类似的政策基调。

也就是说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两方面来看,今年上半年我们已经看到央行有一些放松的动作,包括2月份进行了准备,利率的下调释放流动性,包括在7月份我们看到有政策利率的下调,那么未来央行在对于下半年的工作的基调方面,也是指出有三个要点:
第一个说还是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来保证流动性,是要继续保持在一个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第二,就是要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第三,就是要保持我们人民币汇率的一个基本稳定。
那么在财政的政策目标方面,主要就是要加快今年专项债的一个发行使用进度,然后包括要用好今年的超长期限特别国债,来加大对消费领域的内需的促进,还有制造业升级方面的一些政策的支持力度。
在这样一个经济环境和政策组合下,对债券市场是比较有利的。

今年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资金价格始终还是相对平稳,那么债券收益率也出现比较明显的一个下降。我们看到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下行的幅度超过了50bp,然后在信用债方面可能有些品种下行幅度有超过100bp左右。
在整个地方平台债务化解的中,其实信用利差也出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压缩,但是从8月份以来我们看到市场有一定的调整:
一方面是在市场情绪上,因为受到央行多次提示偿债风险的影响,也有一些监管收紧方面的新闻出现,让市场的情绪有一些波动。
另外一方面在资金面上,因为8月份有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包括政府债发行缴款的一些变化,使得资金面带动的收益率也出现了一些回升,信用债的调整幅度相对大一些,一些流动性不好的品种可能受到影响,受到的波及更多。但这并不是一个趋势性的市场转向,从经济基本面和和政策基调的组合来看,其实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收益率掉头上行并没有很充分的这种支撑因素存在,央行之所以对偿债利率风险进行提示,不希望看到偿债利率过快下行,主要还是出于防风险的角度,而并非它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发生扭转。
我们其实可以看到央行的动作上,前两周就是在8月中旬市场流动性出现变化的时候,央行还是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流动性投放来维稳资金面的。那么往后看,我们觉得流动性环境稳定之后,其实也有助于债券市场的企稳。并且下半年的话,我们觉得如果随着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我们中国的央行的货币政策上所面临的外部的约束应该也是有所减小的。

同时市场出现波动和调整也蕴含着投资的机会。除了前面讲到的一些基本面因素来看,我们觉得债券的供求关系同样也是目前对市场还是有一定的支撑。今年以来,因为从央行的流动性投放上是比较宽松的,而实体经济的资金需求相对是比较弱,加上整个资本市场的大家风险偏好整体偏低,所以说对债券类产品的配置需求是比较旺盛的。
而在债券发行方面,因为在化解地方政府隐形债务的政策指导下,对城投平台的这种发债的监管是相对非常严格,所以净融资规模整体在下降,那么其他的以国企为主的发行人的融资需求,整体上在信用债供给这一块也并没有很大的一个增长。
所以说从供求关系来看的话,需求相对强,那么供给的增长并没有很大的情况下,其实供求关系还是比较有利。
所以说总结来看,我们前面讲到的三个方面,基本经济基本面、流动性和供求关系来看,我们觉得债券还是依然是值得投资的一类资产。
后市展望:
那么往后看从利率走势来说,那么我们觉得其实利率下行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
短期来看,经过8月份的一个调整,现在看到年底这段时间来说,我们觉得收益率在大幅上行的风险其实并不是很大,短期内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区间波动,但是后续如果说央行进一步的降息降准的宽松动作落地的话,利率仍可能会有一定的向下的空间。
在目前收益率普遍较低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来做增厚收益?我们觉得除了判断利率的波动节奏之外,可能还需要结合自下而上的信用挖掘。

这几年很多债券策略的表现比较好,很多管理人的产品都是配置到城投债上,首先在城投债这方面,在这种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大的指导精神下,那么市场上我们可以从城投债的收益率上看到,普遍对城投平台它的公募债券违约的担忧,市场上投资者的这方面担忧是比较低的,城投债其实它整个是朝着一个类利率的品种在做交易,那么我们认为短期来看,我们也是认为城投的公共债的风险还是相对可控的,还是具有一定的配置价值,但我们也认为还是需要关注一些可能导致它收益率波动的风险因素。
比如说在非标融资方面,因为现在整体的融资的口径是在收紧,那么非标融资方面可能出现一些的这种潜在的信用风险和负面事件,还是会对标债产生一定的波及。
那么另外我们也还是会对这种城投平台它的区域经济环境和融资环境保持关注,我们认为对于一些净融资缺口比较大,然后地方政府的财力相对弱的地区,我们还是保持比较谨慎的看法。
那么地方政府财力这方面,我们主要关注就是它所处区域的一个整体的经济水平,包括产业基础,还有整体的地方政府债务率等。
更长一段时间来看,在严控新增债务的同时,城投平台其实也一直在进行市场化经营转型的尝试,那么成为自负盈亏的经营主体,我们觉得在这个过程中它可能是一个相对比较长的过程。
市场对城投债的这种认知的转变,可能也蕴含着它可能会有一个重新定价这个过程,那么在这其中可能也会出现一些投资的机会。
建议:做好均衡降低预期

对于普通投资人而言:
一方面是要做好资产配置,根据个人或者家庭的整体风险偏好做好多策略和资产的均衡配置;
另一方面,如果对于债券类的资产应该降低收益预期,回归到一个长期合理的稳定收益区间;
最后呢,在进行产品或者管理人的选择上还是要深刻理解不同产品的底层资产和策略进行适配。比如一些底层资产配置在可转债上的债券策略,波动性也是会很大的,所以对所选产品的底层资产有清楚认识是做好资产配置的重要因素。
以上就是我们对于最近市场的一个观点和投资思路的介绍,欢迎持续关注财智学社,提升财富认知,做自己的家庭理财规划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