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新股票市场交易政策变化来看,监管层出台了科创板试点做市商交易试点的政策。
观察发现,证监会5月13日发布了《证券公司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试点规定》(简称《做市规定》),明确,初期采用试点方式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机制,允许一些公司治理规范、内控机制健全、运营稳健、抗风险能力强的证券公司开展做市交易业务,在试点基础上,证监会及上交所将评估实施效果,积极完善相关制度。
如果从此政策的时间变化来看,我们看到,其实在今年1月就开始征求意见,而在今年5月中旬才出台,也显示了政策的谨慎性。
做市商制度
实际上,这也非常好理解,其实就是一种证券的交易方式而已。从世界范围来看,早期主要运用于柜台交易市场的场所。
hj目前,世界各地证券和期货市场中有相当数量采用做市商制度。做市商制度以NASDAQ市场最为典型和成熟,新兴市场中以香港交易所较为完善,其它市场运行并不佳。
美国纳斯达克做市商建立在股票品种无涨跌幅度限制、T+0交易的模式大环境之中,因此其波动性、风险性也更高,活跃度也较强。
做市商制度做市商制度是一种市场交易制度,由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法人充当做市商,不断地向投资者提供买卖价格,并按其提供的价格接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交易,从而为市场提供即时性和流动性,并通过买卖价差实现一定利润。简单说就是:报出价格,买卖双方不必等到交易对手的出现,就能按这个价格买入或卖出。
笔者清晰地记得,在2015年之后,在新三板市场就出现做市交易制度,许多券商参与,但效果不好,机构风险加大,市场流动性不佳,指数不断走低,数千家挂牌公司摘牌退市,最终导致投资者亏损面加大。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意见提出,研究在全证券市场稳步实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在科创板引入做市商制度。
2022年5月13日,证监会出台发布试点,这也是为注册制与科创板引入做市交易的一种政策延续。
对市场影响是把双刃剑
从一些市场交易情况来看,做市商制度是由做市商为投资者提供买卖双边报价进行对赌交易,通过报价的更新来引导成交价格发生变化,所以叫作报价驱动(Quote driven)制度。由于这种方式与赌场庄家非常相似,部分人对做市商制度持有怀疑态度。
做市商制度,其对科创板市场影响如何?实际上不同的机构与投资人认识是不同的,笔者作为曾工作并研究中国股票高层30年的执业分析师,总体认为,其并不会构成利好因素,其是中性政策,而影响上是具有双刃剑作用的,运作的好,对于活跃高层,增加流动性等有引导作用;运作得不好,则会带来机构与投资人的巨大风险,对整体市场形成负面作用。
从科创板现实情况来看,科创50轨迹显示,最高指数1639,最低853,可以说行情变化中,许多投资者被套牢或亏损面较大,如果从时间因素来看,许多高估值发行特别是不盈利亏损发行的公司,面临庞大且成本极低解禁股的对手盘冲击,做市交易对于券商这个体量而言,压力是巨大的,风险也是不言而喻的。
从中国股票市场变化来看,新三板市场就推出做市商交易制度,但笔者研究发现,参与这个市场的券商许多做市交易是亏损的,有的甚至巨幅亏损,原因就是即使做市商制度运用,但市场300万入市门槛,显示三板市场是机构对机构或机构对大户的博弈,这种博弈显示市场交易量减少,股票流动性不足,下跌幅度巨大,风险巨大,稍不注意,就可能变仙股。加之大量的极低法人解禁股转让,市场风险冲击下的三板市场中长期是低迷不振的,做市交易商及机构亏损面极高。
总体来看,此次在科创板推出做市商交易试点,需要投资者理性地看待,由于科创板市场总体估值较高,加之解禁周期庞大的极低成本股票流通,做市商面临的风险以入传导其它投资者买卖风险也是很大的,当然,风险能力强,规模大的券商如果运作得好,也是可能实现业务收入的,但整体而言,由于资本体系、信用制度及严格的监管等方面的不同,本人对于目前科创板试点做市交易,认为其是一把双刃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