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金融交易所定向投资费是什么(城投各种融资,为什么我做金交所的)

当初都愿意把钱存入银行,后来发现银行把钱贷款或投出去拿了我们利差,然后想在银行买理财风险还是要自己承受,发现银行理财还不如信托,转手买了信托,近几年发现信托成本降了且负面新闻挺多,但是政信信托也还算稳健,逐步了解到定融都是做地方政府融资并且收益高,拿着信托利息尝试购买政信定融,哎!发现也都正常,并且不像信托,信托公司在成本中拿了很多收益,导致我们收益逐渐变少,这个政信定融是直接给政府平台放款,也不担心资金池什么的,所以目前就多多研究政信定融了!

——真实投资人阐述

政府定向融资的特点

1、收益相对较高:跟信托一样,定向融资计划债券的增信措施有土地抵押、应收账款质押、大型国企担保、银行受托管理、政府和财政出函保障本息安全!政府融资方式很多,但收益却不同,因为定向融资计划属于直接融资,省去中间通道费,信托公司是要收各式各样的管理费,给客户的收益自然低了,定向融资计划给客户收益远比信托高。

2、有法可依:定向融资也一样具备国家的监管和符合法律文件的要求。政府对投资者的每一笔投资都直接签署合同,并出具确认函且加盖公章。受法律监管与保护,安全性毋庸置疑。

3、风控标准与信托一致:定向融资是政府直接融资,客户资金是直接打给政府,兑付的时候直接由政府划拨给客户,中间不经过任何一方,是最直接的债务关系,但信托和资管都是间接融资,客户资金先打进信托公司或基金子公司账户上,再转交政府。两者最终的融资主体都是一样。总不能说政府直接融资就不还钱,间接融资就还钱?也没这个道理,更说不过去。

4、安全有保证:无论是政信信托还是定向融资都是政府用平台公司来融资的方式,最后都是靠政府来兜底,在中国,政府是绝对不会倒闭或者破产,国情决定了政府项目的安全性。政府如果违约则信仰崩塌,社会影响巨大,这是无法挽回的灾难,政府绝对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场景。

市面上的有些产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信项目,只是披了一层政信的外衣而已。只有同时满足以下三个特点的项目才能称为“纯政信”项目:

• 融资主体和担保主体的控股股东是政府或者政府部门;

 

• 风控措施中应有政府或者政府部门作为债务人的债权抵押受让;

 

• 资金款项用途为民生用途(例如路桥工程,河道治理、修建公共设施或者棚户改造等)。

当地政府的财政水平

融资主体所在地政府的财政水平,是衡量政信项目是否靠谱的关键指标,也是还款来源的终极保障。政府融资平台的所在地财政收入(一般财政预算收入)越高,负债率和债务率越低,项目违约率越低。

融资主体的评级

政府融资平台评级越高,意味着该企业抗风险能力、盈利能力越强,发债融资成本越低。政信定融项目中,政府融资平台的主体评级最高可达到AA级。AA级表示偿还债务的能力很强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大,违约风险很低。

融资主体的财务状况

财务状况主要包括净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标净资产,即股东权益,它反映了公司的自有资本。当股东权益小于零时,公司就陷入了资不抵债的境地,相反,股东权益金额越大,该公司的实力就越雄厚。负债率越低,表示公司的偿债压力越小。

风控措施

政信定融项目的风控措施主要有连带责任担保和应收账款两种。连带责任担保我们要看担保方的企业性质,是否为地方政府控股的企业,且经营状况是否良好;应收账款我们要看是否足额,且融资主体的经营状况无异常。

简单的说定融政信类,其实就是地方政府平台发的债,通过定向融资方式发行,项目在交易所备案。

 

政府定向融资有两大绝对优势

一是可以形成合法有效的债权债务关系。各交易场所,在国务院或各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政府和金融办的批复范围内合法合规地进行产品设计,通过交易和备案形成合法有效的债权债务关系;

二是省去了融资过程的部分中间环节。投资人能与融资企业建立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债权关系清晰。投资人既可通过管理人代为维护权利,也可直接、单独地对债权进行追索和主张,避免了资管产品因为法律关系中隔着一道管理人而带来的投资人无法直接有效对融资方实施维权的问题。因此,此类模式基本摆脱了部分传统理财产品主要看管理人而不是底层资产的扭曲判断模式。投资风险主要取决于融资方和增信方本身的资信,这也使投资回归到了本质,聚焦于底层资产。

 

转投定融政信的原因

下面给大家细数一下转投定融政信的五大原因。

一、政府平台承受,突发政策风险的能力更强

一般政策往往就是监管部门制定的,对自己开的融资平台照顾的自然会更多。网贷平台不一样啊,一个原本非常红火的车贷行业,就因为个扫黑除恶和去杠杆的政策,直接把原来的风控模式和风控理念全盘推翻,原来扩张过快的部分平台因兜底能力有限,被迫良性清退,幸运的是这类平台几乎都没有跑路的,即使出问题后,也能让出借人打折拿三到八成的资金离场。

政信类公司,政策风险低很多,它最怕的估计就是去杠杆,上头收紧地方政府发债后,大家的日子就要过的紧一些,2017年下半年和2018年上半年的去杠杆,限制各个地方发债力度过猛后,然后导致了去年2000多家城投公司中,有十来家违约的,不过违约的项目目前已经有一半以上得到解决,剩下极少数也在解决中。实际上前几年市场上几乎是没有政信类有实质性违约,或者即使偶尔有也被快速解决了,用业内的话说,前几年在市场上流通的定融政信类很多地区都快绝种了。

二、不会因平台实控人出问题而出现毁灭性打击

网贷平台很多时候会过于依赖实控人,平台的生死很多时候往往由大老板掌控,就拿易融恒信来说,虽然我没投,但能看到平台其实是在用心做事的,但因为他们的一个老板被骗到云南那边去催收,被当地的警察抓了,然后平台在失去一位主抓风控的老板后,平台加速毁灭;另外还有一些爆雷平台的老板,卷款跑路出逃国外然后导致平台爆雷的情况。因为实控人失联、被抓、死亡,或资金出逃海外等等原因,而让平台遭受毁灭性打击的案例也较常见。

但政府平台不一样啊,平台老总会受到各种条条框框约束,其实谁坐在平台一把手位置上,问题都不大,这些一把手往往也是当地的国资委或者组织部门直接委派的,重大事情都是需要地方国资委同意通过后,才能实施。即使政府平台的法人代表或者总经理出问题,其实对平台的影响也很小。

三、政信平台往往实力更强

政府平台跟网贷类的平台比起来,不仅是股东背景远超网贷类平台,其实仅仅是看公司实力,政府平台实力也要强得多。

看一家公司实力除了看信用评级,就是看公司净资产。

随便抽一家AA级政府平台出来,无论是评级还是净资产都比网贷绝对的头部平台实力高,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以前觉得拍拍、宜人、微贷这些就是很牛的平台了,但现在跟政府平台比较后,只能说实力很一般。不过这些也比绝大多数的网贷平台实力强得多。一个人站的更高后,再去看原来自己认为很高的高山,其实那座山也就那样了。现在个人看多了政信类公司,再回过头看网贷公司就有这种感觉。

四、政信类和网贷类平台有太多的相同点

相同点:

1、都是固定收益类的产品。这类产品其实比股票、基金、黄金、原油等等要简单的多。因为它的收益和本金,是按合同的约定,定期发放。

2、都是借贷关系的债权模式,而不是所谓的股权投资模式。网贷平台的借款人数比较多,而政信类项目借款人就只有一个,借款人就是政府平台。只不过网贷平台定位是第三方中介,但目前都会有隐形担保来兜底。

不同点:

主要还是在于定融政信类的借贷关系更直接,因为是投资人和政府平台直接签借贷关系的合同,资金来往上是投资人直接打给城投公司,以后的收益也是由城投公司直接把本息打给投资人,投资人也可以通过自己的银行账户直接查看资金往来。网贷平台目前虽然也是直投模式,但它中间会多一道平台在里面发号指令 ,所以也就会出现所谓的问题平台截留投资人回款的勾当。侧面也说明网贷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五、城投公司违约成本太高了

一个地方的城投公司一但违约,那就会引发连锁反应,各家机构都会重点提防违约地区,解决了还好,如果一直不解决,这个地方以后想再发债就太难了,但现在各个地方都在借债过日子啊,不发债不行,这就是城投公司违约率较低的根本原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