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定投累计交易金额(这些误区不避开,基金定投也会“踩雷”)

今年4月底,公募基金规模首场突破30万亿大关,稳坐资管行业的“NO.1”。不过对于不少基民来说,公募基金的高光时刻似乎还停留在三年多前,彼时的权益市场如火如荼,基金的赚钱效应成就了一个又一个行业神话,有不少基民正是在那时入场的。

然而,市场“狂欢”过后就迎来了漫长的调整。面对市场的波折反复、基金净值的回落,有一种简单易操作的投资方式,成为很多投资者基金投资的入门首选,那便是基金定投。

相信大家对定投一词并不陌生,它有能对抗市场下跌的韧性,能够在市场调整时降低持仓成本,能够在行情回暖时提前回本……但是,定投真的等于“躺赚”吗?

答案当然是“不”!毕竟还有部分在21年初入场的基民在定投过程中难以坚持选择离场,也有目前仍然“套牢”的,说好的定投“微笑曲线”怎么不管用了呢?

 

其实,关于定投的优势大家很容易了解到,但定投并不是开启财富宝箱的万能钥匙,如果将定投和赚钱画上等号,那么就很容易忽视一些风险,导致投资基金“踩雷”。

基金定投三大误区

波动是市场永恒的主题,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定投这种方式降低了波动带来的心理冲击。长期定投保持在场,使我们既不错过暴涨,也能在下跌的时候积累筹码,但它并非万能,有时也会损失一定的投资收益。在开始定投前以下三大误区一定要注意:

(1)投资期限不明,期待短期快速获利

基金定投的精髓在于通过多次投入淡化波动、降低风险,本质上是拉长时间线,寻求一份长期模糊的正确。市场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无序波动状态,短期走势难以预测,因此定投需要较长的投资期限,可能是3-5年甚至更久。如果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在行情持续震荡不及预期的情况下容易失去耐心,中断甚至停止定投。同时,由于投资期限不明可能出现后续资金安排不合理,将生活备用金或短期计划内要用的钱拿来定投,可能还没等来赚钱效应,就不得不提前赎回,导致定投中断。

开启基金定投之前,要明确自己的投资期限,使用闲钱投资、做好资金规划,保证长时间定投期间的资金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下去,在市场波动过程中也能保持耐心与信心。

(2)厌恶亏损或者想抄底导致定投计划打乱

虽然厌恶亏损可能是多数投资者的本能,但在长期的定投过程中,能够提前盈利的关键就是“低处买入的廉价份额”。虽然道理都懂,但当市场大跌并来到低位时,本应该坚定买入的投资者,受到各种信息对恐慌情绪的渲染,会感到更加恐惧和犹豫,想要试图避开下跌区间,错过最好的定投加仓时机。当然还有一部分投资者是“等等党”,在市场下跌时总想着等一等或许能抄到更低的筹码,在这种想法驱使下,有的投资者中止了定投,还有的在市场“V”型反弹中失去了加仓机会。

其实基金定投本来是帮助我们淡化择时,寻求模糊的正确,恐惧下跌或者太想精准抄底都容易错失良机。基金定投可以理解为在一个比较长的区间内持续“抄底”,通过多次投资平摊成本,提升低位布局的确定性。

(3)定投开始后没有明确止盈计划

恐惧与贪婪作为人性的弱点总是相伴相生。在基金定投中,及时止盈也是很重要的,若是没有明确的止盈计划,在市场快速上涨的过程中没有获利出局,随着市场波动,前期积累的收益率便可能再次回吐,从而失去了定投的意义。同时,定投周期也并非一定是越长越好,随着定投时间的延长,累计投入金额增加到一定阶段,单笔扣款摊薄成本的效果就越弱,出现成本钝化效应。

据上海证券统计,一般来说定投权益类基金五年之后,持续定投对于平均成本的改变可以忽略不计,此时投资者可以考虑止盈,根据自身收益情况和风险偏好做进一步的资产配置。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偏好设定可执行的止盈计划。

正视基金定投风险,做好长期投资规划

总结来说,基金定投虽然是众所周知的“懒人投资法”,但并不意味着使用此方法能坐享其成,很多时候道理都懂,但实际操作起来会因为各种原因被打乱或者中止。

想要在基金定投过程中避免“踩雷”,首先需要我们建立正确的投资预期,明白定投可以降低风险但不等于没有风险,理性面对盈亏,学会“延迟满足”。其次要做好投资计划,明确自己的投资期限和止盈目标,在市场波动中让纪律取代情绪的地位。

在长期坚守定投的过程中要注意方法,少看账户,多关注份额,保持定力,毕竟不断积累份额是未来厚积薄发的前提。无论多优秀的基金也有自身波动的周期,在长期投资过程中难免出现震荡和下跌。想要获得回报就得长期保持在场,以时间换空间,耐心等待高光时刻再次到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