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和一个做保险顾问的朋友聊天,自然而然的聊到(或者是他巧妙的把话题转到)他们公司的保险产品。
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除了一些固定收益刚性兑付的,还有一些浮动收益的投资类保险产品。这些浮动收益的保险产品,底层也就是一部分股票,一部分债券,有专门的管理人打理,有点类似基金经理打理的混合型公募基金。
朋友大谈他们家产品的专业性、安全性、历史业绩等,我听不下去了,只好打断他:我不买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从销售渠道上看至少有这么几类:
- - 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
- - 保险公司发行的保险产品
- - 基金公司发行的公募基金
如果看这些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无非是三类:
- - 股票
- - 债券
- - 其他
各个不同的产品,根据管理人的投资策略,选择不同的底层资产,不同的配置比例,打包成一个投资组合。然后再起个好听的名字,做一些必要的包装粉饰和宣传,一个理财产品就出炉了。
看这个理财产品的好坏,根据它的包装粉饰和宣传,肯定是不够的。根据它的历史业绩也是不靠谱的,因为历史业绩不能代表未来。根据管理人的投资逻辑,貌似有点道理。但我们买之前,知道这个产品背后的管理人是何许人也吗?很多时候并不知道。
就像我上一篇文章《投资股票,如何做到“涨跌都开心”?》中说的,“不懂不投”。理财产品,经过层层包装之后,真的很难搞懂。
你让我用真金白银去买这种看不懂的东西,我下不去手啊。
而且,相对于公募基金来说,银行理财产品和保险产品是更加不容易看懂的。
一些知名的基金经理,还会写写文章、做做宣讲之类的。而很多银行理财和保险的管理人则退居幕后,完全靠前面的销售人员对客户大侃专业名词的唬人,要不就是拍着胸脯瞎承诺:“你信我,肯定没问题……”
对,管理费佣金进你腰包,肯定没问题;但未来的收益如何,只能听天由命。
为啥说“听天由命”呢?其实这个逻辑非常简单。
一个产品的投资收益分为两部分:
- - 市场平均收益:β
- - 自己的超额收益:α
前者玩的是正和游戏,因为产品背后代表的企业,真实的在创造利润;后者玩的是零和游戏,你多赚到的钱就是别人亏掉的钱,反之亦然。
既然超额收益 α ,玩的是零和游戏。我咋知道你这个管理人,未来年年都能排进前50%,成为 α>0 的幸运儿呢?
对,我不知道,也很难知道。
在这种“无人知晓”的背景下,老老实实的买宽基指数基金,获取市场的平均收益 β,反而是一种大巧若拙的选择。
当然,买宽基指数基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里面依然有一些增大收益的小技巧,或者潜藏坑人的小猫腻。
但,至少我们知道,销售人员推荐的理财产品,并没有听上去那么美好。选择一个理财产品和掷骰子赌运气,差不许多。
投资,可以是一场几乎确定能赢的游戏,干嘛陪别人赌运气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