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如何投资基金理财(新人应该如何系统地学习基金理财)

刚刚回答了一个这样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挺大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说得清楚的,但在从事理财教育这些年,我也对普通人的基金投资做个不少分析总结。

接下来,我将从“基金入门”和“基金实战”两个方向来举例,希望对有良好自学能力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本篇内容纯干货5000字,为了方便索引,我做了个小目录,觉得有帮助的朋友记得点赞收藏哦~

  1. 什么时候开始买基金?
  2. 买基金我们该听谁的?
  3. 第一次买基金,买什么呢?
  4. 该用多少钱买基金?
  5. 投资基金有风险吗?

万事开头难,说起学习基金,LaoK先生所著的《解读基金》,就是我的基金启蒙书。10年过去了,这本书依然是我眼中基金入门的好选择。

在这之后,我每一次购买基金之前,都会先问自己这样5个问题:

1. 什么时候开始买基金?

做简七理财6年多来,我时常收到小伙伴的提问:我没有什么钱,也不是专业人士,怎么投资?

LaoK先生的《给新手的建议:准备、射击、瞄准》一文,分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

我没有写错,是“准备、射击、瞄准”,而不是“准备、瞄准、射击”。这是我给新基民或者准备成为新基民的朋友的建议。 当然,理想的、理性的做法是“准备、瞄准、射击”,当你读了很多书,读了很多帖子,把一切都搞清楚,然后再开始买基金。可是这样做的人恐怕太少,而且也的确很难。所以我建议:先准备,然后就射击,再瞄准,再射击。

为什么要“早开枪”呢?

第一个原因,是让时间成为咱们的朋友

尽管已经了解了复利的魔力,但是当我听了这个“出发晚了7年,却要追一辈子”的故事,还是很震撼:

陈先生20岁起就每个月投资500元买基金,假设平均年报酬律10%。他投资7年就不再扣款,然后让本金和获利一路成长。到60岁退休的时候,本利和已达162万;王先生则26岁才开始投资,同样每个月500元,10%的年报酬律。他整整花了33年持续扣款,到60岁才累计154万! 相比之下,王先生投资出发晚了7年,但要追一辈子。

复利的计算其实并不复杂,很容易理解:

复利=本金×(1+利率)^计息期

从这个计算你就能直观地看出,如果你想要享受复利的威力,可以从三个要素上下功夫:本金、利率和计息期。

再来从我们普通人的角度,思考一下这3个要素:

1.本金——本金积累

2.利率——专业能力和机遇

3.计息期——尽早开始

我们先从哪里破局更容易,是不是一目了然了呢?

第二个原因,是不存在完全准备好的时刻。

我一直认为,单次投资往往是一场(0,1)的开区间概率的游戏。如果你一直在寻找每一个投资胜率=100%的机会,反而是最难的事情。

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说,不敢冒风险,恰恰是最大的投资风险。

LaoK先生的这句话,把“开始”描写得非常形象:

“你准备的差不多了,就去打一发子弹吧。即便打飞了,你也会知道为什么打飞。然后再瞄准,下次射击恐怕就会大大接近你的目标了。”

边学边实践,边实践边学,恰恰是掌握基金投资最快的方法。

当然,我也不认同任何亏损都归结为“亏了就当学费”的想法。

千万别忽略“准备得差不多了”这个前提,不懂不投还是我们的原则。

关于这个准备,可以从3个方面去完成:

- 投资本金的准备

可别认为你没钱可理。无论如何,你都可以从自己工资的10%开始尝试,生活质量并不会因此降低,哪怕从100块开始也可以。

不过千万注意,刚开始尝试基金投资的时候,别把子弹都打光。如果你准备拿积蓄出来投资,5%-10%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比例。

- 基础知识的准备

抽上2个小时,先了解一下基金的基础知识吧。包括基金是什么、基金怎么赚钱、基金有哪些种类、投资基金有哪些风险、哪里才是买基金的好渠道……

这里也给大家推荐一些资料,除了LaoK老师的《解读基金》,我们的往期内容也可以供你参考。

而下一期专栏,我们也会仔细聊聊更多相关问题。

- 长期坚持的准备

请先保障你的应急准备金和有明确用途的资金,再投资。

2. 买基金,我们该听谁的?

记得在一次课程答疑中,我收到了两个问题:

  • 一位持有的基金一年涨了40%+,她很纠结,到底该加仓赚更多呢,还是落袋为安;
  • 另一位买的基金几个月跌了10%,他很犹豫,到底该趁机补仓,还是赶紧止损走人。

这代表着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管基金是涨是跌,大部分人都在焦虑。

要是谁能给一个投资基金的“标准答案”就好了。这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潜台词。

关于这个问题,十年前LaoK先生的这段话值得我们思考:

我想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神的,很多朋友希望遇到神,一只“神基”,一个“神专家”,或者一个“神的投资方式”。但我认为,这些东西都是没有的。因为市场变化如此之快,你根本不能预测到一个基金未来的趋势。 投资绝对没有任何万无一失,包治百病的方法。任何方法都有其两面性,比如长期持有和定投,甚至波段操作。适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方式。

我也和一些比较有心得的投资者聊过。事实上,越是有经验的投资者,他们越不希望给别人做推荐。

并不是他们不愿分享,而是他们实在没法做好这件事:

  1. 即使是他们自己买入的基金,也不可能保证每一笔都赚钱;
  2. 投资基金不是刻舟求剑,即使推荐你了产品,也很难控制你在正确的时点买入和卖出。

所以,听自己的是唯一的选择。

这里插句题外话,我觉得投资和生活是相通的。

人生一定会有很多遗憾,但是当你养成“自己做主”的决定后,你会享受“不后悔”的感觉和有承担的掌控力。

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学习。

适当阅读和学习一些经典的投资书籍、基金课程,你可以更快地掌握一些前辈总结的、反复验证的策略方法。

这些方法相对完整,且经过大量实战检验,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投资效率和效果。

只是,任何一个投资策略,我们都要独立思考:

  1. 这个策略的原理是什么?可能存在怎么样的风险?
  2. 这个策略在什么环境下会起效,现在合适用吗?

引用一句查理芒格的话,来说明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我的剑留给能够挥舞它的人。”

记得在一次线下分享时,有小伙伴问我:简七,你是专业投资者吗?

我的答案是:不是。这也不是我个人努力的方向。

我绝不敢称自己有多高的投资技艺,我希望我能够分享的投资方法,都每一个上班族都能听懂的,都能实践的。

你的基金投资达到一定阶段,要想让收益再提高1%、2%,可能需要投入的可能是十倍、百倍。你是否想过:如果把这些时间投入到你的专业,投入到你的家庭,效用会不会大得多?

我们之所以选择基金,不正是希望专业人士能帮我们节省更多精力吗?

对此,LaoK先生分享了一个故事。

曾经有人问J.P.摩根,“我买了股票以后就睡不着了,怎么办?”摩根说:“把股票卖掉,直到你能睡着为止。” …… 投资不是生活,投资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如果因为投资而让你失眠,那已经得不偿失了。

当新鲜感褪去,不再日夜挂念基金的涨跌。我们似乎才刚刚看清投资的真相:始于投资,终于我们热爱的生活。

了解清楚基金的一些基础知识之后,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基金实战”的内容了。你可能关心这样几个问题:

3. 第一次买基金,买什么呢?

LaoK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你可以从基金中最低风险的货币基金开始。

我建议第一只基金去买货币基金。货币基金再怎么买也几乎不会有损失,但同时也就把所有要办的手续都办好了,流程也搞清楚了,也摆脱了别人的忽悠。

LaoK先生的这个建议是在10年前给出的,那时还没有余额宝,更没有那么多方便的网上基金购买平台,甚至买基金都很少有人知道。

总结一下LaoK先生的建议,其实这个初体验有两个要点:

  1. 从你能够承受的低风险产品开始尝试;
  2. 不只是“买”这一个动作,我们需要关心买的过程和买的基金是什么。

举个例子,即使我们都用余额宝,甚至已经买了不少基金,但90%的可能你并不能回答以下问题:

  • 余额宝的基金代码和名称叫什么?
  • 买余额宝,需要什么费用吗?
  • 为什么有时候当天买入余额宝,却不能开始计算收益?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都可以再用以下方法,“第一次”买基金:

  • 找一个合适的渠道,买入一只低风险的基金(货币基金、纯债基金是比较好的选择)
  • 买入基金的同时,花5分钟认识一下你买的基金吧。

4. 该用多少钱买基金?买什么?

“20多岁,工资还不高,买基金要投多少钱?”

“工作7年,攒了30万,都拿来买基金可以吗?”

拿多少钱买基金,也是大家的高频问题。

LaoK就曾给大家介绍过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则——“年龄法则”来辅助我们判断:

美国有个算法来估算你应该把多少资产用于投资,把多少用于保守的储蓄。这个算法很简单,就是你的年龄。如果你30岁,你应该至少在储蓄上投入30%的资产,各种投资不超过70%。如果你40岁,那储蓄40%,投资60%。如果60岁,储蓄60%,投资40%。也就是说年龄越大越应该保守。

方法虽然简单,但也明确了一个很重要的投资理念:“无论如何,不要把所有钱都拿来投资”。

国画里讲究留白,投资也是一样。我们需要适当控制下自己 "all in" 的冲动。优先安排好日常所需,再用闲钱来投资。

在LaoK看来,当你用闲钱来投资,操作上也会更从容:

当你用年龄算法分配了资金并预留了“应急资金”,你就可以比较从容地去投资,即便投资失败,也不会让你倾家荡产。这点非常重要,这决定了你投资的心态。显然你用一种非常浮躁和压力巨大的心态去投资的时候,一定会去投机、赌博,而不是投资。

投资基金,风险在哪里?

说起投资基金,有三个词大家频频说到:“看不懂”、“怕亏”、“不敢买”。

第一次买基金,相信你也对风险有些忐忑。

不过换个角度来说,当你真正开始思考投资基金的风险,你离掌握基金投资也越来越近了。

LaoK十年前的博客里,也曾阐述过他对风险的理解:

对于整个市场,我们是控制不了的,也是预测不了的,那我们只能接受这种风险,这就是系统的风险。也只有接受这种风险,我们才能获得我们希望得到的收益。这是不能回避的,必须承受的。 对于各股的涨跌、对于热点的轮动、对于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个性化风险,我们可以通过长期投资和分散化投资去消弱和降低这种风险。这种风险我们是可以想办法规避的。 而对于预测市场、波段操作甚至盲目抢购新基金,我则认为这些是额外的风险,是我们完全可以避免的,而且也是应该去避免的。这些风险是不必要的。
  1. 市场始终存在系统性风险,涨涨跌跌是常态。

曾经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如果知道经济是有周期的,那破产的人还会自杀吗?

同样的,如果市场波动无法避免,我们是否能坦然接受?

很多时候,所谓的坚持,是知识、能力和心态综合修炼的结果。

2. 不同资产有不同的非系统性风险。

我们经常说,不懂不投。不同投资方向的基金,也会存在不同的风险。

货币基金的风险低;而投资方向以股票为主的基金,风险就会高很多。投资什么基金,也要考虑你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

经常会有人说到,通过资产配置降低非系统风险。其实,基金天然具有资产配置的优势

  • 低成本买一篮子资产;
  • 丰富的投资方向;
  • 请专业基金经理解放我们的精力…

利用基金在不同投资方向上做组合,也是普通人低门槛做配置的好方法。

3. 还有一种风险,你很容易忽略

除了专业上的风险,也许有一种风险被我们大大低估了。

比如,把3个月后计划旅游用的钱,投资到一只股票基金中,3个月亏掉了10%,旅游预算也被迫缩水…这一定不是你想要的结果。

我们一直强调,投资理财要从自己的目标出发。

除了市场中的风险,你的主观预期和需求,也会很大程度影响投资效果。

在这个问题上,LaoK先生也有类似的看法:

如果你在为幼儿园的孩子准备上大学的教育费用,也许有10年多一点的时间,你就得稍微稳重点,例如选择投资大型企业的“大盘”股票基金。如果你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又不是很强,也许你就不能单单投资股票基金,同时还要再投资一些债券基金之类的,以降低总体波动。 如果你的投资期只有5-10年,例如你已经50多岁,那你一定要选择更稳健的投资方式,就算你心理素质很好,你也不能把你所有的资产都投资到股票基金里面,必须持有一定比例的债券基金。 如果你计划在3-5年后买房子,债券基金可能就是你的重点,至少债券和股票基金一半一半。 如果再短的投资期,恐怕就要选择低风险的债券基金甚至是货币基金。这样你的风险很低甚至没有,也就基本能保证在你投资期结束的时候你不会亏本。

某种程度上,我们投资基金最大的风险,就是未来的我们“背叛”了现在的选择。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最后再和你分享一点,我们理财投资的目的不仅仅是分摊风险、获取收益,更重要的是服务你的生活,解放自己。

最后,我也为知乎的朋友们准备了福利,欢迎你在“简七读财”公众号后台回复“知乎”参加领取免费体验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