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如何投资移民新加坡(移民新加坡有几种方式)

经常有朋友向我咨询如何移民新加坡,评估之后我很快得出结论,“很难。您不适合”。总有朋友不甘心,问究竟难在哪里。今天我来系统性的梳理一下,在有限的篇幅内给大家讲明白“为什么移民新加坡很难”。

除了高不可攀的投资移民GIP是一步到位拿新加坡PR之外,市场上包装出来的各种移民项目都只是拿工签而已。问题在于,获批工签只是起点,成功续签和拿PR是目的。一些精明的中介,只谈工签,对于申请PR的难度避而不谈或避重就轻。现实情况是,近几年新加坡身份太过火热,移民局越来越picky,无论是申请工签的工资要求,还是PR/Citizen的审批标准,一再水涨船高,审批周期也一直在拉长。

希望我这篇文章,让大家对新加坡移民有正确的认知和合理的预期, 能大致分辨自己适合哪些项目,少走一些弯路。

0、背景知识

一般国家都采用三级身份制度:居民 Resident > 永久居民 PR > 公 民 Citizen

新加坡也一样,非本地居民通过留学/工作/创业/投资等方式拿到一个Visa、成为Resident,之后申请PR,最后入籍成为Citizen.

一、新加坡移民三步曲之一:拿到移民类的工作签证(Working Visa)

除了结婚和子女投靠父母、低龄留学和高不可攀的投资移民GIP之外,工签是移民新加坡几乎唯一的方式,衍生出来的工签类型种类繁多,市场上包装出来的移民项目也最复杂。我把它们分成以下几大类:

1、雇主担保类

全世界的工签都类似:公司需要先聘请本地人,才能sponsor一定比例的工签。

新加坡的工签主要有以下三种:

  • EP: For foreign professionals, managers and executives,月薪不低于5,000新币(新币/人民币最新汇率5.37)
  • SP: For skilled workers,月薪不低于3,150新币。
  • Work Permit: 门槛较低的工签,通常是给建筑业、制造业、加工和造船行业、或服务业的半熟练外来务工人员(此类人员无法申请PR)。

btw, 我自己当年就是先持有EP,半年后申请PR,几个月就获批。我那个时候是2008年,PR的审批标准非常宽松。

接下来着重讲一下EP。EP申请需要满足两个入门条件,

  • EP合资格工资要求:以非金融服务业为例(金融服务业还要高500新币),23岁或以下的雇员需要挣5,000新币,然后按照年龄递增,24岁需要5,250新币,25岁需要5,500新币……40岁需要挣9,250新币……45岁或以上需要挣10,500新币,才有资格申请EP。
  • 互补专才评估框架(COMPASS):从薪酬、学历、本地雇佣人数、本地雇佣多元化四个维度来计分。只有达到40分的申请人才可有资格申请EP。

这两个政策大大的拉高了EP的申请门槛。

2、高级人才类

新加坡是一个非常精明和务实的国家,有别于针对专业人士的普通EP,为了吸引高级人才,又推出了以下三种无需本地公司担保的“高级工签”:PEP、TechPass、OnePass

2.1 PEP(个性化就业准证)

属于一种特殊的EP,也可以称之为“高收入EP”,月薪不低于22,500新币(这个数字对标前10%收入最高的EP持有者)。对比普通EP,PEP有更多的灵活性,体现在:

  • 转换工作,无需重新申请工签;
  • 如果离职,可以在新加坡停留最多6个月来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对比:如果是普通EP,雇佣关系结束后,7天内需要取消EP;然后可以申请STVP短期访问签证、得以短暂停留新加坡)

2.2 TechPass(科技准证)

全球仅500个名额,仅针对具规模科技公司的创始人/高管/技术专家。无需本地公司担保,就可以直接申请,获批后可选择创业/就业/投资等。

申请资格: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中的两个,

  • 过去1年的固定月薪至少为22,500新币
  • 累计在市值或估值超过5亿美金的科技公司、或者在融资超过3000万美元的科技公司,担任高管5年以上
  • 主导科技产品的研发工作累计5年以上,该科技产品的每月活跃用户至少有10万人、或每年营收超过1亿美元。

2.3 OnePass (顶级工签)

一下子给5年签证。是所有工签中权限最多、最灵活的。

申请资格:

  • 过去12个月的固定月薪不少于30,000新币。
  • 在知名企业工作至少1年以上(知名企业的认定标准:市值5亿美金 或 年营收2亿美金以上)

好处:

  • 可以同时为多家公司工作
  • 转换工作不需要重新申请签证
  • 聘任不受新加坡互补专才评估框架和公平考量框架招聘广告要求的规管
  • 配偶获得同意书即可工作,无需再申请工签。

3、创业类工签

3.1 EntrePass(创新企业家准证)

要求非常高。主要是吸引创新科技领域例如BioTech、FinTech等等等,且已经获得风投或拥有创新技术的企业家、创新者或经验丰富的投资人。

主要针对三类人群:

A. 企业家

需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中的最少一个,越多越好:

  • 获得新加坡政府认可机构的风险投资或天使投资,投资额不低于10万新币
  • 是新加坡政府认可的孵化器或加速器的孵化者
  • 具备以下商业或创业背景
创立且出售过一家科技公司
曾获得过投资机构的投资
曾经或正在被知名孵化器孵化
通过你的商业网和业绩记录,证明可以在新加坡拓展业务(例如,潜在客户的合作意向书)

B. 创新者

需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中的最少一个,越多越好:

  • 已拥有知识产权(IP),且需要在国家级知识产权机构注册,IP有一定竞争优势且不容易被复制
  • 和新加坡高等教育学院或研究机构有科研合作项目
  • 在新创立的业务相关领域拥有卓越的技术或专业知识,该业务要么由风险投资支持,要么拥有创新技术。

C. 经验丰富的投资人

愿意向其他本地科技初创公司投入大量资金,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 在投资和推动高增长业务方面拥有良好的记录。
  • 有投资本地创新或科技初创企业的计划。
  • 拥有至少 8 年在大型公司担任高管的经验。

3.2 自雇工签(需符合EP40分打分)

由于上述EntrePass仅仅局限在创新科技领域、要求又非常高,市场上就衍生出来一个低配版的创业类移民 – 自雇工签。这种移民方式在很多地方都有,包括香港。具体步骤:

  • 创立一家新加坡公司
  • 满足三要素:租赁实体办公室、雇佣本地雇员、开展相关业务
  • 作为高管或董事,给自己申请工签(一般都是EP)

申请资格:其他需要满足的申请条件,等同于普通EP

续签要求:属于“前松后紧”,尤其是对于把现有业务扩展到新加坡的创业者或企业家,前期启动容易、获批快,后续续签会审核业务在新加坡的落地情况,营收规模以及创造的就业岗位等。

4、投资理财类

4.1 家族办公室(需符合EP40分打分)

由于投资移民GIP(唯一一步到位拿PR的项目)的要求高不可攀,于是市场上衍生出来一个“低配版”的“投资移民产品”,即新加坡家族办公室项目:投资门槛已经从500万新币涨到2000万新币。

但此“家办”非GIP中的第4类“家办”。而是通过创立一个门槛低一点的家办,申请人担任自己的资产管理人再申请工签(EP),维持工签一段时间(一般是2年)、之后再申请PR。

4.2 自雇PIC(需符合EP40分打分)

PIC全称Private Investment Company,投资门槛没有家办的2000万新币那么高。是介于自雇工签和家族办公室之间的衍生品。

申请步骤:

  • 在新加坡设立投资公司(主营业务是金融投资,主要收入来源是投资收益)
  • 给自己申请工签(EP)
  • 根据公司投资运营情况,申请续签或PR.

5、其他的各种衍生工签(需符合EP40分打分)

中介包装出来的各种五花八门的名称的移民产品:例如 “股权型”投资移民、“债券型“投资移民等等,通过参股本地企业、投资上市公司股权/债券等,来“换”一个offer,申请到工签、维持工签一段时间之后再申请PR。

二、新加坡移民三步曲之二:申请PR

除了结婚、子女投靠父母之外,获得PR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工签持有者申请PR、低龄留学申请PR、投资移民GIP

1、工签持有者申请PR

移民局会从多个维度考虑是否给你转PR,还是继续维持工签。关于审核PR的考量因素,我把官方原文copy在这里:

ICA takes into account factors such as the individual's family ties to Singaporeans, economic contributions, qualifications, age, family profile and length of residency, to assess the applicant's ability to contribute to Singapore and integrate into our society, as well as his or her commitment to sinking roots.

官方的描述不是很具象,我rephrase成下面几点:

  • 申请人的年龄、学历、所在行业和工作背景
  • 收入高低和对新加坡的经济贡献
  • 在新加坡的融入情况(居住时长,随行家庭成员的融入,比如小孩在新上学、配偶在新工作或居住等。一个典型案例:如果配偶也持有工签,PR审批会更受移民局的青睐。)

2、低龄留学申请PR

留学移民仅仅针对低龄留学者。除了“在新加坡居住超过2年”这个要求之外,还必需通过一个新加坡的国考:

  • PSLE(小学离校会考)、
  • N/O/A LEVELS(类似中考/高考)、
  • Integrated programme(IP课程,6年制中学课程)

对于低龄留学,新加坡有开放陪读签证。陪读签证只对女性监护人(母亲、奶奶、姥姥)开放。母亲可以通过辗转的方式移民新加坡:先拿陪读签证 > 满一年后找工作申请工签 > 申请PR

留学移民不包含“本硕博”等成人留学。成人留学需要等毕业之后、申请工签在新加坡工作一段时间之后,遵循“工签持有者申请PR”的路径申请PR。

3、投资移民GIP

GIP全称Global Investor Program,是针对“企业家”的堪称投资移民天花板的项目。这是目前唯一一步到位拿新加坡PR的移民方式。

总共有4类人群 符合申请条件:

1、资深企业主

  • 名下企业最近三年营业额不低于2亿新币/年;
  • 如果公司属于私人所有,需占股30%以上。

2、创二代/家族企业

  • 直系亲属名下企业最近三年营业额不低于5亿新币/年;
  • 该直系亲属需占股30%以上,或是最大股东;
  • 申请人本人在公司担任高管、董事会成员等核心管理层职位。

3、快速增长企业创始人

  • 企业估值500万新币以上;
  • 申请人是创始人和最大个人股东之一;
  • 企业需由知名风投或私募股权机构进行投资。

4、家族办公室负责人

  • 五年以上创业、投资或管理经验;
  • 拥有不少于2亿新币的可投资资产净值(不包括不动产)。

如果满足以上任一背景条件,就有入门资格。具体投资要求,有以下三种方案(三选一):

  • 选项A:投资1000万新币于一个新的商业实体或扩大现有商业实体。
  • 选项B:投资2500万新币于GIP专项基金。
  • 选项C:在新加坡设立至少2亿新币资产的家族办公室。

注:身份4(家族办公室负责人)只能选择投资方案C。

三、新加坡移民三步曲之三:申请公民身份(入籍)

申请公民身份(入籍)的考量因素,官方的描述和申请PR是一模一样的(详情请看文章前半段)。这里面有一个dilemma:

  • 暂时不考虑入籍:由于PR只有5年有效期,续签的时候需要提交工作证明文件、cpf供款记录、税单等文件,如果常年不在新加坡生活或工作,续签可能会有问题(btw:我本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当年来香港发展之后,新加坡PR在5年的有效期到期之后,无法renew)
  • 选择入籍:由于新加坡不允许dual citizenship,意味着需要放弃现有的,大部分人会非常谨慎。

写在最后

近几年新加坡身份太过火热,新加坡移民局越来越picky,无论是申请工签的最低工资要求,还是PR/Citizen的审批标准,一再水涨船高,审批周期也一直在拉长。

  • 申请工签的最低工资要求:SP从早些年的1800新币一路涨到现在的3150新币,EP从2500新币一路涨到5000新币,再到3万新币/月的顶级工签OnePass.
  • 至于申请PR,移民局更倾向于年轻、有生育能力、高学历、高收入及重点行业的专业人士或高级人才,同时看重申请人是否把新加坡当作家园,是否融入和对新加坡做出的经济贡献。

因此在目前这个情况下,

  • 很多学历不突出的SP持有人即使在新加坡工作超过5年,可能都拿不到PR;
  • EP的话,很多都至少需要3-5年;
  • 至于高级人才类的PEP、TechPass、OnePass,很多也需要1-2年。

在转新加坡PR的路上,来自全球尤其是马来西亚、印度、其他东南亚国家的申请人都在卷。如果只想着“移民不移居“,“既要,又要”的,事业和生活重心暂时还是在国内的,建议三思,不然竹篮打水一场空。

看完我这篇文章,大家应该大概了解了“目前新加坡移民为什么这么难“。希望大家能有正确的认知和合理的预期, 能大致分辨自己真正适合哪些项目,少走一些弯路。

如有问题,请看我的知乎个人主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