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暑假,我和我哥哥用着联想(IBM)的本子用着玩着盛大游戏的传奇的私服和梦幻西游的同时用QQ和网友聊天,玩到尽兴时口渴就直接拿旁边的伊利牛奶解渴,实在没有了牛奶还有 康师傅的冰红茶。饿了就吃点双汇火腿肠。凉快的天气还可以穿上NIKE,adidas的鞋子去打打篮球,打完之后和朋友去吃宵夜顺便开几瓶青岛或者百威来助兴。
15岁的我在一个成长股孕育爆发的年代,当时定位中产的产品,在之后5年的人均工资增长背景下获得了更多的客户。其中很多股票都是10倍以上的牛股。这些成长的秘密就在于,从当年的小众群体发展到了主流群体。不管是产品定位的改变,还是人口收入的变化导致受众的增加。
如果当时我有投资的理念,这些股票我应该都不会错过。
但是如果2005年时我就已经30-40岁了呢?
- 我应该不会买联想的股票,因为我不会用电脑。更不用说QQ了,大部分30-40人士05年时根本不会打字,或者被5笔带到沟里去了。。
- 我基本上不会碰盛大游戏或者网易,因为我不玩游戏
- 我也很可能不会碰伊利牛奶,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很少喝牛奶。
- 基本上康师傅,双汇我也不会碰,这些东西和30-40岁人群距离有点远。
- NIKE,adidas运动相关的鞋子我倒是有可能碰。
- 青岛百威基本上和30-40人群差别比较远。 当然作为补偿可能会去碰茅台,五粮液。
可能你还会想,作为一个30-40岁的人在05年至少还是有些东西不会错过,因为你看得懂。
那么到11年,我用Iphone打开微信在和朋友交流,用携程订机票,用淘宝网购,去万达看电影,打着DOTA。 这些东西2年后才开始普及大众,作为30-40的人士很难在11年时就被包括进去。 等到你看得懂,基本上好的投资机会已经过去了,只能寄托于市场情绪机会了。
但是今天呢? 到了17年,我还是用Iphone打开微信和朋友交流,用携程订机票,用淘宝网购,去万达看电影,打着风暴英雄。
作为27岁的我也慢慢感觉到了那种看不懂,跟不上的感觉。 我离消费成长股最优年龄段越来越远。
15岁时,对于我简直就是捡金子的时期,只要品质不错产品,我基本上就是最先尝试的人,21岁的我也属于这个靠前行列。 但是到了27岁,我明显感觉到我生活变化变小了,尝试的品牌也变少了。
如果我现在有个15岁的分身,我会用什么东西,吃什么东西,玩什么东西,觉得什么东西酷?觉得什么东西老套? 我不知道,我开始进入了当年30-40成长投资者所面临的困境。
在大众还在用洛基亚,索爱时,先行者用上了Iphone。 在大众还在喝啤酒,白酒时,先行者开始品位红酒和鸡尾酒。当大众还在喝浓缩果汁饮料时,先行者开始喝fresh day。当大众还在吃善存时,先行者用上了Swisse。 在大众还在玩坑钱手游时,先行者用上了taptap。在大众还在网络游戏时,先行者用上了steam。
成长型投资者为什么会失败,因为他早晚变成大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