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市场的朋友都一定非常振奋吧,没错,那就是曾经被无限嫌弃的港股在五一期间大放异彩,恒生指数大涨4.67%,并且实现9连涨。A股也在最近有了一定的雄起,沪指在3100点上方足足站稳了一周,目前依然坚挺着,不容易啊。
整个4月,中证全指上涨1%,沪深300上涨1.89%,中证偏股基金指数上涨2.32%,具体到主要宽基指数上,大部分指数在4月均实现了上涨,但其中仍有部分分化,例如从市值角度来看,4月涨的最好的为中证500指数,单月涨幅达2.93%,而以中证2000及万得微盘股指数为代表的微盘板块跌幅超过2%。同时观察风格角度,会发现,小盘价值风格在4月表现相对最优,达到了5.2%的正收益。可以看出,整个4月,市场更偏向于中小风格方向上。
同时,从申万一级31个行业来看,我们也会发现,在4月,各行业之间分化也较为明显,表现最好的为家用电器板块,单月上涨8.5%,主要受益于近期政策提出的“以旧换新”,导致家电板块基本面的好转带动市场情绪的修复。基础化工同样表现不俗,单月上涨4.5%,主要是受益于近期化工产品提价带来的利润修复预期的上升。而有色及银行板块持续的上涨主要亦为市场追逐于高股息资产带来的确定性,这一点同样反映在资金对于科技板块的暂时性撤离,计算机、传媒、电子在4月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为什么,我们会如此关注宽基指数和行业指数的变化?想必,大家在4月的时候也都了解了一件对资本市场出现较大影响。
那就是新版“国九条”的发布,可以说是与我们每位投资者息息相关。其中,对于关注公募基金的朋友,会发现新“国九条”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支持“指数化”投资,同时也强调了对进一步降低公募基金费率及规范行业薪酬体系。简单来说呢,就是给基民们进行降费让利。
那具体到我们未来的投资上,会产生什么影响呢。最重要的,就是在可见的未来,整个A股的成熟度会实现质的体现,整个市场也会从当前的弱有效市场逐渐转化为半强式有效市场,而这带来的就是主动管理型公募基金超额会逐渐收敛,最终会趋向于市场的贝塔。所以,未来公募基金中,指数型基金将成为发行及保有规模的主要来源。
事实正是如此,以上为我们统计的关于各类公募基金规模变化一览表。
从各类型基金看,在2023年“债牛股熊”市场行情中,积极投资股票基金、混合基金、FOF规模出现缩水,但纯指数股票基金及增强指数股票基金规模却出现逆势上涨,且上涨幅度超过20%。其中纯指数股票基金规模激增4174.91亿元,总规模超过2万亿元关口,达到2.06万亿元,说明以股票ETF为代表的指数基金是“越跌越买”的状态。增强指数股票基金在2023年规模增长也接近210亿元,增幅达到12.05%。
同时,也统计了指数基金占股票及混合基金规模权重的变化,可以发现,截至2023年,指数基金的比重已经达到了33.76%,而2024年以来国家队护盘也均以买入沪深300指数基金为主,指数基金占偏股基金规模的比重有了进一步提升,达到了39.17%,这也代表了GJD实际行动的方向。
所以,叠加公募行业降费限薪的政策,大部分公募基金也会逐渐在指数化方向向不断发力,未来也大概率会出现几家巨无霸型的指数基金公司,其实现在已经初露端倪,例如华夏基金,华泰柏瑞基金等。
公募基金“指数化”正在到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