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搬了房子,原来租的是自如的一个主卧,一个月4000+,离公司也近。不过男人30岁,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开始袭来,我得想办法多存一点钱,所以搬了一个离公司远一点、月租2500的房子。
北漂六七年,混得不算好,没法在北京安家,想着现在多赚一点钱,等过几年回老家后,面对家庭、面对社会,都有更多的底气。
“北漂”这个词似乎总给人一种孤苦伶仃感,但我并不这么觉得。这些年来,去哪上班、去哪生活,在工作中出几分力气,都是我自己的选择,老天爷没有给我没法handle的事情,我也没有真的拼了老命。
现在的社会,勤劳大概率是没法致富了,但努力还是有意义的,最起码能让自己以及家人,过上更体面的生活。
扯远了,再聊聊行情吧。
我之前跟大家说过,在A股休市期间,如果发生了什么有影响的事件,有四个指标可以用来判断情绪的好坏。
1、富时A50
2、恒指期货
3、软妹币
4、美股金龙(KWEB)指数。
在周五A股休市之后,富时A50涨了0.7%,恒指期货涨了1%,软妹币没涨,金龙指数涨了7%,整体反馈很积极,所以如果没啥意外,明天大A应该提前预定了一个高开。
其实我们现在回头看这周行情,周二开会说活跃资本市场,周五又找券商开会,说的还是这一套,也就动动嘴皮子,但是市场却很吃这一套,用两根大阳线来回应。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管理层明明动动嘴皮子就能让市场上涨,为什么他们之前总是一副不知情的样子?
我自己也想了一下,可能的答案是:
1、事太多,管理层可能真的不知道,至少you know who不知道。上面人的决策过程对于我们老百姓是个黑匣子,没法办,只能靠猜。
2、上面知道,但是市场没跌到他们底线,所以想让市场自己走出来。
3、上面知道,但是不敢用,因为如果一直光动嘴皮子,刺激作用会逐步失效,等到完全失效了,那就真的灾难了。
扯远了, 其实看最近的行情,是沿着最重要的两条思路来推进:
1、国内经济复苏预期加强;
2、美联储退出加息进程;
出在这两条线交叉点的两个行业,一个是恒生科技,一个是白酒。这两个应该也是见底时间最早、反弹空间最大的了。
所以呢,我觉得市场还是有效的,因为逻辑照进现实了。
至于说下周市场怎么走,真的不好说,本来这周就涨这么多,然后下周一如果再大幅高开,那我觉得继续高开高走的难度真的挺大的。
北上资金上周撸了345亿,但也不能老把外资当驴使,内资这个时候还有没有钱继续加仓,其实也不好说。
19-21年为什么涨那么猛,除了外资买了一万亿,我觉得更重要的是,那会儿大家买基金是真的猛啊,公募基金总规模那三年增加了10万亿,不停地发基金,新钱不断进来,把指数往上怼。
大家可以问问自己:假如这一波市场真的上去了,你觉得自己或者身边人买基金的热情,还会像之前那么高吗?或者说,假如你的基金给机会解套,你会加仓还是离场?
这么一想,是不是冷静很多了?
当然了,大家也不用很悲观。因为很多老基民可能都套了30个点左右,即使这一波涨10-20个点,也不一定能解套,所以底部最开始的一段上涨,压力也没那么大。
其实说来说去,还是看量,得有新钱进来,才能维持市场的赚钱效应持续流动,不管是老外的钱,还是老百姓大的前,或者券商、险资这种机构的钱。
说完了行情再说回自己。
我自己做股票,也做基金。
股票放的是大钱,基金放的是小钱。股票21年赚了不少,不过22-23年没动,导致赚的钱都回撤了还被套20%。具体持仓就不说了,怕有人跟风。
基金现在一共20万的持仓,4月底进的,现在赚了2000块钱左右,这个持仓是可以公开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