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股票和基金之后,我们来聊聊债券的「非传统」配置方法。
债券,有些朋友觉得很简单啊,不就是「持有至到期」,有1年期、3年期、5年期等,知道个票面利率,然后还本付息嘛,稳稳当当。
当然,这也是没错的,作为发行人来说,相对于股东,债权人的权利优先于股东,因此会优先偿还债务(债券)。但如果专门开一篇债券配置的文章而言,就显得过于无味了。
因此,今天还是讲讲「非传统」的配置方法。
一、中国特殊的「垃圾」债券
我们知道在国际上,债券是有信用评级的,评级越高的债券,偿还能力越高,相对应的,利率也就越低。
在国际市场上,债券的信用评级我们可参考下图:

上图由「中低级」开始往下,在国际上被称为「垃圾债券」。因为其可以偿还的保障条件越来越差。
但是在我国,除了有上述评级之外,还有一类债券,会因为特定的事件,而导致突然被调低评级,而成为「垃圾」债券。
例如某上市公司董事长的情感道德问题,实际控制人的涉及的某些法律事项等等。
一旦发生了上述事项,该公司原本评级很好的债券,会突然间在市场上被某些机构折价出售(因为上述问题虽然对公司经营不一定产生影响,但是可能是很严重的ZZ问题,读者朋友们都懂得)。所以最厉害的时候债券价值可以打到骨折!
此时,距离该债券到期可能只有不到一年的时间。那么,一些以债券投资为主的私募基金公司,就会以打到骨折的价格,去承接这些债券。一旦债券到期,不但能收到票面价值,又能获取利息。
一般债券票面价值是100,假设75折承接,那么成本就是75元。假设一年后到期,则能收回票面价值100,也就是中间有25元的差额收益!
我们算下收益率:25/75=33.33%!
还用算什么票面利息?根本不Care那点好嘛!
具体债券收益能做到多少,不妨去私募排排网上看看,不要被吓到噢!
此处还是要提示风险,虽然有一些风险控制手段,比如近年来,地产公司的债券折价也没人要,但依然有回撤等可能,而造成亏损。
二、债券融资
债券融资,以前在香港是做得比较多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合理利用「利息差」。
过去做得比较多的,例如选择票面利率7%的上市公司债券,当然信用评级也可以,不然银行不能抵押的话,就用不了利差了。
在加息之前,香港的利率是非常低的,最低的时候可以低到1.5%,但是我们按曾经比较常见的2%来举例吧。将购买的债券,抵押给到银行贷款,假设贷出70%吧,再去购买债券,那么这部分资金,就获得了利差7%-2%=5%!
我们来算一笔账,7% + 70% x 3.5% = 10.5%!
实际上就自己就出了一笔钱,然后又从银行融了一笔钱,做高了收益。
当然这种做法个人是基本没法做的,资金量不同,银行给到企业的条件和给到个人的条件,那差别可就大了。
另外,风险也是存在的,例如在债券持有期间和融资期间,连续加息。如果加息后的调整利率,高于债券利率,那么到时候不但收益做不高,反而会做低,甚至亏损。
比如最近香港存款利息很高,对应的贷款利息也就更高了,现在做本文中所述的债券融资就没什么意义了,但是经济金融是有周期性的,等到将来逐渐降息之后,又会产生机会。
除上述两种非传统配置方法外,如各位读者朋友还有新的模式,也欢迎交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