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投资向上需要宏观指导,向下需要赛道支持,可作为投资大方向及行业轮动的指导。
第一步,判断水温。
目的是判断整体市场处在什么阶段,后续发展趋势如何,也是策略分析里面常说的大势研判。通常来说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盈利趋势变化方向。该变化决定了基本面边际变化方向以及估值变化方向,其背后是人的先行外推习惯,好的时候会对未来更加乐观,进而抬高估值。
2)流动性指标。高流动性一般对估值有积极影响,流动性往往是基本面变化的先行指标,这里主要看宏观流动性和海外流动性。宏观方面关注货币政策工具,信贷情况,剩余流动性,利率等;海外方面关注汇率,国债收益率,VIX指数。往往在社融和M2都在扩张阶段,权益投资出现机会概率更大。
3)资金量和结构,包括新发基金量,外资长期基金,量化基金,杠杆资金,北上资金,解禁减持周期,IPO情况等。资金流入越多,资金久期越长,估值越高。
4)估值水位。包括估值指标的分位数,股债收益差分位数等指标的所处位置,破净率等。股债收益差处在正负两倍标准差的时候往往是情绪极端的时候。
5)技术指标。成交量,形态,均线,换手率,年线以下占比,腾落线指标等。比如成交量7000e以下,双底,U底,均线背离等情况出现往往是底部象征。
判断好位置后,可以在仓位控制上作相应应对,在他人疯狂时恐惧,他人恐惧时疯狂。一般牛市三阶段时:1)盈利向下,估值修复,政策加码,流动性上行;2)盈利复苏,流动性下估值上行,戴维斯双击;3)经济过热,流动性收紧,盈利增速高位,估值夸张,拐点将至。熊市底部判断标准则是流动性充裕+信用企稳。一般政策底先行,估值股价底随后,经济盈利底过来。估值和市场基本同步见底,股市见底领先债市见顶一个月,此时一般十年国债收益率见底,上市公司市场底早于基本面底4个月,社融底部早于股票底部2个月。
第二步,选择风格和赛道。
核心就是对比不同赛道和风格的风险收益比。这是资金属性决定的,资金会从收益率低的往收益率高处(景气度)走,从风险高(估值高)往风险低的位置走。这里主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1)板块盈利趋势和产业趋势。如赛道景气度(盈利增速趋势变化),政策,技术,人口,库存,产能周期等因素,最好挑选与政策同向,同时板块roe,roic向上的赛道。一般来说,加速增长抬估值,降速增长杀估值,过热时期,一般盈利增速顶是估值顶,盈利顶是股价顶。
2)估值性价比。板块的PE,PEG,PB-ROE等指标历史分位数,板块股债收益差等。估值中枢随产业发展而变化,要当心估值陷阱。
3)资金及获利情况。基金持仓比例,基金超额收益。
4)技术指标。包括成交量,形态,均线等。
这里一些经验分享:
1)从经济周期来看:
衰退早期,大跌,此时估值相对便宜的价值股及大盘股更抗跌,大盘股多为公募,有持仓比例限制,小盘股游资私募多,跑得快。然后,进入宽货币紧信用阶段,宽货币后成长股弹性较大,(对未来预期长,利率下行对市值影响大),但此时,企业信心不足,资金并未脱虚就实,而在市场空转,妖票,概念股横行,妖票占比较多的小盘股占优,大盘股业绩尚未起来。
衰退走向复苏阶段,资金脱虚向实,价值股逐步占优(成长股本身估值高,但短期业绩不一定能按照预期兑现,估值不能永远拔升,同时前期成长股起来一段时间后比价效应出来),与此同时,经济走向复苏,小盘股业绩增速更快。
在复苏走向过热阶段,货币收紧利率上升冲击估值,成长股受损,价值股更优,宽信用下价值股仍然较好,此时前期小盘股估值上涨较多较快,比价效应下大盘股更具性价比。
过热走向滞胀阶段,货币和信用同时收紧,估值盈利双杀,经济回落,通胀高位,需要更高业绩的公司撑估值,有确定高增长的成长股占优,同时前期价值股上涨较多比较效应下成长股性价比更高。成长股多在中小盘,此时中小盘有相对优势。
滞胀走向衰退阶段,经济衰退,龙头优势凸显,大盘股占优。前期成长股上涨较多下,价值股比价效应下估值相对低,相对能扛住市场下跌风险,缺乏景气的时候选估值低的,高股息的。
2)从产业周期来看:
行业景气向上,那么大小盘都好,行业成熟期,龙头强者恒强。
第三步,选股票。
这里在选股文章中有写,不做赘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