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股票交易怎么做(股票交易与可怕的赌徒谬论)

最近在知乎回答了几个股票问题,每一个网上的朋友的回复和私信我都会去看。但是发现即使在知乎上,存在基本逻辑错误的朋友也数不胜数。

而偏偏有些这样逻辑不健全的人喷我或者说我错了,其实我是拒绝的,但是有时候真的懒得回复。

因为如果进入了在他们的世界里,那里有着跟现实世界相较完全不同的逻辑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他是全知全能、永不犯错的,你根本无从去战胜。

 

所以此文是希望能让一些入坑浅的朋友能够“清醒”一下,主要针对广大投资者经常犯甚至我也曾经不下一次犯过的“赌徒谬论”进行分析。

 

我总结了一下,凡是陷入赌徒谬论的人往往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喜欢拍脑门,做事靠感觉。只举出对自己观点有利的例证,而无视那些不利的。

二、非常坚定自己的想法,知道有概率这回事但是懒得看也懒得学,当然更不会相信了。

三、如果依照自己的想法恰好蒙对了,就会加深对自己想法的信心,甚至当做如获至宝。

 

在这里请允许我先讲一些题外话。

在人类文明的进化过程中,以天文学和物理学为代表,很多学科的重要理论经常会不断的树立起来又不断的被推翻。

最早人们认为地球是圆的,后来公元2世纪的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圆说,并推算过地球的周长,但在当时大家都认为这是天大的谬误,直到麦哲伦船队的航行最终证明地圆说的正确。

最早人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后来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理论前进了一大步。但实际上现在小学生也知道太阳不过是太阳系的中心罢了。

在中世纪时代,亚里士多德关于物理学的基本认识统治着欧洲大陆,直到出现了伽利略。

关于理论物理学的推翻重建,最经典的案例要属爱因斯坦对牛顿经典力学中引力的重新定义,而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也不能统治一切,于是出现了量子力学。在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无法统一之时,又出现了超弦理论。

时代绝不会后退,但时代只会记住英雄。记住那些提出伟大假设并且最终被证明的科学巨匠,同时遗忘无数被试验推翻的假说。

更不用论无数的人文学科了。那里的很多理论往往是要被放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单独去看才是行之有效的。

但是数学,从它诞生之初就是一门几乎不可逆的学说。

数学是不带任何感情的,它绝不会根据你的情绪、感受、所产生分毫偏差。

目前看到的关于这个世界的一切物理和天文规律,居然最终都能在数学上找到答案。

比如开普勒定律,比如麦克斯韦方程组,都务必准确的描述了这个世界,有时候甚至觉得这个世界跟数学理论的高度重合是不是说明它是被创造出来的?

 

似乎绕的有些远了,其实上文想表达的是,即使你不相信其他学科,但是你得尊重数学。

不管你的理论多么天花乱坠,如果在数学上能找到漏洞,那就不可能是行之有效的。你如果还要依照这个观点去处理问题,那将有可能被撞的头破血流。数学没有感情,它说你对了就是对了,错了就是错了。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类叫做偏执狂的人。他们可能是对所有事都偏执,但通常是只对某一件事尤其偏执。(这里说的偏执是广义上的定义,不是病理上的)

他们对自己所认定的事情坚信不疑,而且干劲十足。哪怕被所有人怀疑、否定、处处碰壁,撞的头破血流也绝不回头,甚至更加的坚定。

这里我没有任何讽刺偏执或者偏执狂的意思,甚至在某些层面上很敬佩他们。在世界上最顶尖最优秀的的一类人群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偏执在他们身上突出的体现。

乔布斯对美的苛求和偏执是当时的常人所无法理解的。按照作家丹·里昂斯的说法:“乔布斯不是工程师,他实际上什么都不会设计,他对电路一无所知。”但乔布斯对产品内部却有一种苛刻的美学迷恋,他曾以“丑陋”为由拒用某块电路板,他坚持要求哪怕消费者看不到,苹果产品的内部也必须美观。在乔布斯看来,产品的一切细节都反映出企业的精神与性格。所以当可想而知,他对产品内部的美学迷恋让多少工程人员焦头烂额。
1995年,马云在创业未开始创业之前,对互联网一窍不通,但是一次偶然的经历让他对互联网的前景有着偏执的信心。他请了24位朋友到家里来,商量说要做互联网,结果是23个反对,只有一个说你可以去试试,不行就赶紧逃回来。后来的创业多么艰辛大家可能也耳熟能详,在此并不赘述。

但是这些成功偏执狂背后,还有无数失败的偏执狂们。他们也许一辈子踌躇满志却又碌碌无为,也许他们差一点聪明、差一点时机、差一点人脉或者差一点运气。

但是今天这篇文章不是鸡汤,不是教大家怎么创业,而是想说一个非常严酷的事实:

有一种偏执狂注定无法成功。

 

什么样的偏执狂无法成功呢?违反科学的偏执狂无法成功。

如果你要说在当时的科学背景下,爱因斯坦的偏执也同样违反了牛顿的经典物理学体系。

那我再换个说法好了:违反数学规律的偏执狂注定无法成功,起码我没有见过。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理论能够用数学模型去构造和检测,但它并不能通过数学的检验,那就注定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

所以如果出现了一个研制永动机的偏执狂站在我面前,我会持最大程度的怀疑态度,但是同时我不会直接否定他,而只是保留我的意见。

但是当一个存在“赌徒谬论”的人站在我面前,我一下就上火了。

 

百度百科中对“赌徒谬论”的解释是:

赌徒谬论亦称为蒙地卡罗谬论,是一种错误的信念,以为随机序列中一个事件发生的机会率与之前发生的事件有关,即其发生的机会率会随着之前没有发生该事件的次数而上升。如重复抛一个公平硬币,而连续多次抛出反面朝上,赌徒可能错误地认为,下一次抛出正面的机会会较大。这是一种非正式谬误。

通俗一点解释,就是,存在有一些人,他们一口咬定这样的观点:

在不存在人为操纵的前提下,如果一个独立事件的出现某一种结果的概率为50%,那么当我们连续重复这一独立事件的时候,在某些时间点或者在一个阶段上,这个独立事件的概率会大于50%或者小于50%。

以及由此基本谬论引发的各种看似合理但其实是变形谬论的理论。

在这里我把谬论分为以下几种:

先说第一种:

我把它定义为“概率回归谬论”

由重复抛硬币的例子展示。抛一个公平硬币,正面朝上的机会是0.5(二分之一),连续两次抛出正面的机会是0.5×0.5=0.25(四分之一)。连续三次抛出正面的机会率等于0.5×0.5×0.5= 0.125(八分之一),如此类推。

现在假设,我们已经连续四次抛出正面。犯赌徒谬误的人说:“如果下一次再抛出正面,就是连续五次。连抛五次正面的机会率是(1 / 2)5 = 1 / 32。所以,下一次抛出正面的机会只有1/32。”

不要以为这种谬论已经灭绝了,比如前几天我在知乎上看到的神推断:

这样的说法属于最低级的赌徒谬论,为了和谐,我就不点名了。

再看一下此君在知乎上的一个神提问:

当然这样的想法我小学也有过,所以也可以理解。

如果还有人会犯这种谬论,我在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这是错的。如果你还不认同,欢迎喷我,当然更好的是你可以直接点走上角走人。

以上论证步骤犯了谬误。假如硬币公平,定义上抛出反面的机会率永远等于0.5,不会增加或减少,抛出正面的机会率同样永远等于0.5。连续抛出五次正面的机会率等于1/32(0.03125),但这是指未抛出第一次之前。抛出四次正面之后,由于结果已知,不在计算之内。无论硬币抛出过多次和结果如何,下一次抛出正面和反面的机会率仍然相等。实际上,计算出1/32机会率是基于第一次抛出正反面机会均等的假设。因为之前抛出了多次正面,而论证今次抛出反面机会较大,属于谬误。

实际上造成这种谬论的原因是:人们把独立事件出现某种结果的概率等同于连续重复这个独立事件的整体概率。比如:

抛一次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是50%,所以抛十次硬币一定是五次正面五次反面。

错!

但是也许不曾犯上面这个谬论的人也没有躲过它的变形:

如果抛十次硬币,出现五次正五次反的概率是50%

这个结论有道理吗?让我们来论证一下吧:

投10次硬币,会出现这样11种情况,包括“0正10反”、“1正9反”、“2正8反”、“3正7反”、“4正6反”、“5正5反”、“6正4反”、“7正3反”、“8正2反”、“9正1反”以及“10正0反”.如果忽略硬币正反面存在的差异,即假设硬币的质量均匀,那么出现这些事件的情况分别为:

(1)“0正10反”的事件有C(10,0)=1(个); (2)“1正9反” 的事件有C(10,1)=10(个);

(3)“2正8反”的事件有C(10,2)=45(个); (4)“3正7反”的事件有C(10,3)=120(个);

(5)“4正6反”的事件有C(10,4)=210(个); (6)“5正5反”的事件有C(10,5)=252(个);

(7)“6正4反”的事件有C(10,6)=210(个); (8)“7正3反”的事件有C(10,7)=120(个);

(9)“8正2反”的事件有C(10,8)=45(个); (10)“9正1反”的事件有C(10,9)=10(个);

(11)“10正0反” 的事件有C(10,0)=1(个).

也就是说,一共有1+10+45+120+210+252+210+120+45+10+1=1024(个)不同的事件,其中“5正5反”的事件有252个,所以,出现“5正5反”的概率为252÷1024≈24.61%.

如果还不信的,建议自己去抛一天硬币就知道了。

 

那么在炒股上,这种谬误是怎样体现的呢?

这里先说一个我个人的观点,即股市系统中不存在纯粹的随机事件,每天每时甚至每刻,个股的涨跌概率并不能简单的由一个数字所限定,当然就更不可能是50%。个股的涨跌完全是由资金进出所决定,而整个市场的行情是所有交易行为的综合。

我们经常听到甚至自己也说过类似的话:

“这只股票已经连续跌了4天了,所以次日涨的概率大。”

“已经涨了这么久了,该跌了吧?”

(并不是说以上说法一定不对,而是无论任何主观推断都应该经过历史回测证明,即大样本随机双盲测试)

如果你觉得这些语言太低级,那高级一点的语言靠不靠谱呢?请看一下微博红人“天津股侠”的一条微博。考虑到此专业素养如此之低的博主仍然天天在微博上忽悠小散,所以这里点名一下还是不过分。

刚看了一下盘,这条微博后的那一周大盘的周K只是仅仅收了一个假阳线(所谓假阳线,就是当周收盘价高于开盘价,但是低于上周收盘价。就是5月20日指数相比5月13日实际上是下跌了)

人们倾向于认为如果一件事总是连续出现一种结果,则很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来将其‘平均’一下,正是这种思维使投资者更加相信股价反转出现的可能性。

别以为只有普通散户会犯“赌徒谬论”,我曾看到过某大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师谈到2016年股市的走势:“经历这么大的行情之后,再来一年大牛市的概率就好比赌场里面连续摇出了三把豹子,概率应该是非常低的。”

可笑的是,这个结论我是同意的,但是和他所提供依据却毫无关系。

市场中没有只涨不跌或者只跌不涨的股票,然而对行情的预测并不能以如此简单的单一因素来定论。

“这只股票已经连续跌了4天了,所以次日涨的概率大。”如果非要证明这句话的准确性,我认为有一个办法,这也是我之前炒股使用频率最高的方法,叫做大数据。

这里先介绍一下大数据方法,其中的一个核心原则即是:忽略因果关系,而只去寻找对应关系。

“啤酒与尿布”的故事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沃尔玛超市中,沃尔玛的超市管理人员分析销售数据时发现了一个令人难于理解的现象: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啤酒”与“尿布”两件看上去毫无关系的商品会经常出现在同一个购物篮中,这种独特的销售现象引起了管理人员的注意,经过后续调查发现,这种现象出现在年轻的父亲身上。

原来,美国的妇女通常在家照顾孩子,所以她们经常会嘱咐丈夫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为孩子买尿布,而丈夫在买尿布的同时又会顺手购买自己爱喝的啤酒。

也许这个事件还能找出因果关系,但沃尔玛之后利用大数据得到的可不止这么简单:

刮飓风的时候蛋挞卖得好;雨天的时候蛋糕卖的好;随着气温的升高三明治卖的好。

这些或许我们可以找出勉强其中的因果关系,但是事实上有可能会是一个多元的因素所导致,过于复杂,所以我们干脆不如直接忽略,只要在刮飓风的时候将蛋挞放在显眼的位置,天热的时候多准备些三明治就好了。

 

回到原文,股票已经连续跌了4天,第5天涨的概率为多少?这就建立了一个猜想,也就是所谓的一个模型。

那么很简单,搜集A股市场上所有的历史股票数据。即找出从中国股市设立以来,所有连续跌了4天的股票,再统计他们第5天上涨的概率为多少。

如果最终结果有60%以上,那我暂且认你这个说法。

有的朋友会问:这样就够了吗?其实远远不够。

如果得出60%这一数据,那么它能支持我们判断后市吗?并不够。我们还要看下,也许在A股最早的10年里,出现这样的情况出现概率是100%,而后面的10年里,这样的情况出现概率只有40%。也许在牛市中出现的概率是80%,而熊市中出现的概率只有30%。这里只是列举一些未必切合实际的假设,大家可以自由发挥。

 

总结完了第一种赌徒谬论叫做“概率回归谬论”,那我们来说说第二种。

第二种赌徒谬论就稍微复杂一些了,甚至从第二种谬论中衍生出来的复杂结构让有些聪明人也深陷其中。

我把它定义为“构建虚拟对应关系谬论”。听起来可能比较拗口,我会举一个真实的案例来分析:

我上学时候的一个朋友,老家在湖南,他们那边很流行一种私彩。

分别为48个数字,代表着48匹马;

分别为12个生肖,每个生肖都分别有四匹马。如四匹马是属兔,四匹马是属羊;

分别为白红黄黑4种颜色,一种颜色分别包含12匹马。如12匹白马,12匹黑马。

如下图所示:

每种马同时带有三种属性,即数字,颜色,生肖。每一期选出一匹马也就是一个数字为中奖号码。

比如这期20号马是中奖马,那我们从图中可以很容易找到20号马对应数字是20、颜色是红色,生肖是羊。

在香港,这是一种合法的博彩游戏,而湖南的地下赌场复制了这个模式,并且每期中奖的马也就是数字,和其对应的颜色生肖跟香港完全一致,这就告诉人们:存在人工操作的可能几乎为零。

可以押数字,赔率为1赔36,即用一元押注,若选的是最后中奖的号码,则获得36元。

可以押生肖,赔率为1赔9,即如果押一种生肖,若最后中奖的马符合之前押注的生肖,则获得9元。

可以押颜色,赔率为1赔3,即如果押一种颜色,若最后中奖的马符合之前押注的颜色,则获得3元。

显而易见,这是地下赌场稳赚不赔的生意。

如果押数字,全部押注48个数字每个押一元,最后能收回36元钱。投资回报率为0.75.

如果押生肖,全部押到12种生肖上每个押一元,最后能收回9元。投资回报率为0.75.

如果押颜色,全部压倒4种颜色上每个押一元,最后能收回3元。投资回报率为0.75.

 

如果赌场这期总共收到100万的押注额,那么该赌场可以净赚25万元。

那么这个地下赌马跟“构建虚拟对应关系谬论”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正常人听起来荒诞到不可理喻的故事。

那边买马的一般都是大人,而他们约定俗成必看的一部动画片叫《天线宝宝》。

 

《天线宝宝》经常会有动物游行,如果有一天第一个动物正好是当天出奖的生肖,那便成为了一种依据:以后要买动物游行中第一个出来的动物。

其实下次不准也没关系,因为可能又有了新的对应关系:在第X个场景中第一个出现的动物是那天的出奖生肖。

还有天线宝宝的天线会亮,于是就研究亮的波色,决定买什么颜色。

如果有一天电视上天线宝宝用两根手指弹钢琴,那注意到的人就会买2。

当然天线宝宝之外的事情也可以构建成为对应关系。如:

今天大侄女回家了,她穿了一件X色的衣服,她的生日是XX号,她的生肖是属X的。

只要哪家根据一些自己构建出来的依据买对了号,传开以后就更加深了其他人的热情,于是就出现了一个镇一个村到晚上集体收看《天线宝宝》的壮观景象。

因为这个事情在正常有理性的人看来太荒诞可笑,为了防止有人说我在编故事特地去知乎拿了两张图:

 

在本案例中,人们虚构出天线宝宝或者现实发生的其他事件与博彩赌马出奖之间的虚拟对应关系。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还会相信呢?

因为他们不懂数学或者不相信数学。至于为什么,可能是压根没地方去学,也可能也没听人说过,或者听人说了也不想去学。

如果你觉得上述故事中的人太傻,完全可以当作笑话听,自己是肯定不会犯的。那么以下几个情况就不知道你是否能躲的过去了:

1、我一穿裙子就下雨,所以我都不敢穿裙子了。

解释:如果不考虑社会心理因素层面(比如此女偏爱在阴天穿裙子),其实这只是因为此女最近几次穿裙子恰好遇到下雨的情况比较多,就跟第一种谬论里连续抛了4次正面的情况一样,只是在情况中,人们会得出跟第一种谬论完全相反的结论:因为前几次都这样发生了,所以依照“规律”这次也会如此发生。

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为穿裙子遇到下雨会很讨厌,或者上一次穿裙子正好遇到了大暴雨,印象会很深刻。而实际上说不定此女穿着牛仔裤遇到下雨的情况更多,只是都印象不深所以自动忽略了。

2、我穿这件衣服打篮球/打游戏/考试获得成功的概率比我穿其他衣服要好,所以这件衣服是我的幸运战袍。

解释:因果关系颠倒,因为打篮球/打游戏/考试获得成功这些事情并不是随机事件,而且是主观能掌控之事。正是你认为穿这件衣服做事的成功率高这个观念给了你信心,而实际上是信心增加了你做事的成功率。

但实际上在面对随机事件时,比如你穿这件衣服去买双色球,你的中奖率或者说投入产出比还是不会发生任何的变化。

有人会说,你上面说的这两种情况没什么啊,无关痛痒,在生活中不会造成什么麻烦,或者说生活中人人都这样啊。

是的,生活中这样确实无妨,确实也人人都这样。我们每个人都在虚构出无数不科学的对应关系,我们也无须非要一个个去验证,因为恐怕那样活的也太累了。

 

但是请注意,如果你把生活中这样的习惯带入到股市交易中,那就严重了。请看:

当然首先他提出的事情确实是有可能发生的,即存在媒体“助攻”大盘的可能性。

先不论这样的假设合理不合理,但是这个对应关系创建的非常不合理。

人们通常只会将自己所看到的信息对应起来,而忽略自己没有看到但也确实存在的相对平行信息。

通俗的解释一下,比如你看百度风云榜得出媒体会助攻大盘的猜想,那百度能影响整个媒体或者能代表整个媒体发声吗?显然不能。

那么网易的是不是也要看一下,新浪的是不是也要看一下?

各种搜狗、腾讯、360难道就不用看了吗?显然不能。

实际上如果你用这个对应关系去找,因为信息的多样性和繁杂性,你能找到无数能虚构出来的对应关系。而且可怕的一点在于,当人们先认定了一个理论再去找依据的时候,就会只记住符合自己理论的情况,而自动忽略不利于自己理论的其他情况。

以下是几个股市中经典的由于“构建虚拟对应关系谬论”引起的错误论断:

股价低所以上涨空间大。

错!

上海溧阳路买了所以是好股。

错!

股票停盘半年发布了重大利好所以复盘后股票会涨。

错!

股票停盘半年资产重组失败所以复盘一定会跌停。

错!

市盈率低业绩好所以上涨概率大。

错错错,大错特错!

 

这几条是否击中了你的炒股习惯呢?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有可能股票之后的行情确实符合了你的预期,但是这并不能证明你的依据是正确的。

即比方说出现了某只股票停盘半年发布了重大利好,复盘之后该股连续涨停这样一个事件。也并不能简单的说明该股的上涨一定是因为发布了重大利好。

诚然停盘发布利好这个事件与股票涨跌有着很大的联系,但它并不每一次都能构成主导因素,股票的上涨也有可能是源于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

在投资中若要科学的下结论,必须理性细致的去分析每一次的情况。

 

大部分没有精力、没有时间、没有基础的时候呢?

若不想吃大亏,最好是避免轻易的去下任何结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