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这个行当和几乎所有的行当一样,每个人的认知都是不同的,但从学习和成长的路线来看,一般是两条路线:
路线一是正统路线:按部就班的学习对于投资的认知和理念,确定了基本框架和大方向之后,然后按部就班进行深入研究,在投资中进行试错与调整;
路线二是非正统路线:这类型里面的投资者大多在实战中慢慢积累投资的经验,不断总结和完善。
投资几乎是纯粹的技术活,不会掺杂许多人际关系,所以和体育运动比较像,和创业或者打工的形态不太一样。
我们可以用体育运动来做进一步的对比。
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高手通常也有两类。一类是正统的选手,这类选手经过系统性的训练成长起来的,另一种选手俗称打野球,是在赛场上混出来的。
我从小就爱打羽毛球,球场上打了有十几年。以前打的都是野球,打了时间久了,感觉自己球感越来越好,但是碰到真正的专业选手,那都是打不过的。这种打不过不仅仅是比分的落后,而是在打了几局之后,你就知道对方一定是专业的。无论在挥拍、球速、体态上,你能感受到对方是流畅的,自己是别扭的。
但是打野球很快乐,这是和后来自己请了教练之后的自我感受的对比。
请了教练之后,打球就相对枯燥很多。两个小时将近120分钟的训练时间内,大概四分之一的时间,练习的是挥拍、步伐;四分之一练习的是高远球对打;四分之一练习的是各类接球技巧,只有不到四分之一才是对打。
在这四个训练步骤中,挥拍和步伐是最重要的,对打训练是最不重要的。
也就是说,基本功是最重要的,对抗练习是最不重要的。
即使在之后我慢慢也成为高手(大概吧,害羞)之后,教练仍然和我说,基本功仍然是最重要的。
真正掌握了羽毛球的精髓之后,在观看球场上两人对战,根本不需要看很久,只需要看场上的两方对战一局,他们的姿势和应对方式,就知道谁是高手了。
金庸的书籍《雪山飞狐》里,胡一刀的《胡家刀法》在一次恩怨中被撕掉了前面几页。胡一刀的儿子胡斐只能拿着剩下的刀法刻苦训练,成为武林中的高手,然而胡斐总觉得自己对刀法的运用略有别扭。这时候江湖上出现一个运刀的高手,形态和胡斐的刀法很类似,但每次胡斐和他交手,都落败于他。后来真相大白,这个高手就是撕掉了《胡家刀法》前面几页的人,而这前面几页,就是刀法的基本功。
也就是说,熟练掌握了基本功的人,在实战中的水平是遥遥领先于通过没有章法的自我摸索的。
投资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来看看巴菲特原话是怎么说的,下文摘录伯克希尔哈撒韦大会上巴菲特发言的原文:
我首先从格富厄姆那里学到了很多,我还从费雪那里学到了一些东西,我还从查理那里学了很多。
证据就在我的档案里。从11岁到19岁,我在读加菲尔德·德鲁,爱德华兹和马吉,还有各种各样的书。我读了每一本关于投资的书,但我做得一点都不好。
当时我没有真正的投资哲学,我尝试过很多东西,我玩得很开心,但我没赚到钱。1949年,我在内布拉斯加大学读书时读了本的书《聪明的投资者》,这实际上改变了我对投资的整个看法。它真的做到了,基本上,告诉我把股票看作是生意的一部分。
现在,这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你可以说,你知道,你为什么要把它当作密码本,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本密码本。
一旦这个理念进入你的内心深处,你会意识到你买卖的不是在图表上上下波动的东西,或者人们递给你的小纸条告诉你“买这个,因为它下周会涨,或者它会分拆,或者股息会增加”等等。这个理念就是,你买的是一家企业,一门生意。
你现在已经为继续理性地思考投资打下了基础,你并不需要高智商才能做到这一点。
在巴菲特接触正统的投资知识之前,巴菲特坦言:“我尝试过很多东西,我玩得很开心,但我没赚到钱。”
这个正统的投资知识,就是投资的基本功。我认为,学习并且不断实践投资的基本功,就能成为从小白投资者成长为专业投资人了。而从专业投资人成长为伟大的投资人,需要的持续的努力、天赋以及运气,这就不在本文的学习内容里了。
对于投资的研究重点与顺序,我认为以下面的这条脉络为主旋律:
第一阶段 着手进入投资领域的准备时期
这个期间,需要对投资的原理有正确的认知,想明白自己未来的投资以什么路线为主,要达到什么效果。这个阶段,以阅读国内外大牛的经典原著为佳。这期间的工作就像你在着手体育训练之前,找个好的教练一样重要。
我建议你能学习的对象有三位,第一位是巴菲特,第二位是段永平,第三位是唐朝。
推荐的书籍有以下几本:1、《聪明的投资者》;2、《巴菲特之道》;3、《巴菲特致股东信》;4、《段永平的雪球访谈录》;5、《价值投资实战手册》。
这三个人是我认识的价值投资的正宗。当然投资界还有许多知名人物,国外的比如查理芒格、索罗斯、利弗莫尔等等;国内诸如陈光明、冯柳等等。但这些人物要么投资的资料非常少(如查理芒格、陈光明等),要么投资的策略非常之难以捉摸(如索罗斯、冯柳等),要么就是投资路线本身就是错误的(如利弗莫尔等),因此不建议模仿。就像巴菲特还是芒格所说的----如果你已经拥有了一流的东西,为什么还要考虑二流的?
第二阶段 是基础知识的积累时期
这个阶段主要学习基本功,指得是财务知识的学习以及基础投资知识的学习。
财务知识建议以公司的财务报表为主要学习对象,直接开始实践。从阅读财务报表作为起点,每天阅读,要知道巴菲特就是这么干的,每天阅读财报,不懂之处,找财务类书籍或者百度进一步了解。
我不太建议这个阶段看太多财务书籍,因为财务报表并没有那么复杂,看太多财务书籍,一则是比较枯燥,容易让人产生退堂鼓的感觉,二则许多财务书籍的内容太过繁琐,我们需要掌握的是通过财务报表了解企业本质,而不是成为会计师。
所以,这个阶段,以阅读财务报表为主,同时辅助学习一些经济知识。
经济知识可以参考《从优秀到卓越》、张五常系列等等。
第三阶段 是实践阶段
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是打基础阶段,这个阶段会比较烧脑,因为无论是投资理念以及投资基本知识,对自己的认知都是巨大的冲击。但是这两个阶段,一旦想明白了,就彻底明白了。
这两个阶段的知识点其实很少,反复说的是一些投资最基本的理念,难就难在对这个理念的吸收和掌握。一旦掌握了,就彻底明白了,浑身有一种通透感。这两个阶段掌握了之后,内心会萌生出一种感慨---哦,投资原来是这么简单的。
巴菲特说,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这个很简单,指的就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则是巴菲特这句话的后半句---投资并不容易的部分。这个阶段类似于打球时候的每天练习基本功一样,没有什么奥秘,就是不断的训练,日复一日。练的越多,水平越高。
这个阶段的工作我的建议是这么做的:
A、资金投入
在这个阶段,可以尝试投入资金买一些自己觉得比较靠谱的股票,如果担心风险的,就适当买一些观察仓。股票这东西必须真金白银的投进去才真有感觉,一旦你持有了股票,哪怕是100股,内心也会真真正正的关心起来。模拟仓金额再大,也不如小小的观察仓。
实践是最最重要的,这个阶段,如果你想学习指数投资,那么就买一些上证50、中证500等指数,买了之后,你就会慢慢在意他的估值多少,高了还是低了,指数里持有的标的是什么。
如果开始研究个股了,那么在研究之前就少量买一些,买完之后,就会开始关心企业的财务变化、经营情况等等。
B、大量阅读
这是最重要的,这个阶段一定要持续大量的阅读,建议的阅读方向如下:
1、公司年报
这是最最权威的研究材料,关于公司涉及的行业情况,经营模式,业务现状,在年报里反映的最为充分。由于年报里会披露大量数据,因此也最为客观和周全。熟读年报之后,接下来的工作是把公司成立以来的年报都翻一遍,再把行业里的其他公司年报翻一遍。这样就对企业和整个行业都有了完整的认知;
2、公司半年报和季度报告
这部分材料持续跟踪即可,重要性低于年报,原因有二:第一,半年报和季报披露的信息比较少,跟踪价值不高;第二、公司的经营不会在短期发生重大的变化,如果公司在半年报和季报发生了变天,通常是我们在初期分析公司的时候已经存在缺陷;
3、行业政策
这部分内容必须要关注最官方的出处,比如说银保监会、发改委、经信委等机构。行业政策通常会影响公司的短期经营,但很难改变公司的经营“逻辑”与发展“大势”。因此对于行业政策,不必过分乐观与悲观;
4、谨慎参考媒体信息与自媒体信息
原因有二:第一,媒体人比较不客观,通常喜欢用博眼球的方式发布信息,一个普通的信息,媒体人通常会冠之以利好或者利空,影响正常的投资判断;第二,大部分写投资的媒体人并不懂投资,他们通常以自我想象的投资加上不客观的信息整理得出很肤浅的结论。因此,碰到媒体信息,一定要追根溯源,找到信息的源头,进行分析。
C、保证自己的输出
输出往往能够倒逼自己输入,同时在输出的过程中的,能够整理自己的思路,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哪里,哪个知识点还弄的不太透彻。
输出的手段有许多,比如说微博、雪球,或者公众号等等。
微博和雪球比较适合一些简短的分析,而公众号则适合发一些自己认真研究过和思考过的内容。
D、保持和同行的交流
在输出的过程中,要保持与同行的交流。现在互联网给了我们很多便捷条件去与各路投资人交流。我们在发布心得的时候,可以艾特这些人,也可以在这些投资人的微博或者公众号下面留言,一起探讨和交流。
芒格说过,当你的论点能够说服所有人的时候,才配有自己的观点。
这个过程,就是需要不断交流,不断建立完整的思维框架。因为与其他投资人的交流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自己一个人研究时发现不了的论点和逻辑。这对于完善自己的思维框架是非常有帮助的。
在这个阶段中,我自己的日常生活是这么规划的:
1、资金投入:
不断增加自己的资金投入,我是慢慢把资金注入到股市中的,因为随着自己认知的增强,自己的投资水平会越来越高。所以不断注入资金,一方面能够规避掉前期投资能力不强的风险,同时也在仓位的逐步增加中锻炼自己对资金的掌控能力。
2、保证阅读量:
保持大量阅读在这个阶段应该成为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我通常每天主要的工作是阅读企业的财务报表。当我们阅读完500份财务报表之后,就会越来越有感觉。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我认为:看完财报五百份,不会投资才奇怪。
除此之外,阅读一切和投资相关的书籍。比如说我投资茅台,除了阅读财报,还阅读了《茅台为什么这么牛》、《这就是茅台》等等书籍;我投资腾讯,除了阅读财报,还阅读了《腾讯传》、《沸腾新十年》等书籍。还包括经济类的书籍等等。
这些书籍能够让我们全面了解投资标的,真正明白企业的护城河是如何建立的。
3、保证输出:
强迫自己在微博、雪球和公众号上定期输出,分享自己的投资观点以及对投资标的信息的解读。输出的效率虽然和阅读有很大的差距,但是输出的效果却非常好。
输出给我带来了很多好处:第一是让我知道了许多盲点,很多知识点,自己想想觉得很容易,但是整理成文字的时候,往往会发现自己的疏漏甚至是重大逻辑错误;第二是在输出的过程中,很多投资人会通过我的输出内容和我分享观点,让我收获非常多。
这里有一点需要强调,输出的时候,尽量多写,要认真的写。你认真的写、用心的写,你才会真正的去理解。宁可少写,也要写的透彻。
你在某件事情上认真,这件事情就会给你带来回报。
人际关系也是同样的,我们在与投资人的交流中,也要认真和真诚。我接触的优秀投资人,做事情都非常认真和仔细。如果你认真了,他们会认可你,你但凡有一点儿投机取巧,他们就会看破你,你就会失去这个学习的榜样。
这三点是相辅相成的,也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你的心在哪里,哪里就会有成就。期望在投资的路上,你我都能收获到成长、友谊与财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