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股市如何看企业是否亏损(股市中我们该如何看待亏损)

我思考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我的问题主要是两个问题:第一,交易具体 的操作,应该冒多少风险(止损)?

第二,我们想赚大钱,应该冒多大的风险,怎么分析风险多大?

首先,谈一下交易的情况:

针对交易的操作,我是这么看的

如果看待冒险,结论:我认为,股市投资,就是在一个行情中,我的止损设置在10%以内。而可能的盈利,在50%以上。另外,胜算在70%以上的一场交易,才有意义去做。(数值可以有变动,比如,止损15%,胜算80%,可能盈利30%以上,但是一定得是正期望值。)

什么叫期望值为正?复习一下,初二数学的,数学期望计算公式:

事情发生状况为x,概率为p。事情发生状况为x,概率为p,

例如甲射手打靶,击中8环的概率是0.3,9环的概率是0.1,10环的概率是0.6

则数学期望值E(x)为8*0.3+9*0.1+10*0.6=9.3环。

理论情况下:止损10%,胜算70%,可能的盈利50%。

那么可能的数据情况就是

15% 25% 30% 5% 50% 35% 45% -5% -10% -1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70%

结论EX=(0.15+0.25+0.3+0.05+0.5+0.35+0.45-0.5-0.1-0.1)*0.7=126%

可以看出:亏损必须要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同时利润要能拿的更多一点。简单一点就是,快速止损和趋势跟踪。

下面,我们从更大 的维度,更多的角度来思考一下冒险,聊一聊历史。

1.锦州之战,主席是否是过度冒险,另外如果不是冒险,那么怎么决策的?

我直接谈结论了,我认为教员并没有过度冒险,也就是说,满足10%的风险,而且收益极大,可以一举荡平东北国军。不仅如此,在第一次的时候,教员实际上同意了林的围困长春的办法。

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过程中,林体现除了犹豫不决的情况存在,特别是电视剧中,神话了教员,贬低了林。虽然充满了戏剧性,但是跟实际情况是不符合的。林和教员都是顶级的操盘手,最终下决心打锦州,也是林最终下定了决心。甚至,我都认为林在东北的操作完全没有问题。

整个的战争态势是这样的:1948年3月,东野胜利结束了1947年的冬季攻势后,97%的东北土地已经被解放,这场战役之后,老蒋彻底丢掉了东北的所有的中小型城市。此时东野,70万野战部队,民兵和地方部队有三十几万。蒋,在东北只剩45万正规军,加上民兵也只有55万人。而仅仅剩下的55万人,都龟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大城市。而这三个个城市的铁路和后勤补给,全部给我们切断。此时蒋已经完全丧失了和我军野战的信心。同时也不具备和我野战的能力。(因为仅剩的45万部队大部分是重新组建的民兵,二流部队。)此时,唯一还有野战能力的,只有廖耀湘的十几万人。

林的思考:第一方案:主张围点打援,围住长春,等待廖耀湘兵团过来营救,此时,在野战中解决廖耀湘。这个办法,可以说是稳操胜券的,主动权都在我手里。风险极低,收益极大。

第二方案:大军,南下攻击锦州,留部分部队继续围困长春。分歧在哪里呢?林的话:如果,沈阳和长春的部队截断我军补给线,我军的弹药将会进入倒计时。此时,如果,长春沈阳,和傅作义东西对进,那么就是蒋一直的梦想,中心开花战术。

另外,林其实是非常同意教员的想法,把国军全部堵在东北,逐个歼灭。只是,林刚开始的方法,是围住长春,围点打援。

2. 我们思考问题,不要根据电视剧来,而是根据主要电报,文章来分析。

我们思考问题,不要跟电视剧一样无脑。教员和常凯申,就好比林丹和李宗伟,就算李宗伟输给了林丹,也不代表你上场可以打败李宗伟。李宗伟让你一只手,一只腿,都可以把你按在地上摩擦。他们的实力是当时顶级的存在。林彪也是,你放心你能看懂的东西,他们都能看懂,而他们能看懂的,你就不一定能看懂。

可以说锦州方案,第一:怕切断补给线。(这个还不是最可怕的)第二:就是弹药打光之前,打不下锦州。那么就会,腹背受敌,部队勉强能撤走,但是重装备估计要丢,因为重装备,没有铁路是运不走的。而丢了重装备,就会沦为游击队。这样就相当于把这几年的积累的装备几乎全部丢光,这样会极大的拖累解放战争的进程。

同时别看林68万部队(不含铁纵),实际上围困长春需要10万,包围锦州35万,预防卫立煌10万人。此时塔山阻力5万,还有预备队5万。可以说兵力已经捉襟见肘了。

3.对事物认识的程度会影响风险的评估

有没有发现,就是分析一个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也很重要。如,来一场瘟疫,军队团灭一半,有这种可能,但是可能性非常的低,就跟你买彩票是一样的。

风险有多大,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对问题的认识程度,也就是主观看法与客观情况的符合程度!举个例子,同样的情况,在林,粟,看来风险会不同,因为认识不同。比如三国时候,郭嘉给曹操出的idea,很多都是他异于常人的认识,尤其是对敌人心理的把握。通过对袁绍和刘备,等等诸侯的心理精确判断,而做出决策。甚至,教员在很多操盘的时候,也加入了对地方将领心理的判断。

首先,林采取了围困长春的办法,同时大练兵,提高战斗力。当时的情况,应该跟林判断的一样,暂时还不具备南下打锦州的条件。之后,长春外围打的情况,也是很不理想。所以林采取了围困的方法。

4.打锦州的风险和问题

打锦州的方案,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第一:塔山能否守住?第二,沈阳部队,切断补给线后怎么办?第三;在固定带的弹药量的情况下,能否在10天内打下锦州。然而,第一,第二,是影响第三的。其实林倒是不怕,廖耀湘来增援,正好跟你野战。本来就是围点打援,而且国军非常的恐惧林围点打援。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可以解决了上面这三个问题,就可以下决心打锦州,同时满足,控制风险以及收益最大的原则,同时就满足先胜后战的原则。我们也可以明确看到,之后,林犹豫不决,还想回去打长春,都是因为前两个问题出了状况,再后来,下定决心,也是因为,这两个问题都有了解决方案。

第一:塔山问题的解决方案。

按林彪之前的考虑,扫清义县开始攻击锦州后,南向所需要应付的援军只有阙汉骞的第54军,只需要派出第11纵队在塔山阻击即可。即便如此,我们也应该看出,东北野战军的68万主力部队(不含铁纵)已经全部展开,没有什么多余的兵力了。

此时,林接到了西柏坡的电报,葫芦岛增兵了。(突发状况)

在老蒋的苦口婆心之下,或许是傅作义也明白唇亡齿寒的基本道理,到9月底终于同意调华北第62军(三个师)增援锦西,同时准调的还有剿总直属的“赵子龙师”独立第95师,这就是震惊林彪的“四个师援兵”。如此再加上原在锦西的第54军,由第十七兵团司令侯镜如统一指挥的“东进兵团”就有了八个师的兵力(后来又调来三个师),林彪原计划以一个纵队阻援的的方案,肯定是行不通了。所以说,尽管敌情变化看起来并不严重,但它完全破坏了林彪的既定兵力部署,让整个战役的风险系数增大。

10万VS 4万,风险太大。

“塔山不是山”根本无险可守,又有敌舰队的火力加强,所以阻击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是阙汉骞一个军来援,东野尚有余力应付,而如果是两个以上的军实施集团突破,小小的塔山未必能够挡住敌“东进兵团”的疯狂进攻,那么攻锦部队将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是兵家之大忌。而一旦东进兵团取得进展,在辽西踌躇不前的廖耀湘西进兵团也极有可能受到“鼓舞”,全速向锦州压来,那么东北野战军攻锦集团将陷入全盘被动。

刘亚楼解决方案:在国民党葫芦岛增兵前后,总兵力没有变化,作战部署稍微做了调整,主要是把监视沈阳的4纵和11纵加两个独立师调整到塔山,毕竟相对于大虎山和黑山来说,葫芦岛距离锦州太近,而且只有塔山一个通道,塔山又无险可守。

10万VS 11万,心理妥妥的。

加强塔山防线之后,林罗刘,终于下定最后的决心:攻打锦州。

(冲锋号:你不要看塔山是个小问题,林的考虑多余。恰恰相反,因为你看问题,是开天眼,马后炮的方式。如果,我们塔山守不住会怎么样,那沈阳的部队,也会看到机会蹦过来,真的实现东西对进,中心开花。是完全有可能的。我们推演战争,复盘战争要分析很多可能性,一 一解决,尤其是当时发生的情况。另外,当你经历了四平败退,军队溃不成军,生死一线的时候,你还是否能装逼说林彪胆小?如果,你亲自上,应该是海选就被淘汰的。)

第二个问题,后勤补给如果被切断,怎么办?

解决方案:在我D的号召下,几百万老百姓,过来帮忙修路。

在通辽到阜新,修了一条,可以供汽车行驶的道路。跟淮海战役是五百万老百姓用小轮车推出来一样,都是在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打赢的。

既然如此,此时如果还无法下定决心,林就不是红军之鹰了,开打!

5.另外我们从电报来看双方法信心和布局。

最大的不利,不就是卫立煌全军来援吗?来了,就跟他直接野战。

我们看到,整个的决策,其实林是把风险控制到最低的。是70%的胜算,甚至更大。另外一点,林的一生都是非常谨慎的,常年胜算70%,而风险控制10%以内。如果不是林彪,那么四平败退,真的会损失巨大。就连陈云,也说:“”多亏了,林彪保存了东野的实力。”这真的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因为真正操盘的是我们自己。一旦你的交易计划,存在问题没有解决,在执行的时候,一定会冒出来。另外,林更注重的解决具体的问题,详见《如何做好一个师长》。表面看是下决心这么简单的事,实际上,背后要对各种可能性,都提出问题,并且对每个问题都提出解决方案!这才是一个操盘手应该做的事!

另外,我们可以看看教员的决策:非常善于战略决策,同时又能合理听取下面的意见。同时,在应该下决心的时候,又能果断下达决心。

我们做投资,学习教员,林,就完全足够了。就算历史上有些撞狗屎运成功的,我们也没必要去学,因为,没有复制的意义。

最后看一下双方电报。

(多看看林,罗刘的电报,尤其是判断和制定的计划。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第一段,林认为,有歼灭锦州之敌人的可能。现在,回头打长春,太费时间。就算不打,长春的敌人也会自动突围。第二,对于作战策略的再次调整,加强了塔山的防线。第三;预估了,敌人可能的动向,以及作战之后的可能性。

我们炒股也要这样!这就是判断很重要,策略更重要!两者结合起来!)

教员回电

(主席的电报,就是从战略的角度来分析。我还是认为你们,应该继续打锦州。只有打锦州,才能取得战役上面的主动权,打长春,不仅无法取得主动权,还会加大以后的困难。望你们深刻计算到这一点。

我又要说一下,如何决策的问题了,思路很简单: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因为,可能计算的东西,太多了。此时,应该分析这个事物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两种情况,就是一种就是主要矛盾就占了50%以上,这种情况,找出主要矛盾,解决它一切迎刃而解。第二种,就是有好几个矛盾叠加的情况。此时我们找出其中的主要的几个占比超过50%了,也可以解决问题了。这种拥有好几个的,在同一时间段,也只是有且只有一个主要矛盾。

所谓,望你们深刻计算到这一点,就是把战略上的思考也加进去,进行决策。能否超过50%。

这才是一个军事家的思考,一个操盘手的思考和决策过程。抓不住主要矛盾,就是非常复杂。一旦可以抓住主要矛盾,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就可以了。)

从来往电报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两位顶级操盘手的思考和制定的交易计划。

6.为什么操盘难?难在哪里?

从上面的电报,以及锦州战役的经过,我们可以看到,双方的决策过程是什么样子的,其实就是毛选里面说的那样。

指挥员的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贯起来的思索。指挥员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或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况的过程。粗心大意的军事家,不去这样做,把军事计划建立在一相情愿的基础之上,这种计划是空想的,不符合于实际的。鲁莽的专凭热情的军事家之所以不免于受敌人的欺骗,受敌人表面的或片面的情况的引诱,受自己部下不负责任的无真知灼见的建议的鼓动,因而不免于碰壁,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或不愿意知道任何军事计划,是应该建立于必要的侦察和敌我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的周密思索的基础之上的缘故。

认识情况的过程,不但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前,而且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后。当执行某一计划时,从开始执行起,到战局终结止,这是又一个认识情况的过程,即实行的过程。此时,第一个过程中的东西是否符合于实况,需要重新加以检查。如果计划和情况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须依照新的认识,构成新的判断,定下新的决心,把已定计划加以改变,使之适合于新的情况。部分地改变的事差不多每一作战都是有的,全部地改变的事也是间或有的。鲁莽家不知改变,或不愿改变,只是一味盲干,结果又非碰壁不可。

(这里面实际上还有对整体的认识,一切的军事原则都是前人对军事经验的总结。一切的股市理论,都是前人对于股市经验的总结。不仅要学习他们的理论,还要增加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对于自身实践的总结。这个是尤为重要的。另外,就是吸收那些有用的,而拒绝那些用不到的东西。因为,实际的情况是在变化的,另外,双方也是互相隐蔽自身意图的投资者,所以,我们很难使我们的主观判断和客观情况完全一致。我们要求的是大体上一致的,能抓住主要矛盾的。毕竟我们还有止损。)

这是在长时间内认识了敌我双方的情况,找出了行动的规律,解决了主观和客观的矛盾的结果。这一认识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一种长时间的经验,要了解和把握整个战争的规律是困难的。做一个真正能干的高级指挥员,不是初出茅庐或仅仅善于在纸上谈兵的角色所能办到的,必须在战争中学习才能办得到。

(这是在长时间内认识了多方和空方双方的情况,找出了行动的规律,解决了主观和客观的矛盾的结果。这一认识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一种长时间的经验,要了解和把握整个股市的规律是困难的。做一个真正能干的操盘手,不是初出茅庐或仅仅善于在纸上谈兵的角色所能办到的,必须在股市操作中学习才能办得到。)

所以,难在寻找信息,思考,做出判断,难在加深对股市的认知。操作难在,应对突发状况,难在伤亡的压力上面。既要扛住压力,坚持下去。又能在转势或者巨大转变的时候,坚决的止损。同时,踏空后也能泰然自若。

7.最后说一说上杠杆!

我们有时候内心非常的想上杠杆,因为,可能一次就能解决财务自由的问题。同时,我们都可以看到身边,有人做生意,在银行贷款了一百万出来了,一次性彻底财务自由了。(主要是我的表哥)

那我们能不能加杠杆?或者借钱炒股呢?

首先,我认为并非不是不能,而是如果你上杠杆,或者借钱,那么你也必须要满足回撤最大10%,胜算70%,盈亏比50%以上。比如,我10万块,做一次操作,而我的最大回撤必须控制在10%以内。前提是我在10%的回撤范围就必须可以止损出来。同时行情的波动,不可以太大。如果,一个行情进去,吃三个跌停我们就结束了。那么,我刚开始的时候,并不应该上任何的杠杆,而应该在盈利2万后。此时,可以上三倍杠杆,同时,止损10%内,。必须快速止损,那么赚的话,则是30万本金赚钱,而如果亏钱的话,就是最大亏损是1万块。符合10%以内的止损。

另外一种是,我们从认知上,判断出其亏损,最大回撤10%。而众人的看法,则是认为风险很大。

8.一旦条件具备上述三个,就应该果断下决心去操盘!

主席,是不可能冒着全军覆没的风险去赌一把的,根本不可能。一定是回撤10%,胜算70%,盈亏比一举荡平东北国军。而最后的结果是,东野伤亡7万人。你按70万主力算,就是10%。你按100万部队算,就是7%。的确都不超过10%!

我们的投资也要谨记这条原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