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来自澎湃兴安盟 :
3月19日13时,受害人应女士接到一个自称为“微粒贷”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其在“微粒贷”中的贷款利息比较高需要进行消除,但消除需要先充值一定金额用以清除其他银行贷款,才能关闭“微粒贷”中的贷款。后对方向应女士提供了一个输入身份信息就能查到其他贷款的网站,又让应女士下载“瞩目”APP,让其通过该APP消除贷款,并提供了银行卡账户。应女士信以为真,往对方提供的三个银行账户转钱,但转账完成后对方未将充值的钱的转回,方女士方知被骗,共计损失34960元。
3月20日12时,受害人周女士接到一个自称是银监会的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询问周女士是否在“微粒贷”上办过贷款,如果开通“微粒贷”却不贷款,会对征信造成影响,周女士慌了,对方称现在银监要对开通业务后并未贷款的客户账户进行关闭处理,现在就是来教周女士如何关闭“微粒贷”账户的。随后,周女士按照对方的要求将23999元转到“微粒贷”里,对方称这样操作只是为了形成交易记录,关闭账户后会返还。第一笔转账完成后,对方以操作太慢为理由,让周女士继续转账10000元,后又以太慢为理由要求周女士转账39980元,接连大额转账才周女士反映过来自己被骗了,共计损失73979元。
以下来自常德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
5月2日,张女士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来电,对方自称是“微粒贷”客服,能说出张女士的个人情况以及“微粒贷”账户情况,并称张女士“微粒贷”的额度利息过高,按“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调整,不然会影响日后贷款申请。张女士信以为真,询问对方要怎么操作,对方引导其下载自带屏幕共享功能APP,一步步指导她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并让张女士在指定APP内填写相关个人信息和账户信息后,引导张女士登录指定的网址与“中国银监会”工作人员对接,全程按对方指示操作,承诺在完成相关操作后这些钱款会原路返回到张女士的银行账户。在完成转账后,对方又称名下另一张银行账户也需要进行调整时,张女士突然意识自己被骗,损失1.3万元。
近日,何先生接到自称“微粒贷”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其“微粒贷”贷款利率比较高需要进行调整,但调整需要先充值一定金额用以清除其他银行贷款,才能关闭“微粒贷”中的贷款。何先生信以为真,按对方要求在指定网站输入个人身份信息后查到了对方说的其他贷款,前后分二次向对方提供的银行账户转账,转账完成后对方未将充值的钱退回,所谓高利率并未调整,何先生意识被骗,损失3万元。
以下来自宜昌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
5月3日,府谷县盐沟一男子,接到一个自称是“微粒贷”客服工作人员电话,告知其之前在微粒贷上申请过贷款,利率过高,根据国家规定需要下调利率,如不配合,将冻结其银行卡,同时会影响个人征信。该男子轻信后,加对方QQ进行视频聊天,开启屏幕共享,接着点击对方提供的一个名为“征信中心”的虚假网址链接(同时手机被呼转),指使其手动输入个人及银行卡信息,关闭名下高息违规额度,获取个人贷款结清证明。后在骗子的诱导下,该男子在微粒贷、支付宝、携程、工商银行APP等平台上申请贷款,并将申请下来的贷款资金、银行存款全部转入所谓的“银监会指定账户”,骗子承诺“微粒贷”违规额度解除借贷合同后,资金将自动返回到个人银行账户。该男子信以为真,将所贷款项及存款全部转入对方指定的银行账户,共计被骗27万余元。
5月5日,府谷县河滨路便民服务中心辖区一女子,接到一个自称是“微信微粒贷”的客服电话,称其微粒贷开通了贷款额度,如果不关闭将会影响个人征信。该女子轻信后就按照对方指示添加QQ好友,并点击了对方发来的一个名为“违规网贷消除中心”虚假网址链接。对方让其申请征信信誉分,低于90分征信不合格。其申请后显示征信为72分,对方称其信用卡逾期,需要将其银行卡里的资金全部转到指定的“国家安全账户”,待资金审核完毕自动返回到个人账户。该女子信以为真,按照对方诱导向指定银行账户多次转账,共计被骗25万余元。
以下来自伊犁自治州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
某日下午,L女士接到一通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微粒贷”客服人员,还声称L女士的账户存在异常,账户内的资金有被冻结的风险,需要L女士马上把微粒贷的贷款都提现到银行卡。L女士听到后,马上慌了神,赶紧添加了所谓的“客服”,并按对方指示下载了一款屏幕共享APP。随后,L女士按对方指示,分两次将银行账户内的94800元,转入了对方指定的银行卡。完成这些操作后,L女士立即被对方拉黑,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S女士接到一通自称是“监管局”工作人员的来电,对方称S女士曾注册过微粒贷的账号,现在根据国家相关政策,需要S女士配合注销该账号,否则将影响到个人征信。S女士马上表示从未使用过微粒贷,但“工作人员”为取得S女士信任,准确报出了S女士的工作单位和身份证号,甚至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于是,S女士信以为真了,开始按对方指示操作,先是添加了好友走“销户”流程,还将平台内的2万元额度提现,转到对方指定的银行账户。随后,对方又告诉S女士得再转2万元,把征信提高92%才能注销账户,S女士仍旧按指示转账了,可对方却说没有收到,这时S女士终于意识到被骗,连忙报警处理。
以下来自郴州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与技术侦察支队:
5月27日,30多岁的张女士告诉华商报记者,5月20日自己上班时接到自称“微粒贷”客服的电话,南方口音的男子说张女士贷款利率过高需要降低,且要提高征信,要求她按照给出的流程操作,否则会冻结资产。“之前我确实通过‘微粒贷’贷过1万元,很快就还了。所以骗子说的时候我就有点懵了,被人牵着鼻子走。”张女士说,骗子知道自己的姓名,还知道自己银行卡上的金额,提供的转账链接打开后也显示为“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所以自己就大意了。在被骗的那几个小时里,张女士的电话打不进去。“当时骗子就是通过聊天软件指挥我先后转了3笔,开始两笔是几千元,最后一笔15万元,共17.3万元。”张女士说,被骗过程大约三四十分钟,回过神后自己赶紧报了警。警察找到单位来了,说她老不接电话,可自己的电话根本就没响,所以怀疑手机也被骗子“控制”了。
5月26日下午2时许,西安市民张女士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中国人民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工作人员”,告知张女士,她此前曾在“微粒贷”办理过贷款,由于贷款平台的利率过高,根据国家规定需要下调利率,如不配合将冻结银行卡,同时会影响个人征信。“我此前确实使用过微粒贷平台,但并没有借款,对方准确说出了我的姓名,还自称是银保监会的,我当时大脑一片空白,只想着尽快配合对方处理好这个事。”张女士说,对方让她下载了一款名为“瞩目”的App,可以进行共享屏幕操作,随后按照对方的要求,下载了招联金融等App,前后向对方提供的账户内转入了两笔共计19700元,“对方说这就是一个流程,随后钱会退还到我的的账户内,但是转过去后钱也一直没转回来,我老公知道这件事后急忙报了警。在此期间,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对方引导并将手机调成了呼叫转移模式,一个电话都打不进来。”张女士说,也想提醒广大市民多加防范,守好自己的钱包。
以下来自黑龙江省林业公安机关:
5月30日,沾河林区居民魏女士自己在家的时候,突然接到了一个自称为“微信客服”的电话,他告知魏女士已经开通“微粒贷”,如果不是主动开通,他们可以协助魏女士关闭“微粒贷”服务。由于对方详细说出了魏女士的身份证及银行卡信息,因此魏女士并没有多想,便按照对方要求下载了客服推荐的App,在“客服”的再三催促下,魏女士很快完成了两次转账操作,共计向对方账户转账149000元。随后,魏女士越想越不对劲,才发觉自己可能被骗了,于是来到了公安机关报案。
以上案例只是冰山一角,均2023年5月网络发布数据的部分查询,仅是这一时段,更多涉及微粒贷的电信诈骗案件并未曝光。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微粒贷平台涉及的电信诈骗案件数量之大,金额之巨,随时都在全国各地上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