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此前一个交易日出现“触底”信号之后,上证指数在1月19日维持了窄幅震荡走势。在“市场是否到底”持续被热议的背后,多路资金已经悄然入市,如被市场密切关注的“神秘资金”。对于未来的市场,机构认为,经过持续的调整,风险也在进一步释放,而新的机会也将有望产生。
上证指数收出“单针探底”形态 “神秘资金”入场
近来,有关对“市场底部”探讨的声音愈发增多,除了包括市场的估值水平不断下探、技术指标显示已超跌等因素,还与市场在近日出现了“反转”信号有关。
1月18日,上证指数、深证指数、创业板指数等均在盘中出现“V形”反转走势。以上证指数为例,当日最大跌幅超过2.5%,最低触及2760.98点,此后指数展开强势反攻,收盘由跌转升,全天上涨0.43%,收出了带下影线的“单针探底”形态。从技术面来看,该形态多被用作判断市场底部或阶段底部的重要指标之一。
当日,成交量也出现了显著放大,数据显示,上证A股当天成交超过4000亿元,较此前一个交易日放大超40%。
在这背后,多路资金正在悄然加码。以融资盘来看,1月18日当天,整体为净流出状态,但部分行业、个股获得融资盘加仓。统计显示,1月18日,如通信、美容护理、交通运输、轻工制造等行业均获得净买入,净买入金额均在2000万元以上。从个股来看,超过1380只个股获得净买入,山西汾酒、中兴通讯、韦尔股份、中国宝安、中文在线、东吴证券、浪潮信息等多只个股获净买入金额均超过5000万元。
此外,外资也有“抄底”迹象,1月18日,北上资金中的沪股通净买入了超过10亿元,一改此前的持续净流出状态。当日,隆基绿能、贵州茅台、中国中免等获净买入金额较高,均超过3亿元。
从Wind的统计数据来看,主力资金也改变了“态度”,纷纷入场。数据显示,1月18日,主力流入了905亿元,为近4个月最高值,相较于此前一个交易日的流入额增加了超过60%。主力净流入额超过9亿元,一改此前多日的连续净流出状态(见图1)。从行业来看,电力设备、通信、环保、建筑装饰等均获得了主力资金加码,其中,增仓电力设备板块的金额最高,超过30亿元。
神秘资金”也正在入场?继“国家队”资金中央汇金于2023年10月出手买入宽基ETF之后,市场也一直在期待“国家队”的新动作。就在近日,多只ETF交易量大幅增加,市场也将这类资金称之为“神秘资金”。如1月18日、1月19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成交金额连续两个交易日突破百亿元,此外,上证50ETF、科创50ETF以及多个行业、主题类ETF等也均在近日出现明显放量。
上证指数历史现多次“单针探底”形态 多对应市场底部
复盘A股市场的历史表现来看,上证指数出现过多次与当前类似的形态,但并不频繁。包括但不限于2021年7月、2020年3月、2016年1月、2013年6月等,上证指数均有过类似表现,即市场经过此前一段时间下跌后,收出了下影线较长、实体线较短的“单针探底”形态。而进一步来看,这些节点也多对应了市场的底部或阶段底部。
2021年7月28日,上证指数盘中一度下跌超2%,最低价触及3312.72点,当天出现了“V形”反转,收盘下跌0.58%,指数当天收出较为明显的“单针探底”形态。在此之后,上证指数相继出现止跌反弹,如在2021年7月29日~2021年9月13日期间持续震荡上涨,期间累计涨幅超过10%(见图2)。
2020年3月19日,上证指数同样收出类似长下影线的形态。回顾来看,上证指数当天最大跌幅为3%,盘中最低点位触及2646.8点,收盘下跌0.98%。在此之后,上证指数即开始震荡上行。如2020年3月20日~2020年7月9日期间,累计上涨近4个月,涨幅接近30%(见图3)。
再如2016年1月27日,上证指数同样收出了“单针探底”形态。回顾来看,上证指数当天盘中最低点位触及2638.3点,最大跌幅超过4%,收盘下跌0.52%。自此之后,市场出现了持续的震荡慢牛走势,如2016年1月28日~2018年1月26日,上证指数连续上涨了两年,期间累计上涨了30%(见图4)。
2013年6月,上证指数同样出现了类似形态。回顾来看,2013年6月25日,上证指数最低报收1849.65点,盘中最大跌幅超过5%,收盘下跌0.19%。在此之后,上证指数同样展开反弹,如2013年6月26日~2013年9月12日期间累计上涨了15%(见图5)。在持续了数个月的上涨之后,上证指数出现了9个月的震荡调整,而在此之后,却开启了长达多年的“超级牛市”行情,如2014年6月20日~2015年6月12日,在一年的时间里,上证指数累计上涨超过150%。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类似“单针探底”形态出现之后,上证指数也并非每次都会遵循“后市即将展开反弹”的规律。
多行业反弹“跑赢”大盘 中周期来看机会大于风险
回顾来看,在大盘反弹期间,不少行业走出了强于市场的表现。
以申万31个大类行业来看,如在上证指数于2021年7月29日~2021年9月13日反弹期间,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公用事业涨幅居于前5,期间涨幅均超过30%。再如上证指数于2020年3月20日~2020年7月9日反弹期间,美容护理、食品饮料、医药生物、非银金融、商贸零售涨幅居于前5,涨幅同样均超过30%。
整体来看,在市场反弹期间,部分行业多次“上镜”,充当领涨先锋,如在上证指数于2021年7月29日~2021年9月13日、2016年1月28日~2018年1月26日反弹期间,钢铁板块分别上涨了37.16%、57.50%;同在上述两个时间段,有色金属分别上涨了32.47%、57.78%。此外,非银金融、商贸零售、食品饮料等板块也在多个反弹周期中涨幅排进前5(见表1)。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市场窗口期,一些行业已经与市场走势相“背离”,或出现止跌反弹或走出相对抗跌的行情。统计显示,2024年1月以来,以算数平均口径统计,银行板块上涨2.56%,在申万31个大类行业中排名首位。此外,包括纺织服饰、煤炭、美容护理、交通运输、建筑材料、商贸零售、非银金融等在内的多个行业均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同期下跌4.70%)。
除了行业,更有一批个股出现了逆于市场的表现,在指数调整期间纷纷迎来强势上涨。据不完全统计显示,1月以来(剔除近期上市新股),有不少个股涨幅超过了20%,其中不乏长白山、深中华A等出现连续多个涨停,股价短期翻倍大涨的“妖股”。此外,亚华电子、嘉益股份、哈森股份等涨幅同样较高,均超过30%。整体来看,涨幅居前的个股多分布在轻工制造、商贸零售、建筑装饰、基础化工等领域(见表2)。
市场后市有望如何表现?哪些机会值得重点关注?不少机构对此持有乐观观点。如在农银汇理研究驱动基金于1月19日披露的2023年四季度报告中有观点表示,展望后市,伴随经济周期企稳向上,上市公司盈利底逐步确认,同时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对A股估值影响边际减弱,充分回调后的低预期、低估值背景下,对整体并不悲观,中周期来看机会大于风险。
对于投资机会,银河证券表示,高股息策略仍然在线。此外,春节前后,消费升温迹象逐渐增多,消费者服务、零售等板块业绩有望超预期,从而推动股价上涨。TMT板块估值水平仍较低,业绩增长预期仍在,故长期股价仍有较大上行空间。渤海证券表示,可博弈前期超跌板块的反弹修复机会,如电力设备、医药、TMT板块。此外,还可关注中长期资金入场所带来的大金融板块(银行、非银金融行业)的投资机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