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三十年简单回顾一下炒股经历,及谈谈对股市的看法。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股市开张。目的是为了解决国有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政府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刚开始搞了8只股票试点,没想到购买者踊跃,股票蹭蹭的往上涨,股民们惜股如金,每天成交量了了,有关部门为了不使股票上涨过快,进行了严控,规定个股要达到一定的成交量股票才能上涨。股民们每天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往证券公司窗口递进买单,希望额角头碰上天花板,能买到一手。
这样进行了一段时间。管理层看这也不是办法,干脆放开股价涨跌幅。好家伙第二天股市一开盘,8只个股均暴涨百分之二百到三百。有幸持有股票的人一夜暴富。这是第一次人们在股市中尝到了甜头。
第二次暴富的机会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政府发行的30元一张的股票认购证事情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管理层为了发行股票,发行了30元一张的股票认购证。发行的时候中签率谁也不知道,是个迷。在当时,30元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了,而且说好了这30元扣除成本余下统统捐给福利事业。大多数老百姓对股票认购证的前景并不乐观,谨慎观望,不敢出手。我也是战战兢兢的买了10张,当然也有胆大的买了50张,甚至100张的。有关部门见卖不出去,只好动员各单位党员干部带头购买,理由是支援社会主义的福利事业。即使这样也还是卖不出去。
戏剧性的一幕是,在关闭了购买认购证资格后的当天晚上,认购证的价格突然暴涨,黑市上从原先的30元一张,突然涨到1000一张,有的甚至更夸张,那些没有写名字的认购证可以卖到10000元一张。真是感叹当时的保密工作做的太好了。
后来事实证明中签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一百。好的股票中一签基本上可以赚到1万以上。所以认购证最高炒到了1万元一张。
当时我的一个朋友已从银行里取出3000元,准备购买100张认购证,后来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鬼使神差又把钱存回了银行。与巨额财富失之交臂。这样的情况在当时应该有很多。
其实以前股市上发财机会还是不少的,就看你能不能抓的住。记得一次股市跌到三百多点,很多股票都跌到了股票认购证购买的股票价格,甚至低于认购证股票认购价格。此时有很多股民认购证中签了都放弃购买。换句话说当时股市里的股票价格低到又等于发行了一次股票认购证。然而面对发财机会又有多少人能够抓的住呢?当时绝大多数股民除了恐慌还是恐慌。也许这就是人性吧。
数日之后,人民日报连发三篇文章,股市又轰轰烈烈从300多点,涨到了1500多点。
刚开始头几年,股市还是有规律可寻的,基本上是每年的11月份左右跌到底部,然后再起来,到次年的3,4月份到顶部,循环往复。我很早就找到了这个规律,所以头几年赚了一点钱。
但规律总是要被打破的,当大家都知道这个规律,这个规律就破了。股票也就难做了。
尤其是股份制改革后,股市的性质有所改变,公司上市的目的性就不是那么单纯了,(这里就不多讲了,因为大家都懂的)。抛售压力加大,股票就更难做了。
现在由于交易制度的有所改变,做股票就难上加难了。散户们要想在股市中赚到钱,分一杯羹,难如登天。就拿著名大V胡锡进来说吧,他3140多点进入股市,经过一回大的起落,现在又回到了3140点,可他还亏了4万元左右。其中大部分老胡还是在2700点左右补的仓,可总帐还是亏损。大家可以想想,这是什么原因?
另外讲讲,做股票不但和人的认知能力有关系,还和人的性格也有很大关系。我和我的一个朋友就属典型。他胆大,永远乐观;我胆小,谨小慎微。所以他抄底勇敢,(股票认购证也买了100张),但逃顶不行,未知未觉,几乎永远是在坐电梯;而我抄底不行,总是犹犹豫豫,每次大牛市总是半山腰进去,但我敏感,感觉危险的能力比他强,每次牛市的顶部都让我逃掉。
往事如烟,人生如戏。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现在已远离股市,安享晚年。
作为一个老股民,祝愿股市能够长期的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