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增发1万亿元国债,专门用于支持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等灾后恢复重建,以及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5月21日,记者从国家发改委例行发布会上获悉,相关资金已于今年2月前全部下达到各地方,增发国债项目进展总体顺利,在已落地的1.5万个项目中,已开工建设的约1.1万个,开工率超过70%。
“增发国债项目进展总体顺利,各地正在抓紧推动项目开工建设。”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说,截至目前,在已落地的1.5万个项目中,已开工建设的约1.1万个,开工率超过70%。特别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体进展较快,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等8省市项目开工率达到80%左右。
一批与民生福祉密切相关的教育、医院、道路、供水等项目已基本完工,能够在汛期前投入使用。同时,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青山水库、北拒马河治理、大清河治理、枣林庄枢纽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陆续开工建设,其他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开工前准备工作。
4月中旬,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全国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实施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积极推动增发国债项目于今年6月底前全部开工建设。特别是推动加快防汛、水毁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重点恢复重建工程在今年汛期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如何按时保质推进项目建设?
李超说,国家发展改革委从资金下达、项目推进和过程监督等全链条做出了一系列安排,确保增发国债项目既能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也能发挥在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就业增收、改善居住生活条件等方面的作用。今年分三批对31个省份的项目开展全链条全周期式实地督导。截至4月上旬已完成第一批对北京、河北、天津等12个省市的实地督导,帮助地方解决困难、推动项目加快落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