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我是认为上海房价会跌的小白,当时美国次贷危机的新闻天天在电视滚动播放,网络上也占领头条。美国制造了巨大的地产泡沫,全球性的金融海啸要到来!
当年的我觉得上海的房价特句(贵)了,美国的地产泡沫破裂了,心想国内的地产商估计也会降价求生。
01
当时我的小学女同学,火速在静安区的延安路上购置了一套80平米的两房,背了上70万的房贷。
我说你怎么不再等等,她说上海这么好的地方,一年比一年人多,房价能降多少?趁着便宜赶紧买。
后来就是4万亿出台,我被狠狠打了脸。只能说,真正知道了利益所在才是根本。
不过从那以后,我也真正成长起来,尤其是在房产投资方面,学会了从各种新闻背后发掘真正的利害关系。
开始正确认识上海的价值,作为全球顶尖的国际大都市,香港、纽约、伦敦这些城市的房价多少钱?
上海和这些城市的差距大吗?从城市现代化的繁华程度、人口不断流入、基础设施新旧各方面比,完胜吧?那时候上海市中心才多少钱?现在不过是回到应有的价格。
02
当时的我还错在不知道一切的资本游戏,一旦启动就会走完所有周期。不应幻想一个周期会因为某一个人或某一个小团体的改变,而改变他本身的样子。
周期是什么?周期是绝大多数人的必然选择而形成宏观上的运行趋势。
房地产的本质是人类对于金钱贪婪的代偿,国际要经济增长,市场的预期回报就会增加,然后经济停滞,预期回报下降,钱就会进入永续资产来保证自己的预期回报,直到所有行业都无法承载这份贪婪。
上海房子的只要人口持续增长,资金链没崩,炸弹没落下来,谁也不想放弃唾手可得的巨额利益。
早些年,我们知不知道不研究核心科技要吃大亏,但倒买倒卖的钱挣的那么爽,就是知道将来要吃大亏还是不愿意研究核心科技。
所以13年前,看错的我只看到了必要性,没看到紧迫性,只要没到刀压脖下的时候,资本就不会收手。
03
房地产是货币现象,仅仅是城市发展红利和城镇化红利,是解释不了这么大的涨幅的。
有人说是“因为老百姓有旺盛改善需求”,但如果不给贷款,搞到5成乃至7成首付,需求有什么用,难道以前老百姓不想住100平米吗?
2008年从美国开始的次贷危机转化为动摇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危机,这个时候对系统重要性机构进行放水救助,是可以理解的。
考虑到美国和美元的地位,我们当时跟进放水,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在于,度过了最紧要的关头没有崩溃后,应该对金融系统进行清算,该去杠杆去杠杆。
上海70后的人都有存钱储蓄的习惯,工作几年后在2000-2014年这段时间里,买房几乎都没太大压力,只需要公积金贷款就够了,毕竟当时上海房价尚未开始暴涨。
大水漫灌超发货币对大部分人都是不利的。而我们85后、90后、00后的人,不仅没赶上好时代,还有超前消费,信用卡透支的坏习惯,毕业后想在30岁前买一套婚房真的太难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