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信用卡套现炒股(信用卡降额就能打击非法套现行为)

前日,公安部在新闻发布会中,对2023年公安机关重拳打击信用卡套现犯罪行为进行了通报,提及信用卡套现犯罪呈现犯罪手段网络化、犯罪链条产业化、犯罪组织规模化、犯罪风险扩散化等四大特征,也透露出信用卡套现犯罪已经呈现类传销模式现象,涉案金额、参与人群、涉及地域均出现快速增长,在去年打击信用卡套现犯罪行动中,各地共立案460余起、涉案总金额390多亿元,这个规模可谓是触目惊心。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信用卡业务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伴随信用卡业务的违法犯罪现象也一并派生出来,信用卡非法套现问题也成为信用卡业务中的一颗“毒瘤”。多年来,发卡银行、监管机构会同公安机关一直对非法套现进行大力打击,虽然在一定时期起到惩治的目的,但是非法套现现象依然难以消除,甚至金额越套越高,信用卡论坛也沦为提供非法维权、恶意套现的“黑灰产”基地。

信用卡非法套现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一方面是一些人带有不良心术办卡,就是以通过套现非法占有资金为目的,另外很大一部分人是通过套现资金挪作他用,诸如非法投资(股票、期货、P2P)、盲目创业、电信诈骗,甚至网络赌博等现象,最终导致无力还款。

多年浸淫在信用卡圈子里接触到众多卡民,有的人对信用卡基本使用功能说不出来,谈起套现、养卡、提额等话题却是口若悬河,绞尽脑汁钻研如何能办到大额信用卡,四处寻求提额“攻略”,有些人甚至认为“信用卡不套现,还有什么用”;有些人更热衷于炫耀信用卡“额度”,甚至还出现了争夺“卡王”的闹剧,当然,其中发卡银行也直接推动了这种扭曲现象。

 

笔者在2012年就首次撰文,提出应关注信用卡“多头授信”所带来的潜在信用风险问题,如今这种现象更是愈演愈烈,从公安部公告中提及的“2023年立案460余起、涉案总金额390多亿元”就可以看到端倪。在大量非法套现现象背后,其源头还是在于发卡银行的多头/高额授信这个核心问题上,一个案例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下面一个典型的案例中,该女性用户的五张信用卡总授信额度为26万元,其中最高额度为8.4万元,三家信用卡超过5万元。由于遭遇电信诈骗,这些信用款项悉数落到了骗子手里,目前负债70余万元。笔者翻看了该客户自媒体中的内容,以笔者从业经验角度,认为该用户透露的生活信息中,其所持信用卡是不该有这么高授信额度的,现在不仅用户陷入高额债务泥潭,也让发卡银行自身遭受损失,可谓是两败俱伤。

 

笔者并非否定银行风控授信系统,也相信既然给这么高额度,必然有其评估依据,然而在多年业务经历中,看到大量的信用卡业务风险恰恰来自风控系统之外的现实生活,银行授信本来是对客户的信用与经济能力的认可,但是有些人却“辜负”了这份信任,由于自身错误的价值观、用卡观,反而让自己身陷囹圄难以自拔。良好的征信记录只能代表过去,而现实的信用风险主要还是通过适度的授信额度来控制。

 


 

从上面案例中可以清楚看到,对于运用法律手段打击信用卡套现现象固然重要,但是问题的核心却在发卡银行授信的理念上,有些银行采取高额授信的方式,为了获得用户或者留住用户,动辄数十万额度,很多都成为业务风险的“定时炸弹”。对比前案例中用户最高额度的信用卡,笔者所持有的该张信用卡初始授信额度为4000元(现提到5000元),但是笔者认为是合理授信,并不认为被该银行“小看”,照样以“佛系”心态在使用,“有多少额度用多少额度”也是笔者对待信用卡额度的态度。

一些不良用户通过套现方式进行“养卡”,以达到提额的目的,而发卡银行如果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的态度放任自流的话,也是对套现现象的“纵容”,最终就会祸及自身。从2023年中报中多家发卡银行信用卡不良率超过4%,甚至有的银行已经超过7%,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按照银行的信用卡协议要求,银行是有权根据持卡人的资信状况或者经济状况出现变化,对所持信用卡的信用额度进行调整,这也是信用卡业务极为正常的风控措施。因此,要想解决非法“套现”现象,除了配合公安机关,对提供套现者进行高压严打外,更重要的还是在于发卡银行应摒弃过去“高额获客留客”的经营理念。


✎信用卡领用协议:

甲方(信用卡申请人)资信情况或还款能力出现重大变化(包括但不限于工作调整、收入降低、失业、重大疾病、卷入重大诉讼、拖欠其他债务等),足以影响甲方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乙方(发卡银行)有权采取为甲方更换卡片、降低甲方信用额度、限制或停用甲方信用卡、要求甲方立即偿还全部欠款、收回甲方信用卡等一项或多项措施。


由此可见,银行信用卡的额度调整是银行正常的权限范围内,调高或降低额度完全是银行正常的业务范围内,如果额度调高是对持卡人良性用卡“奖励”的话,降低额度就是对持卡人违规行为的“惩罚”。对于存在违规用卡现象的用户要毫不手软地予以降额,甚至不惜失去这类用户坚决予以停卡,把潜在的信用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各种“年轻人抛弃信用卡”的声音甚为流传,尽管这种言论多有些偏颇,但是对于银行来说,信用卡业务正在经历着一场寒冬的袭扰,有的选择躺平,有的选择消极对待,不可否认的是,信用卡行业经历了二十年的高速发展,也的确到了需要反思与调整的时候。

信用卡市场从跑马圈地时代进入了存量经营时代,市场竞争也更加白热化,面对着“新政”,信用卡业务经营将更加重视细分市场、场景营销和精准服务的能力提升。同时,对信用卡业务风险问题要更加重视,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度过寒冬,以适应信用卡市场的快速变化。


关注“老董聊卡”,这里有信用卡的知识,也有信用卡行业独立视角的深度评论与分析,还有信用卡的历史与文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