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日前印发了《2018年降低企业杠杆率工作要点》的通知,对降杠杆及市场化债转股所涉的IPO、定向增发、可转债、重大资产重组等资本市场操作,在坚持市场“三公”原则前提下,提供适当监管政策支持。
看来监管部门的思路有了新的转变,从硬性强降杠杆到多种手段并举,并且希望得到资本市场的支持。
截至2018年6月末,我国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62.4%,比去年末和去年同期分别回落1.2个百分点和3.8个百分点,其实已经在缓慢回落了。
那么,此次新规的看点又在哪里呢?
第一是开展债转优先股试点;
第二是研究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集中开展转股资产交易;
第三是引导社会资金投向降杠杆领域。而且为了将“债”转成“股”,还可以运用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积极为市场化债转股获取稳定的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提供支持;
此外,还要完善各类社会资金特别是股权性资金参与降杠杆和市场化债转股的引导机制。
我们逐一分析一下这些政策举措,既没必要一听“债转股”就盲目悲观,也不可轻易下结论说有关方面可能会为了降企业杠杆而让股市做大做强。
怎么理解呢?首先是这个“债转股”不是常规意义上简单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股权、产权关系,然后到资本市场来交易,来分流二级市场资金,变向大扩容。看清楚,是转成“优先股”!
什么叫优先股,优先股股票实际上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种类似举债集资的形式,一般不上市流通,也无权干涉企业经营,不具有表决权。
它只是在分配红利和剩余财产时比普通股具有优先权的股份。因此,债转优先股对二级市场基本没什么影响。
至于研究依托多层次资本市场集中开展转股资产交易,则更对目前A股没什么冲击。
这里指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几乎就是现在的新三板甚至柜台交易市场,玩这些市场的资金与A股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
说句不好听的话,现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就是死水一潭,有限的资金都困在主板捉襟见肘,谁顾得上多层次资本市场?这点看看新三板的成交量就明白了,典型的鸡肋。
敲黑板说重点了。为了让企业利用股市降杠杆,还可能会有定向降准以及其它政策措施提供稳定的中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还提出要完善各类社会资金特别是股权性资金参与降杠杆和市场化债转股的引导机制。
这是不是说要引进资金让股市做大做强呢?
这个不好下结论。优先股虽然不流通,但它会稀释原有股东权益,且会增加上市公司股本,降低每股收益抬高市盈率,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利空因素。
因此,既便有可能定向降准,也是一种对冲。况且从投资的角度看,收不回来的债转成优先股只能分红无法转让,且既然到了转股的地步,也就是说不是什么好资产了,谁愿意买?
另外一个担心是IPO也要给支持,这个就说不过去了,也就是说未来某一天IPO的公司可能是带债上市。和上面一个道理,这样“带病”的公司应该不是什么优秀公司,但为了降杠杆而开绿灯,对A股的影响可想而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