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FX普顿事件,还在继续发酵。这是我关于(以普顿事件展开的)金融犯罪专题文章第八篇。
也许是普顿事件引发的连锁效应,最近很多(普顿外的)投资者给我发来了私信,很多人开始对自己当前的“投资项目”产生怀疑。
之前的文章里我们也提到,类似普顿的(外汇交易?)平台有很多,多数没有监管资质,或监管存疑,或存在套牌,这样的外汇平台,我们首先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因为他们几乎同普顿一样,没有权威的证据能证明它们是真外汇交易平台。
而我如果将之定性为假外汇,说它就是传销资金盘,说它非法集资,很多人(投资者)也会予以反驳,所以当前最明确的,或者说最严谨的说法,是涉嫌,而且是很大的嫌疑。
这一点也是我一直强调的,借普顿事件给大家普法,普投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非法陷阱,甚至是一些可能个人会触碰的法律红线,是我设此专题的目的和意义。
至于普顿,就像当年(17年)“著名”的传销资金盘善心汇一样,在没有被警方立案侦查,最终法院判决定性之前,也一直有人在为之辩白,甚至当年的传销头目被捕后,还有人进京为他申诉!就像去年同样被警方立案侦查的沃尔克,目前还没有到审查起诉阶段,也因此一直有大量投资者认为它是被冤枉的。是一样的道理。
很难说普顿是不是下一个善心汇,是不是下一个沃尔克。
但是“防范于未然”,如何避免下一次的“投资失利”,再入类似陷阱?通过几个不同的案例,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那些令人大开眼见叹为观止的“投资陷阱”!
1、跨境电商“云集品”的新经济传销路
先来看警情通报:
我们简单介绍,云集品不是炒外汇,而是自创了一套极其唬人的新经济模式,其宣传口号中,充满了诸如“共享”、“新销售”、“精准扶贫”、“C2B2B"、”跨境电商”等新鲜热词。
云集品的创始人潘跃健,早年在美国运营了一家电商公司,那时候他叫杰夫潘。这家公司被美国证监会定性为了“传销”,并且将之起诉,赔偿返还非法募集的资金,总额高达一亿五百万美元。
杰夫潘,也就是回国后的潘跃建自然还不起,于是如法炮制了一家公司,也就后来的云集品,用几乎一模一样的模式,把云集品“募集”(骗取)来的资金,全数用来填补美国的巨额窟窿。高峰时期多达5000家供应商、1000多万用户量、分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至资金链断裂,事情败露。
我们现在来看,云集品的陷阱模式其实很好分辨,无外乎:
(1)一件唬人的外衣
创始人的海归身份(营造一个成功归来,造福国人的海归企业家形象)
顶级的商业模式(号称引进国外最最顶级的商业模式,“扶贫脱贫与跨境电商结合的开创者”)
个人的感人情怀(将企业利润与老百姓共享的情怀企业家,以实现共同富裕,造福普罗大众)
(2)一张图看懂的赚钱路线
边购物边赚钱(购物的同时,给返利,成为缴费会员优惠更多)
边升级边赚钱(缴纳加盟费打怪升级,参与商城利润分红,人人都是小股东)
边推荐边赚钱(拉朋友进来一起玩,获取高额推荐奖,朋友推荐朋友,你俩一起赚)
总之一个字:赚。胆小的赚小钱(购物返利),胆大的赚大钱(推荐分红)。
(3)一连串鼓动人心的造势
博客洗脑:这“潘董”自己开了个个人博客,给会员洗脑打鸡血,甚至对外宣称云集品公司已经成功对接海尔华为等500强企业。(然后被海尔告了……)
媒体加持:深怕你不信,深怕你怀疑,云集品找了各种地方媒体,来曝光自己的各种扶贫慈善。
(紧接着第2个案例,问题分析我们后面一起谈)
2、前河北首富的非法集资路
同样先警情通报:
杨卓舒曾是河北前首富,49岁那年就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5名,身家达到50亿。
而他的公司卓达集团,也曾被列入中国房地产500强,辉煌时期净资产逾千亿元,企业员工达15000余人,产业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在东南亚、中东地区均有实业。
地产发家,一路开挂,那杨卓舒是如何走上了非法集资的犯罪路?同样我们来看卓达的投资陷阱:
(1)“实业帝国”打铺垫
其实,很难说杨卓舒和他的卓达集团,是从一开始就布好局准备在实业布好局之后,走非法集资的道路,还是说是走着走着,被利益冲昏了头脑,最终步入错路。
但不管不怎么说,卓达集团的前期的实业背书,一家做到全国各地均有实体产业的大集团,获奖无数,老总本人还上过富豪榜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打消了投资者们很大一部分的投资顾虑。也正因此,卓达在后期进军金融理财时,几乎没有人怀疑过它的正规性和权威性。
(2)给“异常高息”找一个“合理解释”
卓达旗下的投资理财项目,利息普遍高于银行,甚至后期大大超过了市场“正常范围”,这样的异常高息,如何消除大家的质疑?
卓达想了一个看似绝妙,实则荒唐至极的理由,解释自己的高利润:号称自己有独家高科技造楼科技,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可以快速造出低成本的房本,力压同行。
至于技术是什么?不好意思需要保密;至于楼在哪里?在海外,在各种建设中;至于材料是什么,不方便透露,类似一种可以代替钢材的竹子……
(3)“恐吓营销”烧最后一把火
当“骗局”曝光后,融资百亿的卓达,并不能负担高达二十多亿元的(投资者)利息。而“竹代钢”也显然难以服众,面对投资者的退款浪潮,杨卓舒直接放出豪言:
“不就是点钱吗,不就是100亿吗,我告诉你们1000亿也没事,只要杨某人在,1000亿也是小不点钱。”
“你们现在有人要退款,我可能告诉你随便退,但是退了以后我们就把你记入黑名单,永远不要再回来。”
别说,真的管用。——卓达集团的投资项目:涉及总投资者40多万人,涉案总资金最终达到了上百亿。
3、陷阱不复杂,馅饼少不了
以上两个案例,其实不难看出,很多投资陷阱并不复杂,很多忽悠套路也都一目了然。
比如普顿事件就有咨询者问我:
海外的普顿和国内(福建)的普顿不是同一家吧,现在是国内普顿出事了,国外的并没有好不好。
很好解答:
我之前的案例也讲过,炒外汇(外汇保证金交易)在我国是不可能获得经营资质的,所以诸如普顿这样的(外汇?)平台,只得也只能去国外找背书,区别仅仅是普顿找了印尼,沃尔克找了英国,这里头的核心,是它们找的这个背书(监管牌照)到底是真是假。
那么找到了背书,下一步就是找客户(投资者),这个上哪里找,肯定是国内啊,你要去国外找,先抛开困难度,更有可能是一下就被揭穿。所以普顿也好,沃尔克也好,便在国内注册一个公司,拿到经营牌照,你说它中介也好,幌子也好,总之国内这个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根本不可能有外汇经营这一项。
你说这两家公司不是一家公司,确实它不可能是一家公司。但是,你要说它为的不是一个目的而相辅相成?恐怕也只是自欺欺人了。
再比如同样是平台也好,公司也好,一旦遭受质疑,或者出事了,董事长们总会如期上演的一波稳人心“神操作”,明眼人一看便知,但是陷入其中的人往往难自知:
普顿:我们是被黑客攻击了。
云集品:供应商申请财产保全导致公司财产被冻结千万,希望广大会员同胞合力捐款3000万,助公司度过难关(好给大家回款)。(真的筹到了……)
卓达:我们是新型“竹代钢”技术。
陷阱不复杂,但是源源不断有人陷进去的原因,其实都无外乎“天上掉馅饼”——
忍不住不接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