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并时有反复,特别是上半年,部分城市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管控措施,对信用卡业务影响巨大,几乎处于停顿状态,无论对发卡、激活以及后续服务都造成很大压力。
除了疫情影响外,信用卡市场趋于“相对饱和”的状态,也让“获客难”已经成为主要问题,在发卡难现象的背后涉及到信用卡业务发展过程中,多年来所积累的多重问题,包括发卡、额度、权益、风控等诸多环节。因此,“获客难”已经不仅是市场问题,更重要的是涉及到信用卡业务经营理念的转变。
中国信用卡业务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可以用“超常规”来形容,但是留下了诸多问题。特别是近两年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彻底清理整顿之后,作为传统银行业务的信用卡业务也亟待重新定位。
银保监会和央行为了规范信用卡业务经营行为,落实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合作机构管理责任,提升信用卡服务质效,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信用卡业务以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持科学理性消费,2021年12月16日公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并于2022年7月7日经过修改和调整后正式公布。
此次“新规”,在信用卡业务管理、发卡营销、授信风控、资金流向、分期业务、合作机构,以及对用户合法权益保护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看做是监管部门在新时期主导的一次对信用卡业务的“倒逼”式变革,
信用卡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业务精细化运营程度不断加深,但是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经营理念已经落后于年轻客群消费行为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对信用卡的要求越来越挑剔,如何应对信用卡业务转型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将信用卡业务做大做强,以提升业务效益,成为当前发卡银行关注的重点。
不可否认的是,信用卡市场实现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以前随便弄个产品发出去的时代已经过去,即便是“砸钱”做权益都很难打动正当持卡用户了。当前信用卡业务所面临的“推广难”问题已经不在销售端,而是在于产品理念层面上。
如果产品理念不改变,无法满足用户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尤其是刚性消费需求的话,“发卡难”的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因此信用卡产品理念的改变,需要发卡银行认真研究消费者市场的变化,为产品找准市场定位。
从八月份开始,陆续接到一些银行的课程需求,全部都是对于此次监管提出的信用卡“新规”政策进行解读,以及对于信用卡行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由于这也是笔者多年来一直所倡导的方向,因此对此次“新规”完全持肯定的态度,并多次撰文谏言银行尽快进行研究,并及时把握时机用于求变。
因此,根据银行的要求,全新设计了相关课程,涉及到“新规”政策解读、信用卡产品理念的转型、生命周期对信用卡业务的影响、多头授信的解决策略、分期业务的准确定位等方面。
基于信用卡市场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多年来一直进行思考和研究,通过课程方式分享给银行各级员工,让他们能够及时了解信用卡市场的深刻变革;掌握精准客户需求分析和产品市场定位的思维方法;把握信用卡市场,以及信用卡产品的客户需求变化,做好客户需求分析。发卡银行应该改变过去“产品、市场、营销”相互脱节的现象,始终抓住市场变化动向,向“产品-市场-营销”一体化经营理念转变,这将是决定未来信用卡市场竞争力的根本。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也发现,个别银行存在着培训思想上的一些偏差,提出课程对之前业务存在的问题过于否定不利于未来业务发展。由于笔者一直以“市场”的角度观察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因此对信用卡业务发展的要求也更加严格。我们知道任何对于业务的变革正是基于对现有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后去粗存精,才有利于业务的发展,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采取“唱赞歌”的方式是无法解决现有问题的。
任何培训内容不是《九阳真经》,也不是《葵花宝典》,它是为了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要想在实际业务中提升业绩,还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政策与手段的配合,如果将课程与实际工作相互脱节,就会造成课程之后老问题依旧存在的矛盾。
笔者从事信用卡业务工作二十多年,这些课程的设计都来自于对实际工作中的总结和实战经验,注重内容的前瞻性、实用性和实战性,对行业未来发展有超前的思考。
作为信用卡行业的观察与研究者,非常希望将这些从市场中获得的研究成果能够融入到当下的银行信用卡业务中,为信用卡行业的发展起到哪怕是一丝微薄的积极与推动作用,对我这位信用卡深度“卡痴”来说都是心满意足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