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登录美国的一家信用卡网站creditcards.com时,发现该网站最新内容的更新停留在10月中旬,其它各个栏目也处于全面全面停更的状态,有的停留在多年前。该网站之前一直是了解美国信用卡行业的窗口,已经持续关注了十多年。
creditcards.com网站相关资料比较少,通过这些年有意无意地收集整理,获得了一些碎片式的信息。creditcards.com域名注册于1995年,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互联网蓬勃兴起,信用卡行业也开始触网,该域名在2004年被一家金融工具和产品的在线销售商以275万美元的价格购得,后创建了creditcards.com网站,为美国多家主流的发卡机构提供相关资讯和申请业务,也向读者提供信用卡权益比较和相关资讯。
信用卡业务的迅猛发展,为该网站带来不菲的业绩并获得资本青睐,2007年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creditcards.com网站的运营,也成为当时国内一众信用卡网站所对标的对象。笔者自从人士该网站后,多年来通过它了解美国信用卡行业的发展情况,可谓是受益匪浅。
之后creditcards.com被美国的银率网Bankrate公司(NYSE:RATE)收购后,2009年退市。Bankrate是一家成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个人金融产品信息服务公司,主要从事金融行业产品的搜索与比较服务,以及相关金融行业广告业务,曾于2009年被一家公司收购后从纳斯达克退市,后又于2011年登陆纽交所。
这次看到creditcards.com网站于十月中旬就停止更新,顺便也查询了“收藏夹”中早期关注的多个美国信用卡类网站,发现很多也都关停。从二十一世纪初期开始,信用卡网站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应运而生,不过,相比中国的信用卡网站早已是昨日黄花的处境,美国的信用卡网站还能坚持到现在算是不错的结果了。目前关注的几个信用卡网站中,也就是来自岛内的卡优网cardu.com.tw还保持着行业信息的丰富性。
信用卡网站的兴起,主要是二十一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基于互联网能够将信用卡相关资讯、信息进行广泛传播,改变了过去传统的信息碎片化状况,很快被广泛应用。中国的信用卡网站也在同时期大量出现,在一段时期内遍地开花,有过短暂的高光时刻。然而,如今回首再看,大多数信用卡网站都已经没落,湮灭在中国信用卡行业继续前行的滚滚红尘之中,成为中国信用卡发展历史中一道曾经出现过的“彩虹”。
信用卡网站起步之初,汇聚了一大批热衷于对信用卡行业的钻研人士,以及开始被信用卡业务启蒙的用户,通过互动交流,推动这些网站迅速成为信用卡业务发展之初重要的业务与知识传播阵地,在2002年广发真情卡、招行信用卡首发上市之际,很大部分的热度都来自于当时信用卡网站的传播,笔者也以“参与者”身份参与其中。
回顾国内信用卡网站的兴起到沉没,不由得一番感慨唏嘘,作为原本颠覆传统线下模式向线上转变的信用卡PC端网站,也终于没有逃过被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模式所颠覆的局面。
信用卡网站的衰落,主要原因在于用户对信用卡业务、权益认知的高度成熟有着密切关系,同时获取相关信息方式与渠道越来越多,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信用卡业务信息传播通过手机让获取方式更为便捷,信用卡网站逐渐不再是用户获取信用卡各类信息的主要来源。从creditcards.com网站的疑似停更,美国的信用卡网站也难逃这个魔咒。
另外,信用卡网站的主要来源是为发卡银行带去新增用户来获得发卡佣金,随着信用卡市场的日趋饱和,有效的新增客户数量也逐渐下降,通过这种导流形式来提高发卡银行获客的作用越来越小,这也导致一些信用卡网站失去了商业价值而关停,存活下来的,有的也不得不靠从事一些带有行业“黑灰”色彩的业务为生,这无论对专业的优质用户,还是需要了解正规信用卡业务的“小白”用户们,都更加失去了吸引力。
信用卡网站走向衰落,或许就是时代的宿命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