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必备知识清单
目标: 班级: 姓名: 监督人: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
①产生原因: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出现剩余产品)
②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③物品……劳动产品……商品
④物品成为商品必须基本的两个条件:必须是劳动产品,必须适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物的有用性,商品的自然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社会属性)
⑤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是商品所独有的,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⑥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为什么要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⑦商品交换的本质是: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即商品所有权)
2、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①产生原因:(所以说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②货币产生的过程:
(1)偶然的物物交换:(W--W)
(2) 扩大的物物交换:
(3)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4)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商品流通):(W--G--W)
③货币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④货币之所以成为货币,能与一切商品相交换,就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
⑤本质:一般等价物
⑥金银虽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意思是说金银天生并不是货币.因为金银最初出现在市场上也只是一般的普遍商品,只是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当一般等价物都集中到金银上,由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是货币.因为金银并不是一来到世界就成为货币的.
(2)货币天然是金银,意思是说货币天生应该由金银来充当,或者说金银天生就具备了充当货币的优良特点.这是由金银的自然属性决定的,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容易分割,质量均匀;不会腐烂,久藏不坏等优点.
3、货币的职能
①货币职能与货币本质的关系:
货币本质决定货币职能;货币职能体现货币职能。
②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与生俱来的,包含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货币其他职能是有基本职能衍生的。
③价值尺度:
(1)含义:
货币具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2)原因:
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使用价值与价值。
(3)形式: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如商品标签等。
(4)商品价格:
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叫商品价格。
(5) 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二者成正比例,价值决定价格,价格体现价值。
④流通手段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2)表现形式: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3)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区别: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是为流通手段,反之则是支付手段。
(4)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是W-G-W
(5)商品流通与商品交换的区别: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
流通手段: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②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1)贮藏手段:
即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多余的货币就退出流通;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部分被贮存的货币就进入流通。
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足值的金银货币。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发挥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
纸币不具备贮藏手段的职能。只有当纸币币值长期保持稳定的条件下,人们才会储藏纸币。纸币有储存手段(在银行)的职能,不具备贮藏手段的职能。
(2)支付手段:
货币被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就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支付手段是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的,在赊销和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的。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购买的主要是服务。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可以是分次交付的,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可以分开的。或先交钱,后服务;或先服务,后交钱。
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区别:
流通手段:商品交易时候,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实时交易。货币诞生以来就有的原始功能。
支付手段:商品交易更加频繁,复杂,大额;加上分工,阶级和政权开始出现,出现了赊欠,期货,债务,利息,第三方参与交易等。这就是支付手段了。
另外,工资,税收,地租,购买股票债券,资方债主支付利息本金,各类金融衍生品,政权间战争赔款……都是货币作为支付手段。
(3)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是在国际商品流通中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货币。世界货币是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世界货币除作为价值尺度之外,还是国际支付手段、国际购买手段和财富的国际转移手段。
4、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它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
①货币流通规律: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次数成反比。
②其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
③货币流通速度(即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
④商品价格总额:商品使用价值量(商品数量)乘以商品价值量。
5、纸币
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作为法定流通手段的货币符号。)
②纸币作为价值符号,其本身没有价值,只是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③国家能决定纸币的发行量、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或者纸币代表的价值。纸币的购买力由市场决定。
④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磨损减少贵金属的无形流失
⑤限度: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过多易导致通货膨胀,过少易导致通货紧缩
6、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⑴含义和本质不同:
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⑵表现不同: 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表现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生产下降,市场萎缩,企业利润率降低,生产投资减少,以及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现象.主要表现为物价低迷,大多数商品和劳务价格下跌.
⑶成因不同: 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是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长期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形成买方市场及出口困难导致的.
⑷危害性不同: 通货膨胀直接使纸币贬值,如果居民的收入没有变化,生活水平就会下降,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秩序混乱,不利于经济的发展.不过在一定时期内,适度的通货膨胀又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通货紧缩导致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生活有好处,但从长远看会严重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居民的消费心理,导致恶性的价格竞争,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
⑸治理措施不同:治理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同时要采取控制货币供应量,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等措施 .治理通货紧缩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综合运用投资、消费、出口等措施拉动经济增长,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正确的消费政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二)联系:
⑴二者都是由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造成的,亦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发行量不平衡造成的.
⑵二者都会使价格信号失真,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因此都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抑制.
7、货币的发展:
金属货币(金银条块——铸币)——纸币——电子货币(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8、结算方式:现金结算与转账计算:
现金结算:用纸币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转账结算:通过银行转账来完成经济往来的收付行为。
9、常用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
①信用卡(含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优点:功能多、方便、节省、安全等)
②支票(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种类: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10、外汇与汇率:
①外汇含义: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外币的实质是支付手段)
②外汇与外币:外汇一定是外汇,但不是所有的外币都是外汇,能充当外汇的,当前有美元、欧元、日元、英镑,以及正在走向国际化的人民币。
③、汇率:又称汇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外币升值;反之,则说明外币汇率跌落,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反之,相反。
5、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升值和贬值的利弊分析)
(1)本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影响有: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B外资投资成本增加;C导致国内生产下降、失业增加;D本国外汇储备贬值,但有利于偿还外债;E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
(2)本币贬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多,影响有:A出口增加,进口减少;B外资投资成本降低;C增强本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D本国消费相对便宜,外国游客增加。
6、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①含义: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②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