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货物贸易外汇知识小课堂视频(总量差额率)

今天我们跟大家介绍“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中的第二项重要指标——总量差额率。

基于前期对于“总量差额”指标的说明,我们不难发现总量差额指标只是核算了企业进出口总量与收付汇总量的绝对偏差值,并没有考虑企业的总体经营规模。这无论对于统计分析角度,还是对企业的合规性评判角度,都是不完整的,因此系统中引入“总量差额率”指标,我们来看一下计算方法及通常合理阈值区间,如下图:

 

通过公式不难看出,总量差额率充分考虑了“总量差额”在不同经营规模条件下的不同统计意义,分母部分引入了调整后的进出口、收付汇的总量,因此我们可以把“总量差额率”作为“总量差额”指标的补充,两项指标相互结合将更有实际意义。

该项指标阈值范围由企业属地外汇局设定,通常为[-30%,+30%]之间。如企业的指标核算结果超出阈值范围,系统会标记颜色加以警示,红色代表高于阈值上限,绿色代表低于阈值下限。如下图:

 

根据汇发【2012】38号文附件2《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指引实施细则》第四十六条规定,“任一总量核查指标与本地区指标阈值偏离程度50%以上”或“任一总量核查指标连续四个核查期超过本地区指标阈值”,企业都有可能面临外汇局现场核查的风险。

实务中,基于总量差额、总量差额率两项指标,企业对于自身风险评估、判断应考虑以下因素:

1、 先看前述例图情况,总量差额率-36.03%(绿色),总量差额-7.93万美元,虽有指标异常,但分析其原因,是因为总体资金货物规模不大(22万美元),总体来说差额不大,核查风险较低。新成立的企业或年进出口业务量小的企业往往有此种现象。

2、 拓展思考,如果总量差额、总量差额率均超出阈值范围,特别是基于“控流出”形势下同时为绿色的情形,则代表净流出总量过大,且净流出总量占总体资金货物规模比重较大,这种情形下被外汇局现场核查风险极高,建议企业应积极做好自查工作,筛查引发指标异常的各种成因,做好现场核查的应对工作。反之,同为红色,代表净流入总量及比重过大,同样建议企业积极自查。

自查环节,重点是比对实际业务单据、财务处理情况、以及系统数据明细进行逐笔业务的筛查。

以上就是关于总量差额、总量差额率指标的内容分享,希望对您的外汇收支工作带来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