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农业担保贷款知识(农业信贷担保的“三个重要发现)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命脉,信用是维系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长期以来,农村金融市场信贷供需主体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为规避业务风险,金融机构通常要求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合格的抵(质)押担保物。然而,由于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存在诸多短板,导致农业经营主体通常面临较严重的信贷约束。因此,破解农村金融抵押担保难题是实现金融赋能农业农村发展绕不开的现实难题。农业信贷担保既是一种抵押品替代机制,也是弥补农业信贷市场失灵的重要政策工具,对提高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可得性,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轨迹

 
 
建立全国农担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统揽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大局和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常态下财政支农机制的创新实践。随着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精准性和效能逐步减弱,农业经营主体当前的有效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2015年7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原银监会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财政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的颁布不仅标志着中国财政支农政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而且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建设和运行提供了政策指引。
 

改革成效

 
 
根据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以下简称“国家农担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3月末,全国农业担保体系共有1179家分支机构,4156名专职员工,县域业务覆盖率达98%,累计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335万个担保项目,项目金额突破10000亿元,累计担保金额为10872亿元。农业担保对金融资本的撬动作用逐渐显现,已建成覆盖全国、紧密可控和运行高效的农业担保体系网络。目前,在农业信贷担保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已逐渐形成由银行、担保机构、农业企业、农业经营主体等主体形成的业务模式,主要包括“银担”“政银担”“银企担”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
 

论证分析

 
 

基于2010年-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信贷供给视角切入,构建计量模型检验农业信贷担保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性地从农业经济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展开分析,得到了“三个重要发现”。

 

第一,农业信贷担保政策的出台推动了农业经济发展。

 

第二,农业信贷担保通过刺激农业信贷供给对农、林、牧、渔业发展产生了不同影响,对农业和牧业产生的影响较强,林业次之,渔业最弱,说明农业信贷担保政策整体上可以促进农林牧渔业经济发展,但微观上对不同农业产业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对林业和渔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第三,从区域差异性视角来看,农业信贷担保宏观上可以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但在微观上也存在一定差异,对西部农业经济发展影响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

 

政策建议

 
 

未来应在以下三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坚持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农业农村优先不动摇,坚持优先保障农业农村领域财政支出,优化我国财政支农结构。

 

二是巩固农业信贷担保政策性和独立性的制度框架,推动农业信贷担保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由理论向现实转化。

 

三是融合财政金融支农政策工具,构建完善农业信贷担保风险分担体系,合力支持农业信贷担保业务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