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中山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山各部门如何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12月25日,《中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召开。该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正式施行。发布会上,中山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等部门介绍相关工作以及贯彻落实条例的具体措施。

12月25日,《中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召开。

市市场监管局:

推动“多报合一”政务数据共享

中山市市场监管局二级调研员伍彬表示,该局将根据条例的职责分工,从五个方面着力开展相关工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第一,积极实施便企利企措施,提升企业设立变更注销“一网通办”便利度。该局通过建设商事登记智能申报系统、商事登记智能审批系统、集群注册登记系统及拓展智能指尖应用新模式,实现PC端、移动端商事登记设立、变更、注销全链条网上可办,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第二,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推动“多报合一”政务数据共享。目前中山市企业年报事项已实现与人社、统计、海关、商务、外汇部门的年报事项“多报合一”。

第三,加大企业融资支持力度,畅通知识产权融资渠道。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经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管理机制。目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规模达7000万元,支持14家银行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引导金融资本聚焦高新技术、知识产权贯标、知识产权示范优势等科技创新企业。

第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筑牢知识产权保护屏障。中山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式挂牌运行;国家级灯饰快速维权中心获批全国首个开展实用新型预审业务的快维中心;在产业集聚区建设南头家电、坦洲摄影器材、石岐数字经济、小榄五金和家具、火炬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南区电梯共6个市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服务中心;建设挂牌15个镇街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23个镇街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和71个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流动工作室。形成了国家、市级、镇街三级平台相互支撑、上下联动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

该局还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目前中山市已建立反不正当竞争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了联席会议工作规则,全市17个政府部门和单位同向发力共同推进该项工作。

市司法局:

将出台方案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

中山市司法局为落实执行各项措施提供高质量法治保障。市司法局三级调研员朱建华表示,根据条例对行政执法监管的要求,司法行政部门将以三个方面落实相关工作。

首先,抓牢执法事权监管。该局将出台进一步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推动行政执法行为规范有序。其次,抓紧执法改革创新,形成以减免罚免强制和重点领域精准检查“2个全覆盖”,非现场执法和涉企“综合查一次”“2个创新执法”为基础的“2+2”包容审慎监管模式。然后,抓好执法信息化、数字化。该局从强化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和优化行政执法方式入手,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执法,进一步完善全过程留痕、全流程闭环、全流程监管、全数据共享的智能执法模式。

“我们将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朱建华介绍,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是司法行政部门应有的职责。该局将加快体系建设,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提档升级,推进网络、热线与实体三大服务平台融合发展;通过建立涉外、涉企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精准对接企业法律服务需求,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劳动用工、涉外纠纷、境外投资风险防控等法律服务。此外,中山市司法局还将优化公证服务,畅通律企沟通渠道,建立商业纠纷依法快速解决机制。

市工信局:

拟设立“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板块”

中小企业是中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目前中山市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如何?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局副局长王璐璐介绍,截至2023年10月底,中山市中小微企业有25.97万家,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9.9%。近年来,中山市着力做好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底层”设计,加强中小微企业生存环境的优化,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目前,就工信领域来说,中山市有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3个,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2个,省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7个,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23个,市镇中小企业服务中心6家,服务范围涉及检测、培训、财务、法律、知识产权、创业辅导、科技创新等多个方面。

为满足不同行业、领域、类型、所处阶段大中小微企业形式多样的需求,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会同人社、科技、市场监管、商务等有关部门,拟在中山市“中易办”综合服务平台上,设立“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板块”。板块将汇集以上涉企部门认定的国家、省、市级中小微公共服务机构基本信息、对接方式、服务方向等,为全市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创新、质量管理、管理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人员培训等服务内容,促成合作交流,强化企业要素获取能力,提升企业组织生产效率,多维度优化提升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

中山正结合“工改”谋划布局十大主题产业园,全面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王璐璐对此也进行了介绍,目前,十大主题产业园已整备连片用地3.1万亩,已完善用地手续的产业用地12263亩,为中山制造业当家拓展了空间。2023年1-10月,中山十大主题产业园新招引项目84个,总投资509.05亿元。王璐璐表示:“中山将进一步加大统筹力度,在资金投入、土地指标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加快推动十大主题产业园高标准规划建设,为项目落地、企业发展、产业集聚提供高水平空间载体。”

市科技局:

通过“加减法”减轻企业研发负担

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创新创业等方面,科技部门有什么举措?中山市科技局三级调研员容晶表示,中小微企业发展需要较大的研发投入,市科技局通过“加减法”减轻企业研发负担。“减法”即落实税收减免政策,主要有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和技术合同减免增值税。企业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可再按75%在税前加计扣除(制造业提高到100%);企业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的,经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后,可享受增值税减免优惠。“加法”是指市科技局的研发费后补助,创新标杆企业按上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最高6%予以补助,其他企业按最高3%予以补助。

在支持企业的创新创业方面,今年该局持续深入推进科技信贷工作,缓解科技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今年1-10月新增入池企业41家,新增科技贷款9.1亿元;累计科技贷款入池企业2518家,贷款总额126亿元。

围绕条例要求,在建立和实施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强化惠企政策宣传方面,市科技局也有自己的举措和经验。2022年,市科技局率先在全市探索“免申即享”,出台并实施了《中山市科技局“免申即享”工作制度(试行)》,当年就有5个事项纳入,大幅提升企业的政策获得感和资金申请便利度,首批兑现61家企业、补助金额近1300万元。2023年该局进一步提升惠企政策便利化服务水平,新增科技保险补助、创新创业大赛补助纳入“免申即享”事项,扩大便企范围,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资金申领便利度,共有168家企业获得补助1328万元。

为促进全市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市科技局大力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低温研究院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科研设备进场及调试;工研院核心区主体结构年底封顶,宿舍区已动工建设。推动中山药创院共引进42个领军人才团队,新增2个基金投资企业落户中山,与33家高校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60万平方米的中山生命科学园开园启动。支持长理工研究院引进创新科研团队10个,建设科研实验室20个,并孵化12家科技型企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