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股票收益率决定理论已较为成熟,一般认为可以从经济状况、利率水平、通货膨胀率、物价水平、投资者情绪等宏观视角解释股票收益率变动。
(一)宏观经济状况
经济状况综括了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情况与世界经济宏观发展形势。单个股票的价格取决于该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同理,一国总体股市的收益率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甚至世界经济的宏观景气状况息息相关。
一般来说,企业的利润与股价有最为直接的关系,而企业盈利水平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盛衰联系紧密、休戚相关。如果经济增速较快、经济效益较高、国民经济景气,大部分产业都能够搭上经济发展的顺风车,使各企业拥有较好的营商环境,公司经营情况大好,盈利水平会有所提高,利润增加,股价随之上升。
若经济状况发展低迷、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则情况相反,股价相应下跌。股票价格作为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在股票市场连续暴跌时,常常会引发市场主体对经济萧条的恐惧。当今世界,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生产全球化、资本国际化趋势难以阻挡。
世界宏观经济总体发展态势瞬息万变,给全球股票市场、金融环境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冲击,使得股票市场对宏观经济发展状况越来越敏感。
这一方面与股票市场的波动属性有关,另一方面是由于国际经济良好的发展态势有利于国内外贸易增长、改善宏观投资环境、增强经营者的信心,鼓舞外资投入,对国内股票市场产生有利作用,反之,如果国际经济萧条,对股票市场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利率水平
证券市场对银行利率的涨跌十分敏感,股票价格的波动极大地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利率升高,股票收益下降,利率下调,则股票收益上升,总体而言,利率与股票价格之间存在反向变化关系,这一规律已经被世界各国的股市实际数据所证实。社会资本的流向受利率波动的影响,进而会使股票价格产生变动。
随着存款利率的提高,利息收入增长,在同等情况下,人们会把钱存在银行里,由此来降低股票投资的风险、获得更多的利息收入,这就造成了持股者大量抛售股权,股市资金供给减少,会导致股市的供需失衡,股价下跌。当银行利率下降时,股票的真实回报则会大幅度增加,储蓄存款的收益相对减少,人们又会把钱从银行放入证券市场,这样,股票的需求量增大,能够带动股票价格的上涨。
另一方面,对证券市场来说,贷款利率的上调也存在一些不利的影响。若场外资金能够源源不断涌入股市,则股票价格会持续走高,贷款利率的提高,会增加投资成本,使贷款用于股市受到限制,尤其是已经到期的短期借款,很难再返回到股市之中,导致股票需求下降,大大影响了股票的收益率。
而贷款利率的下降,会使借款成本降低,从而增加对股票的需求,推动股价上涨,因为投资者可以将大量贷款资金用于股票市场。银根紧缩、利率提高,会加重贷款公司的利息负担,因为贷款利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利润和股利水平,公司的股票价格受到间接影响。
利率提高也会提高公司的生产成本,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减少税后利润和股利,导致投资者对投资收益的期望下降,削弱股票的吸引力,同时,公司的经济活动也会萎缩,股票持有者抛售股票,股价下跌,股票回报率下降。
相反,如果货币宽松,利率降低,融资成本降低,有利于扩大产能,从而使公司的税后利润、股票派发增多,促进了经济的改善,股票价格也会随之上升。另外,国内外利率差也会对股票价格有一定的影响。
在两国利率差的作用下,高利率一方会吸引低利率一方的资本跨国流动。一国利率较低,国内资本就会向海外流动,本国股票的需求量会降低,股价下降,反之,如果国内利率高于国外,那么本国会涌入外资,从而导致对本国债券的需求和价格的上涨。
(三)物价及通胀水平
总体上,股价与物价的走势是一致的,物价水平对于股票收益率,尤其是普通股票的股价有很大的影响。当物价水平上升时,生产类企业、服务类企业的产品、服务的售价也会随之上涨,若公司的生产成本不变,则公司收益也相应提高,股票价格随之上涨。
而当物价指数下降时,公司产品的售价也相应变化,可能导致企业盈利受到影响甚至产生亏损,股价相应下跌。实际上,企业的经营成本和销售价格都会随着物价指数进行波动,成本和收益的变幅不同,变幅差的大小决定了公司盈利和股票价格的变动方向。
此外,当物价水平上升时,在收入效应的作用下,会对消费产生一定程度抑制,如果存款利率没有同时上涨,或者涨幅不显著,人们就会把资金更多地投入股票市场,股价就必然会上升,物价下跌。
另外,一国的国内物价指数的增速高于其它国家,会导致资金流出,股市的投资需求就会降低,股票价格必然下降。通货膨胀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股市发展,另一方面也会给股市带来负面影响。适度的通胀,在一段时间内,能刺激生产,避免商品利润下降,相当程度上,增长了股票投资的名义收益,加速股票市场的繁荣。
同时,为了防止实际财富贬值,人们会把部分银行存款和闲置的资金转移到有价证券以求保值,从而促进股价的上升,股票收益率上升。但是,通胀给市场主体营造的公司利润普遍增长的错觉,其实是市场虚假繁荣的假象。
而且如果通胀的速度太快,超过一定范围,又将造成利率升高,促使当局采取紧缩性的经济政策,导致国民经济一定程度的衰退,股票收益率下降。一旦出现恶性通胀,投资者会选择房地产、贵重金属和其他实物商品来进行资产保值,或是将货币兑换为外货,转移至国外,从而导致股票价格大幅下挫。这样的通货膨胀,会造成股民的心理恐慌,扰乱社会经济秩序,造成生产困难,投资减少。另外,由于通胀预期的上涨,股票的实际收益率下跌,票面价值降低。
(四)汇率水平
汇率作为沟通国内外市场的桥梁,它的变化不仅会对国际贸易和投资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对我国的金融资产特别是股票收益产生一定的影响。学界主要从“流量导向”和“股票导向”两个角度对汇率与股票价格间的联系进行了研究。
“流量导向”模型重点强调的是经常项目,指出汇率变动的影响体现在企业负债及对外贸易业务上,一方面,本币升值减少了以外币标价的资产和负债,改变了企业现金流。另一方面,本币升值,出口商品的外币价格升高,出口商的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出口受阻,公司销量和收益也随之减少,股票交易价值有下跌压力,汇率与股票价格呈对立走势;
而以进口为主的公司,则会因为本币汇价的强势,而使得原料的进口成本降低,公司的利润率、股票价格均会提高,汇率与股票价格呈现正相关性。最终实际汇率变动对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是正向或逆向,要看两个因素的综合效应。
“股票导向”模型注重强调的是资本与金融账户,它认为,汇率体现的是金融市场活动的外汇供求,股价一方面体现了本国的资金需求,另一方面体现了本国经济情况的国际投机预期,其国际市场特征明显,如果股价上升,将会吸引国际投资者抛售外汇,购买本国货币,海外资本流入本国股票市场,股票价格进一步提升。
另外,股票价格上涨也会增加本国股票持有者的投资回报率,进而增加其财富水平,使得货币需求上升,提高了本国货币的实际汇率,国内利率随之增高,刺激了资本的流入,本币的价值进一步提高。反之,币值下降带来的资本外逃担忧会使股市有下跌压力。据此得出,股价和汇率间的关系为正向因果关系,且因果关系为单向。
(五)投资者情绪
投资者情绪对股市收益率的正向驱动作用,是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可的。投资者情绪是能够引导投资决策的有效因素,在投资过程中乐观的预期会逐渐演变为投资的信念,影响投资人的心理,对投资行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由于受到周围条件因素波动、过往知识认知、群体行为的影响,投资者个体会产生认知心理偏差、情绪心理偏差和群体心理偏差,从而产生过度自信和后悔厌恶等不良情绪,影响投资行为,使投资者失去客观的判断,造成投资的失误与不科学。
当投资者情绪高涨时,利好性的新闻会被市场过度重视、过度反应,而利空性消息则被市场忽视,进而促进短期投机性行为的持续增加。同时乐观预期的经济前景也让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更有信心,场外资金持续入市,投资的基本面和技术面都越来越好,股票等证券价格上涨。
投资的成功使得投资人乐于冒更高风险去追涨杀跌,刺激投资者情绪上升。而悲观心态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左右投资者的行为,导致他们对股票的实际股价预期值较低,不利于反映股票的真实价值,可能导致股票收益率下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