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指经济主体在既定收入和财富范围内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数量。
货币需求是一种经济需求、有效需求、客观需求、派生需求(派生于人们对商品的需求)。
2、货币需求量
货币需求量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中各个部门需要持有的货币数量,即一定时期内经济对货币的客观需求量。
二、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的研究是为货币政策服务的。
1、(美)费雪-现金交易数量说
从宏观视角研究货币需求,货币发挥交易媒介的作用,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
交易方程式:MV=PT <=> P=MV/T
其中,M货币量,V货币流通速度(常数),P物价,T商品劳务量(常数)
2、(英)屁古-现金余额数量说
从货币对持有者效用的微观视角研究货币需求,货币价值由货币供求关系决定。
剑桥方程式:KY/M
其中,货币价值,Y总收入,K总收入中愿意以货币持有的比重,M名义货币量,KY实际货币需求。
3、(英)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
人们因为偏好流动性而持有货币。影响流动性偏好的三种动机:交易动机(应付日常交易)、预防动机(应付紧急状况)、投机动机(从利率变化中获益)
L(货币需求)=L1(y)+L2(i)
其中,L1(y)--交易性需求(交易+预防),是收入的增函数;L2(i)--投机性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
流动性陷阱:当利率降到某一低点,货币需求会无限增大,此时无人愿意持有债券,都愿意持有货币,流动性偏好具有绝对性。
4、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说
M/P=f(Y,i,...)
影响人们持有货币的因素:
(1)财富总额与财富构成。恒久收入越高,所需货币越多(同向);人力财富比例越高,所需准备的货币就越多(同向)。
(2)各种资产的预期收益和机会成本(反向)
(3)其他因素。
注:前两个理论称为“传统货币数量说”。
18.2货币供给
一、货币供给与货币供应量
1、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指货币供给主体(银行体系)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过程。
2、货币供应量
指流通中的货币。
3、货币供给层次的划分
按照资产的流动性划分货币供给层次:
M0=流通中的货币(硬币、现钞)
M1=M0+单位活期存款
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
其中,M0的持有者包括个人、社团团体、企事业单位、非存款金融机构;M1,狭义上的货币;M2-M1,准货币。
4、社会融资规模
社会融资额,指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总额。
(1)金融机构通过表内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人民币贷款、外币贷款
(2)金融机构通过表外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
(3)实体经济在金融市场直接融资:股票融资、债券融资
(4)其他方式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保险公司赔偿、投资性房地产、贷款公司贷款
二、货币供给机制
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存款。
1、中央银行信用创造货币机制
央行利用货币发行权和信贷管理权,来创造信贷资金来源。
信用创造货币机制是当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货币供给机制的重要内容,由央行掌握。
2、商业银行的扩张信用、派生存款机制
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受到三类因素的制约:
(1)缴存央行存款准备金限
(2)客户提取现金数量
(3)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缴付税款
3、货币供应量公式
货币供应量M=基础货币B*货币乘数K
其中,B=央行发行的货币+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 K=1/(存款准备金率+货币结构比率)
18.3货币均衡
1、货币均衡
货币均衡指一定时期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特点:
(1)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大体一致,非完全相等
(2)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过程,短期供求可能不一致,长期供需大体一致
(3)货币均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总体均衡状况。
流通中的货币量取决于货币的均衡水平。
2、货币失衡
货币失衡包括两类:总量性货币失衡、结构性货币失衡。两者交织存在,结构性失衡根源于经济结构,总量失衡是宏观调控的重点。
18.4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的含义
通货膨胀,在价值符号流通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度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中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在一定时期内,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不断上涨的现象。
二、通货膨胀的类型
1、按通货膨胀的成因
(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源于需求膨胀(消费支出增长、扩张性货币政策)
(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源于成本增长(工资推进型-制造成本增加、利润推进型-提高售价抵消成本增长)
(3)输入型通货膨胀(进口商品价格上升)
(4)结构性通货膨胀
2、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
(1)公开型通货膨胀(开放型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2)抑制型通货膨胀(隐蔽型通货膨胀-物价不变,持币待购)
三、通货膨胀的原因
1、直接原因:货币供给过度
2、主要原因:财政原因、信贷原因
3、其他原因: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等
四、通货膨胀的治理
(1)紧缩的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发行公债
(2)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利率、公开市场出售有价证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